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中“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的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课程模式以及学生就业现状,就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希望能供相关院校的课程教学参考。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设计初步;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叶文艳(1980-),女,浙江临安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助理研究员;袁剑华(1979-),男,江苏无锡人,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讲师。(浙江 临安 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改课题(课题编号:TMYB0809)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098-03
  
  “园林设计初步“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设置与本专业的历史与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妨追溯一下我国早期的风景园林教育。
  我国的早期风景园林教育正式确立是1951年清华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合办的“造园组”,从1951年开设的第一班课程体系可知,基本上有关设计制图类的教育来自于梁思成先生领导下的清华大学建筑体系。以梁思成先生为首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与以杨廷宝、童寯、刘敦桢为首的东南大学建筑系主要负责人都是从1920年代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建筑系接受的教育,而其时宾大教育流行体系是借鉴执19世纪建筑教育之牛耳的巴黎美术学院模式。学生与教师注重的是对于渲染图的表现与古典形式的专注。因此我国早期风景园林教育中的设计初步课程基本上是重视渲染与制图的内容,而辅以现代设计教育中关于构成的内容,这点可以从下文北京林业大学本科“设计初步”课程情况得到证实,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的“设计初步”课程也基本参照北京林业大学设置。
  而当今世界风景园林专业发展与行业实践表明,设计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画出漂亮的图纸,更多工作应该体现在实际场所中对于功能、人性和生态的关注,以及与工程相关人员的交流上。因此如何在“设计初步”课程中体现这些内容,成为专业教师迫切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现状
  “设计初步”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所有相关院校中都设置了相关课程。此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课与反复的作业练习,让学生掌握制图表现与设计入门,一般分成两部分在两个学期中完成。所以就课程定位,这其实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学生表现手段的课程。同时,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思维和习惯养成,也需要在这门课程中解决。
  1.教学内容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现行的“设计初步”课的教学模块与课堂练习设置大致如表1、表2所示。
  2.教学方法
  目前“设计初步”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教师课堂多媒体讲解和学生当堂与课余练习绘图。
  3.教学成果
  就学生制图质量来看,因为以临摹为主,差距并不大。然而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园林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中可以略见端倪。根据天目学院2008届、2009届及2010届学生就业状况来看,从事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分别为62%、49%、70%,这个比例并不高,可见学校的設计课程与目前设计行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毕业生无法适应或者达到其要求;或者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出现偏差,导致就业时转行。
  二、可借鉴的国外设计基础课程
  国内外相关专业中也存在此类基础课程,笔者以斯洛文尼亚达沃教授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来讨论其可借鉴之处。
  本课程属于为无设计基础的研究生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共64学时,8周。设计的核心在于作为重要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创造力的结合。一方面是很强的图解表达能力、艺术直觉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是科学、系统的分析思考。详细内容见表3。
  三、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设计初步”基本上是一门实践课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严格练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接受严格正规而有效的训练,这是设置课程内容时要仔细考量的。
  1.内容结构调整
  目前的设计初步主要采用教材为石宏义的《园林设计初步》和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制图与表现的内容;同时石著还包括了丰富的园林概论内容,王著则有较优的设计入门内容示范以及北林体系的透视技巧等。两本教材都欠缺的是关于空间尺度、场地感受与表达等设计师基本能力的训练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课时把课程内容作了一些调整。
  (1)压缩园林概论内容。由于“园林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生将会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详细了解,因此园林概论部分内容相对压缩,以抽出更多的课时用于训练学生的制图与表现能力。结合学生对目前园林行业状况陌生的现状,有必要在园林概论中增加相关内容,使其学习有所目标。
  (2)制图与表现练习量增加。目前天目学院学生的作业量偏小,导致学生的表现基础薄弱,从其08、09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略见端倪。因此加大作业量,尤其在“设计初步”课程中,每周进行作业布置并要求其在一周时间内按时按质量完成,使学生掌握较深厚的表现技巧,同时逐步了解设计行业时间期限紧的特点。
  (3)增加形态构成和场地理解与表达等知识。形态构成在学院的园林艺术设计专业中是单独一门课程,园林则没有这门课程。然而即使学过形态构成,也无法将其与园林设计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将相关的内容和设计过程结合起来。
  课程以校园场地改造为题,将构成学和场地理解表达贯穿其间。首先将“设计入门”内容提前,使学生对设计过程有初步理解,并结合现状分析内容将场地理解与表达等知识应用到作业中,并要求学生以适当形式进行分析和讲解;其次,进行方案初步设计,并根据每一周的构成学内容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完善方案。
  (4)园林透视图结合个人设计进行。透视学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因此将园林透视图作业和自己设计的作品结合起来,可以使得他们更愿意花时间专研透视的画法,从而达到透视学练习的效果。
  因此,课程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园林概论、制图与表现练习、设计方法入门(包括形态构成、场地理解与表达、园林透视图绘制)。其中“设计初步”包含园林概论、制图与表现练习,重点为制图与表现练习。“设计初步”重点是设计方法入门,其中含形态构成学、透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对园林场地的理解与表达。
  2.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设计初步”作为后续设计类课程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制图与表现能力。这一点目前训练内容只要课时足够和教师严格要求都能做到。但是设计基本能力如空间尺度、场所感受与表达、图纸与场地之间的转换能力等还需要加以强化。
  笔者在教学中的设想是,课程的内容要与设计课系列的课程相关,首先进行的制图练习是针对园林要素与小尺度的场地,在绘图同时注重让学生将实物与图纸对照,有助于学生做庭园设计时对于细部的关注;其次开始逐渐将绘图对象尺度扩大,尽量能在附近的场地(如从小广场、小公园到更大的综合性公园等)进行,这样能让学生提高兴趣的同时不断练习图纸与场地的转换能力。同时不断提醒学生随着项目尺度的扩大表现方式的变化,体现与园林设计课、风景区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衔接;最后的设计方法入门以校园中的场地为案例,从最初的测绘、场地剖面与速写,到空间观察与表达,到之后的改造设计,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项目设计程序与方案生成过程,为园林设计课提供更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改革
  (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采用讲课、一对一评图、小组讨论、方案介绍等互动形式,讲课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评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评图,一一指出其图纸错误并加以示范。每个学生都经过数轮之后,对相关制图内容的表达明显较为细致严谨;在课堂讨论时,学生参与性增强,有利于其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改革。1)现场教学。结合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的实际,将校园局部场地的改造作为设计课的内容。天目学院校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部分场地遭废弃,利用率不高,急需改造;同时由于学生生活学习在其间,使得对场地比较了解,但又因为太过熟悉而会忽视掉一些观察角度。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初,将教学的现场设置于校园中,并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反复对场地进行观察,使其真正熟悉这片场地存在的问题,并能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可以結合实地观察与调查内容,体验真实环境中的设计考虑,提高场地与图纸的转换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能。
