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李家的麻酱烧饼。”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他家卖了54个,4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传统的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方式单一、问题和答案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发现和创造。数学生活化给传统枯燥的数学课堂好象仍进了一块石头,泛起朵朵浪花,为学生营造生意盎然的学习气氛。用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来吸引学生,用生活的素材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好奇心。
  如在教学“有多重”这一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利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星期,学校准备安排小朋友去春游,在游乐园的划船入口处,有这样一则“游船启事”:每条船载重不超过200千克。然后逐步提问:谁知道这则启事是什么意思?要玩这个项目必须知道什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怎样才能很快知道自己的体重呢?通过一组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活动主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具体的情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2]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尽力避免知识的单纯简介,注重知识的来源,追究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猜想、试验、论证等手段丰富学生思维,形成有情感的掌握和巩固,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里数学建模是很关键的一步,它也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一个过程。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从而让学生不但可以体会数学语言的功能,还可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了解圆柱的构造,猜想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了解到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凭空抽象出计算公式。
  五、切实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1]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在学习统计图表之后,可设计“做聪明的购物者”的作业。让学生到附近几家大型商场调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同类商品的价格,并制成“商品价格对比表”,以此来帮助自己在挑选商品时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择。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璞实践,归璞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六、在能力训练中让学生体验“生活化”
  数学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如教学小学数学《圆》这一章时,可以在课前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观察用一头固定的绳子拴着羊吃草实例,让同学们想象羊能吃到草的范围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小组合作,用图钉、绳子、铅笔去实际操作,从而验证猜想结果。同时提出问题,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三角形。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找到符合实际生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好习惯。
  二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如: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怎样购物最划算”、“旅游时怎样购票最省钱”等一类应用题,就能引导学生怎样去生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方式和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建弘编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吴效锋 新课程怎么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3]陈亚红 走出数学生活化的误区[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06.
其他文献
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运动型问题。此类问题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互相依存、和谐统一,体现了“变”与“不变”、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此类问题集代数与几何的众多知识于一体,渗透了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重要思想,综合性较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有很好的促进
期刊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然而在最初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掌握大量英语单词,大量的语言点,和大块的语法发愁了。于是无论初一的英语课堂怎样的活跃,到了初二初三都变得很沉闷。学生们觉得英语枯燥,找不到成就感。老师们感慨总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这一问题不容忽视的摆在我们英语教师的面前。  【关键词】沉闷;成就感;初始兴趣;志趣
期刊
【摘要】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是青少年进入数学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具有初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激发数学课堂中学生兴趣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初中数学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其他技能的基础。训练听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以“听”带动“说、读、写”,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听力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一个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听力;技巧问题;学习兴趣;实战练习;丰富资源  一、 听力训练中常见问题  在听力训练过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期刊
初中语文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
期刊
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法好比过河的船和桥,有了正确而巧妙的方法,才能引领同学们到达胜利的彼岸,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英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学会听,说、读、写等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技能对其他技能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学生能够脱口而出的句子若在听力中碰到,听懂是没有什么
期刊
【摘要】作为班主任,必须责无旁贷地勇挑重担,肩负起培养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任。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造就一个积极、团结的班集体,固然会造就一批批优秀学生。因此,一位优秀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特点,适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班主任独特的功效,也许你就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优秀;成长;团队;班会;班干部;家长;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小学生们学好英语,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就是“兴趣”。《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据有关学者考究,中国的一切文学文艺作品皆起于诗源于诗。古典诗词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词教学担负着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词鉴赏能力自然也包含其中。高考的考试大纲有同样的要求,就连许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也涉及到这一项内容。这些都说明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