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高校应积极开拓就业途径,运用各类有效资源,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以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 毕业生就业 就业途径 职业规划 业信息 就业心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20-01
目前全球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对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具体统计数据出来之前,我们还无法预计。但无论是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相关人员还是忙于制作简历穿梭于各大招聘场所的毕业生们,都感受到了这场危机所带来的严寒。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明显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迄今为止最激烈的竞争,多个岗位数千人争考一职。截至考试报名最后一天,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97万余人,远远超过2008年的80万。而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计划招录公务员1.3万多人。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一职有4584人争报。
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使得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高校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不积极拓展就业思路,拓宽就业途径,将很难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1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加入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
现在许多高校每周都有形势政策教育课,而缺乏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在毕业实习前进行一两次的就业指导。建议高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或者把这一课程纳入现有的形势政策教育体系,或者单独成一体系,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根据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特点,逐级深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业设计的课堂指导。让大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大学四年应该怎样规划学习、设计职业、拓展素质,为就业打好基础。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向身边的职业人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行业的特点及所需人才的类型,从而低年级时就可以尽早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在专门职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尤其到了高年级,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各种岗位上去锻炼,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来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了解自己理想中的行业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从而进行适当调整并缩短差距。
2 利用好本校的各类资源服务于就业工作
高校应利用好本校的各类资源,服务于就业工作。在发达国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中介体系相当完善的条件下,基于人脉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使用在大学生寻找工作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超过半数的MBA毕业生都利用了校友的人脉关系寻找工作。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高校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高校还可以对往年的用人单位善加维护,及时沟通今年的毕业生信息,争取保持更多较为稳定的长期用人单位,以尽可能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3 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
在现今的就业过程中,信息毋庸置疑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复旦大学原校长王生洪就指出过信息沟通渠道不够流通是大学生就业压力重的显著原因。高校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承担者,应着重建立好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该网络不仅要及时全面地提供各类就业招聘信息,还要努力宣传和解释与就业相关的最新人才政策,如吸收非本市高校毕业生落户的户籍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政策。就业信息网络并非学校单方面一建了事,要想提高网络的效用,就必须同时培养广大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在短期内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提高自己的信息运用能力。
4 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端正择业观
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一直是高校乃至社会多年来在努力进行的。从计划分配时代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到后来的“先就业、再择业”,我们不断地通过课堂、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都明白了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不少临近毕业的学生主动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当调低了对薪资的心理预期,还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原来固守的“非500强不进”的想法。但笔者认为帮助学生端正择业观不光是要在帮助学生降低不切实际的就业预期上下功夫,同时要帮助学生从自身着手找差距、增能力。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高校应该帮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找到自身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总结面试失败的经验,加强自己就业能力、调整自身面试表现,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5 拓宽就业思路,拓展就业渠道
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高校可以适时地鼓励应届毕业生拓宽就业思路,拓展就业渠道。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以避过这一段经济不景气时期,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深化,提高将来走上社会时的就业竞争力。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以考虑抓住外币贬值、留学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机会出国进修。将来无论是回国还是留在国外工作,都将具备比现在更高的综合竞争能力。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因市场预期不明确而带来的短期风险性,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提高学业长期而言必将使自己受益。
在国家不断出台扶持农民政策的今天,到农村乡镇等基层去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校应启发学生看到西部开发、农村发展背后所蕴藏的无限机会和发展空间。与其和众多毕业生一起挤在中心城市就业的独木桥上,不如到广阔的农村天地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另外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可以指导有创业想法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就业。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建立产业孵化园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创业之路。
6 设立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
早在1909年美国佛兰克·帕森斯等人就发表了《职业选择》一书,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成立。现在通过专门的生涯指导机构对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在美国、日本等国的高校中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我国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生涯指导机构。在职业规划日渐重要的今天,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开展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工作人员以专业的职业咨询师为主,并配备专门的生涯规划软件,能对大学生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基础、知识结构,特别是个人意愿、能力倾向、个性气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职业生涯指导机构的教师采用现代人力资源分析思想和方法,利用数据库帮助大学生分析测试,分析职业环境,如市场需求、大学生个人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特性和发展前景,分析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范围,锁定职业目标。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各高校都应积极开拓就业途径,运用各类有效资源,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以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 毕业生就业 就业途径 职业规划 业信息 就业心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20-01
