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政策、企业家及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组织结构四方面分析了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政策引导产业网络发展方向和企业成长方向,在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培育期获取政府政策重点培育是关键因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众多企业加入形成完整产业网络,实现产业协同效应。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的协同作用是实现企业家对企业成长作用的最优方式,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战略需要着眼于产业网络寻求企业能够获取的节点。企业或产业网络承担社会责任从长期看是促进企业成长。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组织结构要具有良好开放性,更好实现企业间协同合作。
  关键词:产业网络企业成长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99-03
  
  1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政策作用机制
  1.1政策引导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
  产业网络和企业处于特定制度约束中。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更多表现为政府政策,是以文字方式存在的规则。非正式制度更多表现为社会文化(信任、合作、创新氛围),没有明确文字,更多是长期形成的共同认可、遵守的规则。非正式制度相对于正式制度(政策),其形成具有长期的历史,对人和企业约束更多是道德层面的约束,而缺乏法律效力,人为改变非正式制度往往收效甚微,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非正式制度,反过来非正式制度也规范了长期合作关系,在非正式制度中,心灵契约比有形合同更具有效力。但是非正式制度所依赖集体信任和集体惩罚是相对脆弱的,尤其随着地理空间不断拓展,非正式制度约束力不断下降。立足于全球化视角,非正式制度只能是某个特定区域的政策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政策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框架,但是不能形成良性市场秩序,良性市场秩序需要非正式制度来维持。例如,中国可以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但是良性市场秩序难以形成,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可以学习模仿,但是非正式制度具有区域植根性,难以快速复制成功。
  政策是政府在分析客观条件后主观意志的表达,具有明确价值取向,具体表现在政府的产业政策(尤其是产业振兴政策、主导产业政策)具有显著倾向性,政府往往偏好高附加价值、低能耗的产业,而对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产业相对排斥。因为政府政策偏好的相似性,导致政府政策具有竞争性,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全国都在重点发展。从政策的本质来看,政府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决定产业网络选择方向。如果产业网络选择符合政府的引导方向,政府会通过一系列政策体系来支持产业网络形成,产业网络中企业成长更多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网络发展方向,也引导企业成长方向。
  1.2政策培育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
  当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网络和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方向后,政府会进一步通过具体政策体系培育所选择的产业网络和产业网络中企业。首先土地政策为产业网络形成和企业选址提供相对稀缺土地资源,划定特定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禁止或限制非鼓励产业进入。符合要求的产业网络中企业可以以非常优惠政策使用土地,甚至获取政府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无偿支持。例如富士康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基础设施完善的土地,甚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成为地方政府吸引企业的砝码。技术创新政策为产业网络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或税收减免优惠。财税政策为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金融政策为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提供信贷支持。以上系列政策促进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的培育速度。政策和非正式制度协同作用有助于实现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从政策培育阶段过渡自发阶段,因为政策培育具有时间性,政策培育目的是认为通过政策设计加快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的过程,而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本质上要通过市场力量来实现。所以说,在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培育期获取政府政策重点培育是关键因素。
  1.3政策环境优化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
  不同区域的市场环境具有较大区别,而市场环境由正式制度(政策)、非正式制度、市场参与者行为共同形成的。具有良好市场环境的区域往往具有完整产业网络,成长良好的企业,而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更多依赖于良好市场环境。相对于非正式制度,政府政策设计和实施相对容易,通过政策设计优化市场环境是容易实现的。正如上节所讨论的,政策对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的引导培育作用是短期行为,是政策倾斜行为,该行为不能长期存在,因为对特定产业长期支持违背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政策长期目标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通过良好市场推进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加入产业网络中,不断提升产业网络竞争力,随着产业网络不断完善,产业网络中企业成长良好,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目标实现。相对于特定政策优惠,良好市场环境是企业更看重的,特定优惠政策会被不好环境所抵消,正如某些区域虽然没有特定优惠政策,但是具有良好市场环境,仍然吸引众多企业加入形成完整产业网络,实现产业集聚。某些区域虽然具有优惠政策支持,但是仍然没有形成产业网络,也没有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健康成长,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环境恶劣,不能自发形成企业,也不能吸引企业,从而不能形成完整产业网络,企业成长得不到产业网络中协同价值的支持。
  
  2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企业家与企业发展战略作用机制
