以生动的历史细节叙述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fdf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建议对课文细节进行生动的叙述,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激起情感共鸣、感受爱国情怀、叩问五四精神,由此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细节 家国情怀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40-03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下,笔者观摩了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的教学过程,对授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生动的历史细节叙述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作如下阐述。
  一、在阅读的基础上凝练核心价值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期爆发的一场以新一代知识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起到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界性的重大意义。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艰苦探索;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广泛、深入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授课教师提炼出《五四运动》一课的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主义”。围绕这个核心,授课教师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层层铺陈和生动讲述,带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时空的转换和历史的现场中真切地感受到五四的时代精神,理解爱国的真谛,进而形成家国情怀。
  二、在矛盾的表象中激起情感共鸣
  在导入部分,授课教师展示了巴黎和会现场顾维钧辩论的两幅略有些模糊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并想象、推测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可能发生在哪里,主席台上发言的人可能是哪国的代表,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并说说理由。
  在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后,授课教师并没有马上指出这些回答是否正确,而是留下悬念:“到底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回到20世纪初这段历史的现场,去探寻未知的历史细节。”
  然后接着讲述:
  讓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00多年前的那个深冬,定格在1918年的12月4日。这天,北洋政府驻美公使顾维钧,代表中国政府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身份,带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和期待,从华盛顿坐上游轮,启航前往法国巴黎,参加即将召开的处理战后问题的巴黎和会。面对这次国际会议,顾维钧和全国许多人一样,扬眉吐气、满怀信心又充满希望。游轮抵达巴黎后,中国代表团开始正式筹备参加巴黎和会的前期工作。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共有63人,团长为中国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1919年1月12日下午,陆征祥主持召开了代表团第一次会议,会议上获悉中国代表被允许参加和会的名额由5名裁减为2名,大家大失所望。在之后的15天时间里,中国代表一直无缘参加甚至列席和会的任何会议。直到1月27日中午,中国代表才被通知参加下午3点的会议,但直到下午2点过后中国代表才收到会议邀请函。经过紧张磋商后,确定顾维钧和另一名代表王正廷去参加会议。会上,日本代表阐述了关于山东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中国代表决定第二天在‘十人会’上作出中方的声明。
  1月28日,中国代表出席‘十人会’。顾维钧在会上即席发言,阐述了中国的严正立场和观点。这一发言得到了中外代表热烈的掌声,甚至还得到了美国总统、英国首相的称赞。如此的场面,让中国代表兴奋不已,也让中国代表以为公理必将战胜强权,中国胜利在望了。然而,历史总是出人意料,戏剧性的一幕在几个月之后发生了。
  4月22日,中国代表团得到通知,参加巴黎和会的三大巨头也就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要约见中国代表团。这让中国代表团成员既兴奋又担心,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能否被满足呢?事实上,在大国主宰的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利早已被大国秘密出卖。法国、英国、意大利都支持日本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要求。最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假装好人,代表最高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山东问题的所谓‘最佳’方案,也就是日本获得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然后日本将租借地归还中国,但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各大国都希望中国代表同意这一方案。这一决定对中国代表团宛如晴天霹雳,每一位代表都失望至极。没想到西方大国竟是如此来合谋算计一个战胜国,公理何在?顾维钧等代表极力抗议和争辩,试图挽回败局。但4月30日,英、法、美三国会议邀请日本参加,却拒绝中国出席,在日本的坚决要求下,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有所权益让与日本,并写入《凡尔赛和约》,至于日本是否把山东权益转交给中国,则由中日双方另行交涉。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一切外交努力都宣告失败了。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屡战屡败,备受欺凌欺辱,任人宰割的历史好不容易因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而出现转机。正当大家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地着手收回曾经被迫失去一切权益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战胜国,结局竟然没比一个战败国好到哪里去,甚至还被作为战败国来瓜分。这是什公理?如此一来,中国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呢?
