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说“再见”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善言表但喜欢洞察,原来你和我的毛病一样。
  ——题记
  “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通话即将结束的信号。
  “嗯,没有了。”我说。
  又过了两秒,“再见!”我赶忙补上了一句。可每次刚说完,听筒另一边立刻传来嘟嘟的忙音,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听到我说的每一次“再见”。
  直到那一天我不再怀疑。
  你又出远门了,漫漫无际的三个月倒计时已经完成了一半,我在心底盘算着你回来的日子。现在的我仍会像孩子一样想象你回家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不经意的表情,甚至你带回来的香皂的气味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不可忘却的记忆。
  这次接到你的电话,我不像平日里那样兴高采烈,进入高中的学习低谷,我不知怎样面对你的语重心长。现在的我是失落的我,是木讷的我,但你跳跃的声音仍像解冻的河水,从上游涌下来一波又一波。虽然这些话正是我所需要的良药,而自己却默默接受你带给我的平静,一声不吭。
  “好了,那就说这么多吧,别太难过了,知道了吗?那我挂了?”
  “嗯,好吧。”我想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被卡在了嗓子眼。“那就这样吧。”我在心里默想,不想再补说些什么。
  日光灯亮得发白,仿佛想在这静谧的黑夜弄出点什么声响。闭上双眼,等候接受听筒的忙音对我做出的判决。可是过了许久,貌似什么声音也没有。
  “你到底有没有在听啊!”原来你没挂电话,我听出了严厉,心中一惊:“我……在听。”我下意识地回答,感觉好像有灯光射入眼角,我用力闭紧双眼。
  “那你为什么不和我说再见?!”责备?怜惜?我分不清。像巨石落入海中卷起的浪花拍打在胸口,我猛然睁开双眼。是白炽光刺痛了双眼吗?为什么我泪如雨下?
  我开始学会懂得你的不言而喻。
  我开始学会不再忘记说“再见”。
  我开始学会理解我曾一度认为已理解的“父亲的关怀”。
其他文献
莫言:品读经典  于莫言而言,书房有着特殊含义。当电视揭晓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时,他正静静地坐在高密市南翰林苑阁楼的木椅上。这间阁楼是他平时进行创作的地方,装修非常简单,一张小桌、两张木椅,莫言称之为“一斗斋”。  莫言有时会在微博上谈到读书,比如重读《儒林外史》。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
期刊
这个老太太,是美国堪萨斯州人,名叫诺拉·奥克斯。  老伴先她而去,子女也都长大了。孤寡的生活,令她窒息。于是,她说,要继续年轻时没完成的理想——上大学!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满堂子孙,都以为她在开玩笑:老了,本该坐享清福,颐养天年。然而,她却一意孤行。她开始每天前往社区大学听课。理想让她比前来听课的普通学员更勤奋、执着。一天6小时的课,她可以抄半本笔记。一个月,她可以读4本书。社区大学4年的课程,
期刊
作为中国古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苏轼给后人留下了颇多宝贵的人文财富。这发端于他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从21岁中进士的一鸣惊人,到64岁病逝常州的万民扼腕,苏轼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始终体现出一种鲜活旺盛的创造力。这种异于常人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他在文学上前所未有的新转变,即豪放。这种豪放,既深得唐人开放胸襟之妙,亦开启了一种影响后世文人风骨的新模式。苏轼,就像是北宋时期的一本厚重的文化百科全书,引导
期刊
他叫杨涛,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一位听力残疾人。  11岁起,他的听力开始逐年下降,18岁已彻底失聪。担心他将来找不到工作无法生存,父母想尽办法帮他走出无声世界。花了很多钱求医问药仍未见好转,父母决定给他配上昂贵的数字助听器。而他却做出一个令家人吃惊的决定——放弃听力康复,用准备买助听器的钱买下一台电脑。  那一年,他23岁,开始自学html,了解Web技术和Visual studio等开发工具。
期刊
他叫布拉德,美国电影《叫我第一名》就是根据他的自传改编。6岁那年,他得了妥瑞氏症——一种会无法控制地发出噪音并产生抽搐的疾病。因此,他受尽了众人的嘲讽,甚至有人当面骂他笨蛋、怪物。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直执著于要成为一名教师。由于他的顽强不屈,在被25所小学拒绝之后,终于成功被第26所小学聘任。不仅如此,工作的第一年,他就以新晋教师的身份获得“年度最佳教师奖”。  他是怎么做到的?以下这些经典的布
期刊
在有名的加州红杉林前,观光客看着那高耸入云霄,如沉默巨人的一棵棵红杉,纷纷惊叹不已。  “加州红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有90米高,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导游介绍说。  “能长得这么高,那它们的根一定很深吧?”一个观光客问。  “不!加州红杉是浅根型植物。”导游回答。  “那狂风暴雨一来,它们不是很容易就被连根拔起吗?”另一个观光客问。  “这里面有一个奥秘。”导游说,“就像你们所看到
期刊
周涛,当代诗人、散文家。1946年生于北京,祖籍山西,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新疆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协全国委员。其诗集、散文集曾分别获得全国新诗奖和鲁迅文学奖,为“新边塞诗”代表人物,与莫言、朱苏进被并称为“新军旅作家‘三剑客’”。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
期刊
莫扎特 (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雷奥博是个优秀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和出色指挥家,担任大主教宫廷乐师。  “你让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  1786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在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失明的穷苦老人快要死了。他叫女儿到街上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进屋子来,他要在临死前向这位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心声。  街道很是荒凉,好不容易女儿等
期刊
什么是感动?  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对感动的解释。感动于我,便是在某人或某事面前,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泪盈眶以及之后良久的沉思!  敬一丹大姐曾经问过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你感动过吗?”小女孩对敬大姐说:“有一天,我放学晚了一个小时,走出校门时,我看见姥爷在寒风里一直等着,我就哭了。”这就是感动。  几乎在最短的时间,《感动中国》似乎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回头看,出现这种上上下下都叫好的局面并不
期刊
北京东四大街有位老人叫张广义,60年始终如一坚持修理小小的钢笔,他10多平方米的“广义修笔铺”,也因此成为京城唯一也是最后一家修笔的店铺。  张广义从小便对修笔感兴趣,并练就了一手“点笔尖”的绝活。所谓“点笔尖”,就是钢笔掉到地上,摔掉了笔尖上铱金小颗粒,修笔匠再把小颗粒焊上。这道工艺在笔厂里都是激光加工,可他全是手工操作。经他打磨过的笔尖比新买的钢笔还好用。于是“钢笔张”的名号就这么叫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