  2.1企业家、企业文化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
  企业家决定企业成长方向和速度,当企业成长方向和速度与企业外部环境相适应、内部资源相匹配时,企业在市场中顺利成长,反之,企业不能顺利成长乃至退出市场(倒闭)。企业家对企业成长作用机制实现通过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共同作用实现。有形规则指企业家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为實现发展战略而设计具体规划、计划、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当企业实现所有工作任务、计划和规划时,企业发展战略全面实现,企业家通过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有形规则控制企业成长方向和速度,是直接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企业家作为资本所有者或代理人所具有的职位权力。有形规则是企业家意志体现。通过有形规则推动企业成长优点在于快速、直接实现企业成长,缺点在于有形规则在更长期过程中作用有限,即时在短期过程中,企业家难以真正唤起员工对有形规则认同,甚至有所抵触。当随着企业家更换时,原有有形规则立即消失,而新的有形规则重新控制企业成长的方向和速度。
  无形规则作为一种没有明文规定形式,其产生需要长期积累,在企业中更多表现为企业文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Allen.Kennedy(1981)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John P.Kotter和James L.Heskett(1992)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区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通常认为企业文化包涵五个基本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典型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企业文化通常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Thomas.Peters(1985)、Robert.Waterman(1985)、Arie.De.Geus(1998)、James.Collins和Porras(1994)验证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正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成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意义在于提供了企业超越物质资源的精神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具有市场交易不可得的特性,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企业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复制,企业文化与企业本身不可分,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文化是企业企业家主导的产物,更多反映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认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可以用文字表述的企业文化不是真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可能用文字准确描述从而全员推广)。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规则,脱胎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成长过程伴随企业所有员工对共同价值、理念认同和融合,更多体现优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意志通过企业文化方式贯穿到企业各个层面中,无形中规范、约束企业成长方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无形规则对企业成长作用是间接、长期的影响,企业家长期在企业中贯彻其意志的最佳手段。通过分析企业家对企业成长作用机制可知,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的协同作用是实现企业家对企业成长作用的最优方式。
  企业家应该具有产业网络的战略意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于产业网络某个节点,而不是产业网络全部,企业成长低级目标在于实现特定节点的规模经济优势,高级目标在于实现从低附加值节点向高附加值节点迁移。高附加值节点往往具有控制、主导整个产业网络的关键节点,所以,企业家应该追求企业转而强,而不是大而全。企业文化应该推崇大合作理念,合作不仅仅企业内部员工和部门合作,而且是超越企业界限的企业间合作,合作目的在于创造共有价值,产业网络中不同企业文化的相互兼容认同不但有助于产业网络完善,更有助于产业网络中不同企业成长。
  2.2企业发展战略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起源军事领域,军事战略应用企业中成为企业战略。Ansoff(1972)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的概念,1979年他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论》一书。Ansoff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通常认为企业战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战略理论形成阶段、传统战略阶段、竞争战略阶段、动态战略阶段。每个阶段衍生出了众多不同的流派,例如传统战略阶段的设计学派、定位学派、结构学派;竞争战略阶段的核心能力学派、战略资源学派;动态战略阶段的动态能力学派、竞争动力学派。不同战略学派共同认为企业的战略具有四个特性:深度、精确、柔性、创新。深度即能够从公司全局的层面指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精确即能够清晰定位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未来的发展模式;柔性即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处理突发性事件;创新即能够打破常规促使公司的管理、产品或市场实现质的飞跃。
  随着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下状态,现在拥有竞争优势未来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劣势。例如索尼公司在随身听市场巨大优势迅速被MP3等数字音乐产品击溃。不同于企业日常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取决于企业对自身资源正确认识和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具有预测性质,从分工角度看,战略管理更多属于企业最高层管理者的职责,立足于企业成长,战略管理确定了企业成长的方向,正确企业成长方向有助于企业契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实现企业快速成长,而错误企业成长方向会使企业不能健康成长,甚至消亡(倒闭)。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选择结果,虽然选择依据有客观分析,但是更多取决于企业家的主观认知、判断。由于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成长具有风险。从企业成长历程来看,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成长方向、速度和质量具有最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不可逆性,但是也可以通过对后期企业发展战略动态修正来前期发展战略的不利影响,但是企业肯定要承担损失。