  归根结底,这段讲述是围绕“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展开。而课文中关于这部分内容只作了大概的介绍,对于历史的呈现不够细致、具体。由此,课前授课教师在备课时以教材为蓝本,从课外搜集、补充了许多相关资料,把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都填充完善,课中再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让学生捕捉到许多细节信息。虽然所讲述的历史细节构成的是一种表象,但表象中夹杂着矛盾、冲突,更易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思相的冲突。并且细节化的叙述,更能将中国人民的兴奋与失望、强国的无耻与弱国的无奈充分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聆听与沉思中感悟近代中国命运多舛,加深共情,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铺陈。   三、在时空的转换中感受爱国情怀
  有了上述环节的充分铺垫,学生认清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接着便自然过渡到“五四运动的扩大”的教学,这是本节课的主题内容,通过教学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感受前人的爱国情怀,同时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样,在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本知识点的教学授课教师也从课外补充了许多材料。课中,教师首先出示血书“还我青岛”图片和《晨报》发表的《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并进行讲述: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原本对巴黎和会抱有极大希望的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失望了,极大地失望了;愤怒了,极大地愤怒了。长期积淀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那份爱国热情和压抑着的愤怒顿时迸发出来了。大家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决意通过自己的行动唤醒政府、唤醒国民。5月3日晚上7点,作为新文化运动发源地的北京大学,聚集了上千名来自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京报》主笔邵飘萍激愤地向大家报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情况。大家一听顿时个个义愤填膺,决议第二天中午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一名北大学生甚至愤怒地当场咬破手指,撕下衣襟,写下血书‘还我青岛’。集会于深夜结束后,大家开始筹备第二天示威游行需要用的物品。很多学生一夜未眠,连夜裁剪白布,赶制写有标语的旗子。这是何等的壮举!何等的爱国之情!
  结合血书和《晨报》报道,授课教师在讲述中透露出这些信息: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起青年知识分子的悲愤和救国图存的行动。这些生动的历史画面和情境,将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决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并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
  接着,授课教师出示爱国学生的演讲图、游行示威图、游行线路图和《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材料,继续讲述:
  5月4日正好是星期天,学生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很早就起床了,他们聚集到天安门前,手举白旗,白旗上写着“收回山东权利”“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会上签字”“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废除二十一条”等标语。他们发表演说,宣读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随后开始游行示威。他们走出正阳门,去往东交民巷,到使馆界时,遭到警察阻拦不给通过,于是派学生代表到美、英、法、意等国使馆陈帖,希望能给以‘同情之援助’,却不起任何作用,愤怒的学生只好转道继续前行。随后,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2名爱国学生。消息一传出,举国震惊。于是,以5月4日为起点的学生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各行业。
  授课教师出示北京学生运动得到全国响应的示意图以及5月4日至6月28日的“五四运动”大事年表、“五四运动”在广西的材料,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这些图文材料,可以获取“五四运动”发展的哪些信息?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点?学生作答后授课教师作出肯定的表态,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正是由于青年学生率先发起了这场运动,作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唤醒了广大民众沉积在心中的爱国热情,这场运动才得以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
  6月3日,北京数百名学生上街演讲,其中178人被反动军警逮捕。消息传到上海,上海各行各业的工人从6月5日起陆续通过罢工声援学生,表示罢工是为了“勿忘国耻”“唤醒国民”“恪政府之心,救灭亡之祸”。到11日,上海罢工的企业达到了50多家,罢工工人有六七万之多。与此同时,上海商人也開始罢市,他们高喊“为国家,今罢市,救学生,除国贼”。至此,以“六三”为界,“五四运动”由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的第一阶段进入到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第二阶段。这表明,“五四运动”突破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层面,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工、学、商等广大民众参与的爱国运动。
  据统计,全国共有22个省150多个城市参加了声援活动,就连我们广西的桂林、南宁等地也通过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等方式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这说明了爱国是没有地域界限的,是没有行业界限的,爱国的热情是可以被点燃、被激发的。
  在国破山河碎的历史关头,沉寂在象牙塔下的中国青年学生勇敢地表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当时有外媒评论道“在此次罢课中,苟有新中国之胚胎,而为中国新青年刷新新中国之起点。……中国学生,应为担负刷新新中国之责任之人”,这就是国人爱国最好的见证。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到底有哪些社会阶层的民众参加、支持了这场运动,更深刻地感受中国人民厚重的家国情怀,授课教师出示并讲述学生、教师、商人、工人、律师、外交官、银行家、军阀等阶层参与“五四运动”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对待“五四运动”的态度和做法。
  紧接着,授课教师出示被释放学生回校受到欢迎的图片、北洋政府罢免卖国贼的命令文件、巴黎和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缺席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是“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
  授课教师在总结学生观点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中国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动员,社会各阶层、群体通过实际行动大力支持“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最终迫于广大爱国民众的压力,不得不妥协,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3个卖国贼,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没有参加6月28日的签字仪式。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敢于在西方列强面前说“不”,成为了中国近代外交的新起点。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基本实现了,但中国山东的权益依然没有能收回,这成为了中国政府之后积极抗争和努力的方向,并逐步获得了实现。总体而言,“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国家的长期沉沦和民众的悲愤交织在一起,且日益深重。这场运动取得胜利,说到底是爱国主义的一次胜利。授课教师结合史实材料,融入生动的历史细节叙述,将历史的真相一幕幕还原,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当时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心中的愤怒之火和爱国热情,再联想到新中国的美好生活,便激发了他们心中热爱国家、保护国家的情怀。   四、在现实的叩问中传承五四精神
  从课本回归现实,请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什么?授课教师在点评学生学习收获的基础上指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国主题,有不同的爱国要求。作为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行动去践行“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呢?