目前全球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对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具体统计数据出来之前,我们还无法预计。但无论是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相关人员还是忙于制作简历穿梭于各大招聘场所的毕业生们,都感受到了这场危机所带来的严寒。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明显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迄今为止最激烈的竞争,多个岗位数千人争考一职。截至考试报名最后一天,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97万余人,远远超过2008年的80万。而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计划招录公务员1.3万多人。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一职有4584人争报。
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使得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高校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不积极拓展就业思路,拓宽就业途径,将很难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1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加入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
现在许多高校每周都有形势政策教育课,而缺乏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在毕业实习前进行一两次的就业指导。建议高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规划》课程,或者把这一课程纳入现有的形势政策教育体系,或者单独成一体系,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根据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特点,逐级深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业设计的课堂指导。让大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大学四年应该怎样规划学习、设计职业、拓展素质,为就业打好基础。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向身边的职业人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行业的特点及所需人才的类型,从而低年级时就可以尽早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在专门职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尤其到了高年级,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各种岗位上去锻炼,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来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了解自己理想中的行业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从而进行适当调整并缩短差距。
2 利用好本校的各类资源服务于就业工作
高校应利用好本校的各类资源,服务于就业工作。在发达国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中介体系相当完善的条件下,基于人脉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使用在大学生寻找工作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超过半数的MBA毕业生都利用了校友的人脉关系寻找工作。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高校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高校还可以对往年的用人单位善加维护,及时沟通今年的毕业生信息,争取保持更多较为稳定的长期用人单位,以尽可能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3 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
在现今的就业过程中,信息毋庸置疑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复旦大学原校长王生洪就指出过信息沟通渠道不够流通是大学生就业压力重的显著原因。高校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承担者,应着重建立好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该网络不仅要及时全面地提供各类就业招聘信息,还要努力宣传和解释与就业相关的最新人才政策,如吸收非本市高校毕业生落户的户籍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政策。就业信息网络并非学校单方面一建了事,要想提高网络的效用,就必须同时培养广大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在短期内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提高自己的信息运用能力。
4 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端正择业观
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一直是高校乃至社会多年来在努力进行的。从计划分配时代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到后来的“先就业、再择业”,我们不断地通过课堂、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都明白了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不少临近毕业的学生主动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当调低了对薪资的心理预期,还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原来固守的“非500强不进”的想法。但笔者认为帮助学生端正择业观不光是要在帮助学生降低不切实际的就业预期上下功夫,同时要帮助学生从自身着手找差距、增能力。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高校应该帮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找到自身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总结面试失败的经验,加强自己就业能力、调整自身面试表现,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5 拓宽就业思路,拓展就业渠道
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高校可以适时地鼓励应届毕业生拓宽就业思路,拓展就业渠道。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以避过这一段经济不景气时期,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深化,提高将来走上社会时的就业竞争力。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以考虑抓住外币贬值、留学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机会出国进修。将来无论是回国还是留在国外工作,都将具备比现在更高的综合竞争能力。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因市场预期不明确而带来的短期风险性,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提高学业长期而言必将使自己受益。
在国家不断出台扶持农民政策的今天,到农村乡镇等基层去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校应启发学生看到西部开发、农村发展背后所蕴藏的无限机会和发展空间。与其和众多毕业生一起挤在中心城市就业的独木桥上,不如到广阔的农村天地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另外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可以指导有创业想法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就业。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建立产业孵化园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创业之路。
6 设立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
早在1909年美国佛兰克·帕森斯等人就发表了《职业选择》一书,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成立。现在通过专门的生涯指导机构对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在美国、日本等国的高校中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我国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生涯指导机构。在职业规划日渐重要的今天,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开展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工作人员以专业的职业咨询师为主,并配备专门的生涯规划软件,能对大学生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基础、知识结构,特别是个人意愿、能力倾向、个性气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职业生涯指导机构的教师采用现代人力资源分析思想和方法,利用数据库帮助大学生分析测试,分析职业环境,如市场需求、大学生个人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特性和发展前景,分析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范围,锁定职业目标。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各高校都应积极开拓就业途径,运用各类有效资源,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以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