例如在PC机发展过程,IBM选择产品标准开放兼容战略,允许更多小计算机企业按照IBM标准生产PC机(IBM兼容机),很快使IBM的PC机标准成为事实标准,占据90%以上的PC机市场。而作为竞争对手的苹果公司和王安电脑公司因为没有选择开放兼容战略,在市场竞争中遭遇重大挫折,王安公司倒闭(消亡)了,苹果公司依赖特立独行的产品顽强生存,持续不断创新是其生存法宝,因为没有实现兼容,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价格高成为苹果电脑的特征,但是创新又弥补其成本不足,苹果电脑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用户。应该说,苹果公司后期的创新战略弥补其早期非兼容战略不足,甚至实现企业成长的持续性。而IBM由于早期选择了正确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在短期中快速发展,成为PC机市场中霸主,但是兼容战略也带来激烈的竞争效应,IBM最终离开PC机市场。IBM和苹果公司成长过程告诉我们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是后期对企业发展战略动态调整对企业成长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一旦选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企业成长。战略立足点是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但是也是不断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因为战略制定者和选择者(企业家)并非完全理性,对未来看法取决于当下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全面权衡,所以,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性选择,决定企业成长的方向性问题,但是战略实施需要企业战术的全面配合。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战略需要着眼于产业网络寻求企业能够获取的节点,通过产业网络完善,实现产业网络协同,借助于专业化分工合作实现企业成长,单个企业成长和产业网络中其他企业成长是共生共存的,企业发展战略要符合整个产业网络的发展战略,产业网络发展和企业成长是相互促进的。
  
  3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社会责任作用机制
  3.1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争论
  英国企业家Titus Salt(1851)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基本理念:“企业有义务促进社会的发展”,最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学者是Clark(1916),Dodd(1932)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关于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作用观点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以弗里德曼、哈耶克、波斯纳为代表的学者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就是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使用其资源,并致力于设计完备的、能够增加公司利润的活动。哈耶克认为社会责任违背了企业是纯粹的营利性组织的本质,是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而任何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都将危及公司的生存,并使董事获得无休止追求社会目标的难以控制的权力。Berle(1930)认为企业管理者只能作为企业股东的受托人,其权力都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而拥有的权力,只有在能够为所有股东带来利益时才能实施。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惟一目的在于为股东赚取利润,股东的利益始终优于企业的其他潜在利益者的利益。Dodd认为企业经营者的权力为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委托的权力,这些人应该树立自己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而后来Berle放弃了企业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转而支持Dodd的观点,并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Maune进行了新的论战,论战的结果是Maune也开始接受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丰富了企业目标,企业从单一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以利润为主的多目标,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受市场和社会多种影响的组织,应该全面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存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中,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单元,严格受社会经济系统的约束,单纯追求利润目标最后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应该兼顾与企业相关的社区、供应商、代理商、经销商、政府的利益,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才能达到追求长远利润的目标。
  3.2社会责任对单个企业成长作用
  立足于企业的目标。对企业目标的认识引发以上论战,论战出发点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如果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阻碍企业成长,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如果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企业成长,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成长。从企业的目标是单一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短期内阻碍企业成长。但是长期促进企业成长。因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必然要无偿或低价提供产品或服务给社会,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进而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同质化或标准化产品存在过剩,在注意力相对分散的信息时代,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注意力经济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传统吸引注意力的手段是广告,广告是以付费方式在各种媒体上宣传推广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广告泛滥成灾,广告不但不能吸引注意力,反而引起消费者厌恶。例如电视、报纸和网络上广告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吸引消费者注意力需要手段创新,而承担社会责任成为许多企业的最高尚、最隐蔽的广告手段。