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月1日零时,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通过中国时下最流行的新兴媒体平台微博发表新年致辞,格外引人瞩目。
刘奇葆在四川省政府官方微博中致辭,称代表四川人民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铮铮誓言。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感恩奋进,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天府四川’的美好画卷再谱新篇!”
这是继2011年元旦后,刘奇葆第二次通过微博贺新年。
现年59岁的刘奇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不少常委一样,都是安徽人。此外,他还长期在共青团系统任职。这两大要素结合在一起,令外界对其仕途有不少遐想空间。
改革大潮的触动
刘奇葆1953年1月出生在安徽宿松县靠近长江北岸的金坝村。在家里四个子女中,排行第二。至今,刘奇葆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姐姐仍然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和不少同龄人一样,刘奇葆在中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曾先后担任过所在生产队的指导员、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等职。后来,获得组织推荐,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成为工农兵学员。刘奇葆当年的大学同学李运明说:“大学的时候,刘奇葆是很稳重的,处理事情有思想,有远见。”在大学期间,刘奇葆曾担任系团支部书记。
1974年大学毕业后,刘奇葆被分配到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工作。“因为常年在外,刘奇葆几年才能回一次家。他的弟弟们也都在外工作,所以家里就由他姐姐照顾。”金坝村党支部书记石卫东说,“每次回来,他都招呼邻居到他家去,十分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
1977年,刘奇葆进入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担任为省委常委服务的秘书,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万里。当时安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广大农村面貌。大胆改革给当时的安徽干部以极大的触动。“很明显,刘奇葆受到了改革环境的影响,他还写过一些推动改革的文章。”安徽省的一位干部说。
共青团的历练
1980年,刘奇葆开始进入共青团系统,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两年后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82年9月,刘奇葆不再兼任团省委宣传部部长,由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接任。
1983年8月,刘奇葆接替后来担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的王厚宏担任安徽团省委书记(王厚宏后因违纪被查处,最终中央对王厚宏的处理是“开除党籍”,保留副厅级待遇),官至正厅级。在此期间,汪洋一直是刘奇葆在团省委的重要助手。
在担任安徽团省委书记期间,刘奇葆曾挂职担任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超过一年半的时间。
1985年11月,刘奇葆调到京城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正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当时和刘奇葆作为“同事关系”的政坛要人,还有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宋德福(后任福建省委书记,2007年因病逝世),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延东(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张宝顺(现任安徽省委书记)、李克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以及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袁纯清(现任山西省委书记)。有了这一层的共事关系,使得外界将刘奇葆作为共青团系统出身的核心干部。
对刘奇葆而言,共青团背景是一项很重要的政治凭证。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当被记者问到“共青团的历练是不是很大优势”的敏感问题时,刘奇葆回答说“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履历。”
1992年,刘奇葆从吉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并获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3年8月,刘奇葆走出共青团系统,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当时是中宣部副部长。此后,在刘奇葆调任广西任职之后,曾有传言称中宣部于2006年特别拨款2000万元给广西作“广西北部湾计划”的宣传经费,显见刘奇葆与宣传部门的人脉关系。
在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仅仅一年之后,刘奇葆便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在1994年至2000年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期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干正是刘奇葆的顶头上司——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在广西烧的两把“大火”
2000年9月,刘奇葆被下放到地方历练,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组织和青年工作,也负责扩大广西经济对外开放的责任。在担任广西自治区副书记任内,刘奇葆连续举办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桂台经贸交流会,并率队赴海外推介招商。
据悉,刘奇葆的口才和文笔在同龄政要中比较突出。2006年6月,中央宣布刘奇葆由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出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成为正省部级官员。综观其他共青团出身的人物,刘奇葆可谓是“大器晚成”。李源潮2002年成为正部级,而其昔日老部下汪洋则在2003年成为正部级的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
网络上流传着一篇“中央为什么会选中刘奇葆”的文章,此文貌似由某调研组所写。文章称,刘奇葆主政广西后,烧了两把声名远扬的“大火”,一是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在自治区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二是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泛北部湾战略构想并付诸实施。
从2006年9月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在全区开展大规模的“城乡清洁工程”,下大力治理“五乱”,即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然而,这一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为直接目的的“民心工程”所引爆的后果,却让许多人始料不及。
“不扫地,就扫人”,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招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因执行“城乡清洁工程”不力而被问责的干部达50多人,涉及广西半数以上地市。如此大张旗鼓的“城乡清洁运动”也引来了一些异议,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形象工程。 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泛北部湾战略构想的提出并付诸实施,更是引起中央高层乃至东盟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是2006年7月刘奇葆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率先提出的,这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新构想经境内外媒体报道后,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战略,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