  2)结合项目实践教学。给学生一个实训项目,即上文提到的校园局部场地的改造为题,我们选择的为校园中名为“桃李苑”的场地,并以学校为甲方,教师给出任务书,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项目设计并汇报。从场地分析到方案设计最终模型制作,使学生参与了整个设计过程,体验了设计的艰辛和乐趣。
  (3)学科竞赛进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以IFLA竞赛为契机,学院组织了校内景观设计竞赛,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使他们与国际景观前沿接轨,开阔眼界,增加其对行业的了解。由于参加竞赛要求较高,因此激发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其不仅在绘图上,更是在交叉学科的学习和团队协作上学到了很多。
  (4)加强课外阅读。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的学生阅读时间少。而阅读不仅增加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静心学习的途径。天目学院园林艺术的学生为艺术类招生,因此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开学初给学生开出本专业的阅读书单,在作业布置时要求其每月写一篇园林设计相关书籍的读后感,使其尽可能多地接触经典,为打开设计思路作铺垫。在最后设计改造时,学生已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设计名家的思路进行设计,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笔者指出了目前该课程在国内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在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与天目学院园林艺术系实际课程中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借鉴两个有参考意义的国际同类课程,提出了对于课程内容的相关调整,希望能与教学同仁讨论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内容与教学合理性提供教益。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石宏义.园林设计初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增订本)[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林广思.回顾与展望——中国LA学科教育研讨(1)[J].中国园林,2005,(9):1-8.
  (责任编辑:刘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通过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问题,借鉴控制理论中的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探索了学风闭环控制模式,设计出基于个人、宿舍、班级的三级学风闭环控制系统。此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闭环控制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不仅能保障优良学风的形成,还能进一步优化时间和资金投入。  关键词:学风
期刊
摘要:“双载体”是指教学情境和学生课业,两个载体分别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抓手。“双载体”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尝试。实施“双载体”教学模式改革,要在针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学生课业,还要打好课程建设的基础以及实施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法的同步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载体;教学模式;公共关系;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崔景茂(1963-),男,安徽懷
期刊
摘要:水工钢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建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一般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将课程设计计算部分作为课程大作业提前布置,同时下达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思想,注重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的有机结合。文章从目前钢结构课程设计中不适应这种要求的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几个方面的改革设想,诸如加强实践环节、命题多样化、强化过程
期刊
摘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与成效。以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FHH)电气工程专业为例,对其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归纳总结了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与特点。结合我国国情与浙江科技学院校情,以培养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为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设想。研究成果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借鉴德国FH办学经验,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
期刊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这门课的特点,对加强学科建设和各种保障机制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提高“形势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作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保障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丁伟民(1965-),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5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民汉一体化教学在新疆高校的全面展开,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从优化师资,开设民族预科班的专业数学汉语,改革教学模式,组建优秀学生的业余“教师”组、科研小组等方式对大学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汉融合式教学;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民族教育  作者简介:张莉(1979-),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
期刊
摘要:意象图式是通过空间关系经过高度抽象而获得的。隐喻是指由空间概念向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以霍克斯的英译本《红楼梦》为蓝本,分析介词above的基本空间意义,并借用隐喻对其语义上的延伸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得知,above除了其原型意义外,在社会关系域、程度域、状态域等领域还有六种引申义。  关键词:意象图式;空间意义
期刊
摘要:以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平台等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分析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建设成效,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励志创新型”、“3+1定单工程卓越型”、“双专业双学位复合型”和“国际交流型”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创新性地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多目标、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多目标;立体化;创
期刊
摘要:笔者随团飞赴我国台湾,对台湾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和中州技术学院等四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行了详细考察,切身感受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理念,收获颇丰,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创新变革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考察  作者简介:辛志杰(1966-),男,福建惠安人,福建電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丽娇(1965-),女,
期刊
摘要:高职自主招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招生的考核方式,本文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招生考核方式、我国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高职的自主招生应从选拔性考试向服务性考试转变,需要建立完备的、自成一体的高职院校招生考核模式,采取统一的、区域性的第三方招生组织联合招生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自主招生;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代绍庆(1973-),男,浙江嘉兴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