通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救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使企业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在提高知名度同时提高了美誉度,进而促进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认知、接受、购买乃至具有忠诚度。成功例子有微軟、王老吉、福耀玻璃。从长期来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反而促进企业成长,企业躲避社会责任阻碍企业成长,例如万科地产在救灾中因为王石的言论导致股价大跌。在市场经济中,获取市场利润无可厚非,但是市场是具有道德规范的市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甚至成为市场道德规范的典范,成为消费者所喜欢的企业,在同质化或标准化竞争的时代,企业能够快速成长。企业成长表现为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这一切依赖于企业产品销售的不断增长,消费者需求是推动产品销售增长直接动力,面临同质化产品竞争,消费者选择更多依赖于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与信任,而企业适度的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获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与信任。例如深圳华侨城相对大多数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是也获得其他企业不能获取的长期利润。华侨城通过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营造更好社会文化艺术氛围,为其旗下的旅游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带来远高于同行的溢价水平。武汉百步亭社区在20年前属于荒凉郊区,历经几任开发商都没有办法运作。而百步亭集团在接受开发房地产项目时,不仅仅是盖房子卖房子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建中小学、建公共设施、建文化娱乐设施)使百步亭社区成为国内闻名的文明社区,其开发商主导的社区管理运作模式成为政府社区管理创新典范。而百步亭集团的房地产项目克服地理位置偏远劣势,成为消费者争相购买的小区,提升百步亭集团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的利润水平,并且使该区域成为居住的热点区域。社会责任承担使百步亭集团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具有国内知名度的大企业,并且具有品牌美誉度。
  3.3社会责任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作用
  基于产业网络(产业网络)来看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作用,在专业化分工合作合作日益深化的当下,企业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企业社会责任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网络中所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整个产业网络中所有企业的成长,但是产业网络中任何一个企业是社会责任的负面影响会导致消费者对整个产业网络的产品的抵制。作为依赖代工和分包的大企业对其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明确严格要求,是成为供应商的必备条件。富士康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员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自杀事件引起消费者乃至工会的反对,消费者出现抵制苹果产品的行动,甚至美国工会出面施加压力迫使苹果公司提高代工价格,进而要求富士康公司提高员工待遇,使富士康引发苹果产品抵制事件得以解决。企业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对整个市场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是没有办法通过广告来弥补的。所以,基于此,产业网络的主导企业对产业网络中从属企业的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明确要求,甚至有统一的行动与标识系统,每年向观众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在过去一年中承担社会责任形式与内容,从而博取消费者的好感,通过消费者支持实现企业成长。总而言之,企业或产业网络承担社会责任短期内增加成本,降低利润,对企业成长不利,但是从长期是促进企业成长。即使从成本收益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要远远高于企业广告的成本收益。
  
  4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组织结构作用机制
  4.1组织结构对单个企业成长作用
  巴纳德(1937)最早提出:人们之间的那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有目的的合作组织”是重要的在巴纳德的研究基础上,西蒙(1957)认为正是由于个体的人在知识、远见、技能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组织才成为实现人类目的的有用工具。纳尔逊(1981)进一步认为人具有有限理性,而且企业是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组织、社会体系,企业里存在分工与合作,需要协调与沟通、激励与监督。威廉姆森(2001,2002)在科斯的交易成本研究基础上,认为交易可以由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根据效率采用合适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钱德勒(2002)考察了美国大企业从直线职能结构向事业部制(M型组织结构)转变的历史经验,发现企业成长伴随着组织结构的演变,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成长,当新的组织结构出现时,企业成长才能顺利进行。Williamson(1981)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市场-层级”范式,认为U形组织结构到M形组织结构的变迁是交易成本节约的结果。他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方面论述了M形组织结构(事业部)如何有助于解决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Hill(1985)、Teece(1980,1981,1993)、Thompson(1981)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织结构动态变化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4.2组织结构优化对基于产业网络企业成长作用
