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职院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田径教学理念滞后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更趋于重视未来就业形式,出现对体育学科忽视的现象。体育学科的开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滞后,学生往往对体育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有部分学生意识到体育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但对体育学科中的田径课程并不感兴趣。由于长期观念的滞后,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科的成绩不理想,由于平时缺乏对田径中的短跑和长跑的锻炼,导致期末考核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田径课程的达标。
1.2 田径教学形式传统
具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发现,田径教学的形式较为传统,大多数体育教师仍采用理论与考核两部分来开展教学。在理论知识完成的基础上,在期末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考核。这种形式就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本来对体育学科兴趣就不浓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更是过于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田径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期末成绩考核时也并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1.3 田径考核制度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田径内容的考核形式,存在着比较单一的现象。由于体育学科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考核内容都存在敷衍的现象,期末考核也是走形式,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体能状况。并且,多数高校在体育学科中对田径的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多数形式都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考核目标,学生只要完成就能够顺利结业。从学生的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并不能掌握田径中的技巧,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得以实现。
2 树立“新课标”下的田径模块教学措施
2.1 优化田径教学模块内容
体育模块教学是将体育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模块,对于田径教学而言,即是将田径理论知识分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各个目标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在学习了一个田径教学模块之后,随即对该模块进行实践性的训练。因此,要求教师要全面的掌握体育学科的全部内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育机制,合理的优化教学目标的内容,并将田径教学任务进行分组。此外,教师要合理的安排理论课与训练课的课时,不能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能,将重心全部放在训练课上,忽视了对田径理论课程的设计。并且教师在田径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不能将理论知识讲解的过于复杂,又不能忽视田径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明确设立田径理论知识课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体育竞赛专业人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把控,注重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调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2.2 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体育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并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教学形式的调整。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出学生擅长和薄弱的项目,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大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腿部力量薄弱,腿部爆发力不足,因此,教师要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设置力量教学模块。教师可以采用原地蹲起的训练来增强学生腿部力量,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游戏,在集体活动中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有效的提高训练效率。
2.3 改革评价考核制度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课堂也要打破传统的以期末测试为主的考核制度,按照田径理论知识将学科分成不同的模块,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就及时的进行考核,最后再把几个模块整合在一起,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教师要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作用,为学生设置多样的考核制度,并在每个模块的考核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学生通过短期的进步激发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对学生每个模块的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对每个模块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析出本班學生的体能特点,以及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并及时的调整教学任务,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要拓宽对学生成绩评价的形式,将学生平时表现增加到最终考核制度当中,综合的分析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对田径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体能状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田径教学要尽快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合理的利用模块教学开展田径课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的分配学科模块,达到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田径技能的效果。同时,通过高效课堂的创建,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
(作者单位:贵州省清镇市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1.1 田径教学理念滞后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更趋于重视未来就业形式,出现对体育学科忽视的现象。体育学科的开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滞后,学生往往对体育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有部分学生意识到体育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但对体育学科中的田径课程并不感兴趣。由于长期观念的滞后,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科的成绩不理想,由于平时缺乏对田径中的短跑和长跑的锻炼,导致期末考核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田径课程的达标。
1.2 田径教学形式传统
具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发现,田径教学的形式较为传统,大多数体育教师仍采用理论与考核两部分来开展教学。在理论知识完成的基础上,在期末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考核。这种形式就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本来对体育学科兴趣就不浓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更是过于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田径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期末成绩考核时也并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1.3 田径考核制度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田径内容的考核形式,存在着比较单一的现象。由于体育学科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考核内容都存在敷衍的现象,期末考核也是走形式,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体能状况。并且,多数高校在体育学科中对田径的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多数形式都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考核目标,学生只要完成就能够顺利结业。从学生的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并不能掌握田径中的技巧,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得以实现。
2 树立“新课标”下的田径模块教学措施
2.1 优化田径教学模块内容
体育模块教学是将体育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模块,对于田径教学而言,即是将田径理论知识分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各个目标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在学习了一个田径教学模块之后,随即对该模块进行实践性的训练。因此,要求教师要全面的掌握体育学科的全部内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育机制,合理的优化教学目标的内容,并将田径教学任务进行分组。此外,教师要合理的安排理论课与训练课的课时,不能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能,将重心全部放在训练课上,忽视了对田径理论课程的设计。并且教师在田径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不能将理论知识讲解的过于复杂,又不能忽视田径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明确设立田径理论知识课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体育竞赛专业人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把控,注重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调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2.2 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体育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并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教学形式的调整。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出学生擅长和薄弱的项目,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大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腿部力量薄弱,腿部爆发力不足,因此,教师要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设置力量教学模块。教师可以采用原地蹲起的训练来增强学生腿部力量,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游戏,在集体活动中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有效的提高训练效率。
2.3 改革评价考核制度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课堂也要打破传统的以期末测试为主的考核制度,按照田径理论知识将学科分成不同的模块,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就及时的进行考核,最后再把几个模块整合在一起,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教师要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作用,为学生设置多样的考核制度,并在每个模块的考核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学生通过短期的进步激发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对学生每个模块的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对每个模块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析出本班學生的体能特点,以及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并及时的调整教学任务,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要拓宽对学生成绩评价的形式,将学生平时表现增加到最终考核制度当中,综合的分析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对田径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体能状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田径教学要尽快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合理的利用模块教学开展田径课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的分配学科模块,达到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田径技能的效果。同时,通过高效课堂的创建,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
(作者单位:贵州省清镇市贵州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