  接着,授课教师播放《今天,我们这样爱国》公益广告,让学生感受和认同和平时代里各行各业的爱国行为,从而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认真学好知识和本领,更好地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最后,授课教师出示常江于2015年5月4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让五四精神烛照奋斗青春》一文,并与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919年的中国。但我们不会忘记,正是“五四”的觉醒与呐喊,为中国人唤起了沉沦已久的民族精神,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意识。在今天这个新的时代里,五四精神不应当是停留在观念或表达层面的口号与仪式,而应当变成一种以理想主义精神引领实际行动的行为模式,一股让年轻人实实在在地投入创造文明活动的推力。
  我们要年复一年地纪念五四青年节,因为五四精神能在“诗和远方”与实实在在的社会进步实践之间,建立牢固的纽带。当爱国需要有人抛弃安逸的生活,当进步需要有人攀登价值观的顶峰,当民主离不开基层的无私奉献,当科学离不开冷板凳上的堅守,我们的青春,究竟能不能慷慨付出,为中华青年的奋进历史再添一把火,让五四精神纵情燃烧?
  通过集体朗读,在不断的自我叩问与反省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在学生心中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从而使课堂旨意得到深化与升华。
  基于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可以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叙述生动的历史细节,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理解历史,进而提炼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涵养自身家国情怀。
  (本文部分写作思路得益于玉林高级中学附属初中钟兰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此致谢)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B16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卢天然(1978—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与评价。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师生共读报纸可行性实践为基础,从亲子看图读报活动的角度切入,持续开展亲子共读培养幼儿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坚持亲子共读行为、保持亲子共读密度、提升亲子共读互动、多样亲子共读材料及丰富亲子共读形式”五点亲子阅读建议,能促进亲子共读质量,支持幼儿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亲子共读 看图读报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以《分数除以分数》为例,呈现了小学数学理性课堂追求的课例实践研究,以深入分析学情为实践研究的起点,通过积淀和碰撞坚定实践研究的方向,在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数学理性思维的现状,通过先后经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以实现理性数学课堂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理性课堂  《分数除以分数》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的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A幼儿园小班幼儿为例,分析幼儿常见礼仪行为的观察记录,论述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应对策略,将礼仪教育渗透一日生活之中;利用环境进行礼仪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行家园共育,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文明礼仪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69-02  为了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线上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课堂授课、互动交流、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教学环节的简述,以及分析问卷调查反馈的数据指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提高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线上教学 空中课堂 实践探究  为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精心组织并开展线上教学。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大部分教师还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为例,论述在识字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75-0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发展核心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设计为例,提出课前互动,调动兴趣;复习梳理,学读课题;品读对话,感受趣味;层层递进,复述课文;总结明理,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内化语言的教学建议,从而达到让学生大胆想象、拓展思维,感受童话的趣味和魅力的目的。  【关键词】《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论述学校德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丰富理论体系,制订年段标准;落实校本课程,丰富教育内容;创新主题活动,融合家校资源;完善评价方法,促进自我成长。  【关键词】德育课程 君子文化 课程建设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63-03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文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它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游击队歌》教学为例,论述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应用策略,通过音像、答题器的辅助功能,为学生创设如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以微课视频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用多媒体交互功能,展示学生的即兴创编,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潜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合 音乐学科 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社会与生活《产品为什么会不断更新》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课堂教学的策略,提出挖掘教材设计教育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教育目标,升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教学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 渗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
期刊
【摘要】本文以桂林市机关国际幼儿园为例,论述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足球活动的实践策略,提出要设定具体活动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规划奔跑协调性训练、器材训练及有球训练等方式,在趣味性课程中提升幼儿脚部动作发展的协调性,寓教育于游戏训练当中。  【关键词】幼儿足球 趣味游戏 幼儿体育 发展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提到“试点幼儿足球,注重兴趣培养”,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是继足球特色校后,校园足球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