  伴随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企业的载体——组织结构历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是为了更好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用交易成本学派的话来讲,企业组织结构演化或选择的依据是交易成本最小化,不断追求最低交易成本是组织结构演化的目标。在不同时期,企业组织结构具有典型时代特色,在专业化分工合作不广泛的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更立足于如何运用企业资源更好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组织结构更封闭和刚性,随着专业化分工合作日益深化,企业与企业间合作日益密切,尤其是企业基于各自独特的核心能力形成产业网络(产业网络),企业与企业间界限已经开始模糊,基于所有权企业边界是明确的,但是企业经营活动已经超越了企业的所有权边界。企业市场的两分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介于企业与市场间存在网络组织,具有基于市场关系的非人格化交易,又有基于关系的人格化交易,而且人格化交易占有更大比例。在新的形势下,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组织结构要适应网络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开放性,更好实现企业间协同合作。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组织结构强调对合作的协调性,更好沟通企业间信息。常见形式有团队组织、战略联盟、虚拟企业、无边界组织等。这些组织具有重心两极化、外形扁平化、运作柔性化、结构动态化的特点。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不仅仅是企业质和量的成长,更多企业在网络中竞争力成长,企业在网络中占据更好节点位置,企业通过网络实现更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而且企业更专注于自身能力的培育。每个企业都具有独特核心能力,通过产业网络的联结形成产业网络的核心能力。所以说,企业成长更多表现为企业所在的产业网络成长,产业网络作为大的超越单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具有良好兼容性,可以实现不同企业组织结构在产业网络中共生共存,组织结构中部门与其他企业类似部门沟通与合作无阻碍。
  
  5结论
  从政策的本质来看,政府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决定产业网络选择方向,政府会通过一系列政策体系来支持产业网络形成,产业网络中企业成长更多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政策培育目的是认为通过政策设计加快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的过程,而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本质上要通过市场力量来实现。政策长期目标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通过良好市场推进产业网络及其企业成长。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家长期在企业中贯彻其意志的最佳手段,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企业文化)的协同作用是实现企业家对企业成长作用的最优方式。基于产业网络的企业成长的战略需要着眼于产业网络寻求企业能够获取的节点,实现产业网络协同,企业发展战略要符合整个产业网络的发展战略。从成本收益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要遠远高于企业广告的成本收益。产业网络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具有良好兼容性,可以实现不同企业组织结构在产业网络中共生共存,企业间沟通与合作无阻碍。
  
  参考文献
  [1] 吴晓翠.企业成长的一个悖论分析:效率与适应,商业研究,2005,17.
  [2] 李新春.企业成长的控制权约束,南开管理评论,2000,3.
  [3] 常根发.产业演化、企业持续成长与企业家,南京社会科学,2005,9.
  [4] 李业.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5] 何朝晖.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 孙早,赵国栋.从古典到现代:制度演化与企业成长中的企业家角色,南开经济研究,2007,4.
  [7] 刘秀琴,欧晓明.企业成长过程中组织结构演进规律及动因,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其他文献
摘 要:图书馆是高职学院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升艺术修养,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环境,但高职学院学生的阅读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进。图书馆宜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让阅读使学生的人生更加美好。  关键词:弊端实用型随意性浅尝则止盲目导读图书书目阅读兴趣天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208-02    在网络冲击严重的今天,
在诸多的地震前兆信息中,震前地温突升是较容易捕捉到的前兆信息之一。依据震前有关地温突升的一些观测事实和卫星热红外遥感能够探测到大震前有热红外异常现象的一些事实研究以及有地温突升就必然就伴有地热释放的理念,因而提出了要着手组建地温观测网和与卫星热红外遥感相融合的新型立体化地热观测系统的设想。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融合过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本文使用唐山震例的实测资料,做出了简单的模拟演示。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新疆温185、新新2号核桃品种及后代坚果中12种(P、K、Ca、Mg、Na、Si、Fe、B、Mn、Cu、Zn、Se)矿质元素
In cellular network, several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location algorithms can be applied to mobile position estimation. However, each algorithm has its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文章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以及对学生培养成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计算机软件的教
衬砌防排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是工程中的重点加难点,本文介绍在山岭隧道初期支护呈点滴、散状大面积渗水情况下,根据两种不同材料的特点有机组合应用,达到了衬砌预期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理工科院校机械及近机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在机械类工程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
摘 要: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十多年,由茫然只知被动“传道授业解惑”,到了今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切体会教育的真谛即让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课堂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95-01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摘 要:2010年4月16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期现套利是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一种主要交易方式,如何构建现货组合是期现套利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构建现货组合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通过构建沪深两市的ETF组合来复制沪深300是可行的。  关键词: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现货组合ETF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