“一轴两翼”战略,将从海域经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合作内容,通过大陆桥的联结,扩大中国更多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同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使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和广泛。
刘奇葆的“一轴两翼”,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与支持,得到了新加坡、菲律宾等相关国家领导人广泛的赞同与积极回应,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推进。
2007年1月5日,劉奇葆在会见中央媒体采访团时提出,广西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广西要重点做好三件事:建设发达交通,充分开放合作,把北部湾沿海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一极。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极”,刘奇葆的目标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大焉。
文章称,中央为什么会选中刘奇葆?刘奇葆为什么会从副书记任上跃过自治区政府主席直任书记?由此不难得到答案。
四川地震:执政生涯最大考验
在担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一年半之后,200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刘奇葆接替已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杜青林,担任四川省委书记。2008年1月,刘奇葆又当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然而,仅仅半年后,四川汶川发生八级特大地震,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世人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当地党委和政府,身为省委书记的刘奇葆则是受关注的焦点。按照流行的说法,刘奇葆当时仍然处于“履新”阶段。
在四川,刘奇葆经历了其执政生涯中最重大的考验。面对2008年的“严冬”,刘奇葆提出“四保一储备”,即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以及应急储备。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研究员易鹏撰文称,在汶川地震之前,在刘奇葆萧规曹随的工业强省战略下,2008年1-4月四川的GDP增长14.5%,增速继续创改革开放以来同期最高水平。“5·12”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仅地震当月的5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仅为3.6%,比4月份回落达21个百分点。在汶川地震后不久,四川和全国一样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双重冲击之下,四川的经济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结果2008年四川GDP比上年只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
易鹏撰文称,但刘奇葆主政四川的辨识度就发生在这个节点,汶川地震一方面给四川带来巨大伤痕,另一方面也给四川经济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契机。那就是为了进行大规模的灾后重建,从中央到地方和各界对四川加大了投资力度。换言之,汶川地震使得四川比其他各省大约早半年多的时间进入到了后来耳熟能详的“4万亿”刺激计划中,而且力度比其他省要大很多。这种提前和力度,直接推动了四川经济在中国版图中分量的提升,加速了四川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建设。
2011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下称“《规划》”),四川省政府正式吹响号角。与此同时,目前仍待字闺中的西部第二个国家级战略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也终于浮出水面。
在2011年8月举行的四川省贯彻实施《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刘奇葆透露,在《规划》中起着引擎带动作用“双核”之一的成都天府新区将随之启动建设。
刘奇葆首次透露,成都天府新区将契合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发展走向,以成都为起点向东南纵深发展,整体规模达1578平方公里,涉及37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城镇规划建设面积达65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600万到650万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成都。而依托产业,该区域预计将成为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易鹏称,如何在成渝经济圈发展中更好实现四川与重庆,乃至与西安、昆明、贵阳等西部区域互动,通过双赢的方式,谋取四川在工业上的进一步可持续的大跨越,加快城市化过程,最终实现刘奇葆将四川打造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将成为观察刘奇葆主政四川后段时间的一个重要的成绩点。
刘奇葆在四川省政府官方微博中致辭,称代表四川人民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铮铮誓言。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感恩奋进,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天府四川’的美好画卷再谱新篇!”
这是继2011年元旦后,刘奇葆第二次通过微博贺新年。
现年59岁的刘奇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不少常委一样,都是安徽人。此外,他还长期在共青团系统任职。这两大要素结合在一起,令外界对其仕途有不少遐想空间。
改革大潮的触动
刘奇葆1953年1月出生在安徽宿松县靠近长江北岸的金坝村。在家里四个子女中,排行第二。至今,刘奇葆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姐姐仍然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和不少同龄人一样,刘奇葆在中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曾先后担任过所在生产队的指导员、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等职。后来,获得组织推荐,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成为工农兵学员。刘奇葆当年的大学同学李运明说:“大学的时候,刘奇葆是很稳重的,处理事情有思想,有远见。”在大学期间,刘奇葆曾担任系团支部书记。
1974年大学毕业后,刘奇葆被分配到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工作。“因为常年在外,刘奇葆几年才能回一次家。他的弟弟们也都在外工作,所以家里就由他姐姐照顾。”金坝村党支部书记石卫东说,“每次回来,他都招呼邻居到他家去,十分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
1977年,刘奇葆进入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担任为省委常委服务的秘书,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是万里。当时安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广大农村面貌。大胆改革给当时的安徽干部以极大的触动。“很明显,刘奇葆受到了改革环境的影响,他还写过一些推动改革的文章。”安徽省的一位干部说。
共青团的历练
1980年,刘奇葆开始进入共青团系统,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两年后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82年9月,刘奇葆不再兼任团省委宣传部部长,由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接任。
1983年8月,刘奇葆接替后来担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的王厚宏担任安徽团省委书记(王厚宏后因违纪被查处,最终中央对王厚宏的处理是“开除党籍”,保留副厅级待遇),官至正厅级。在此期间,汪洋一直是刘奇葆在团省委的重要助手。
在担任安徽团省委书记期间,刘奇葆曾挂职担任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超过一年半的时间。
1985年11月,刘奇葆调到京城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正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当时和刘奇葆作为“同事关系”的政坛要人,还有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宋德福(后任福建省委书记,2007年因病逝世),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延东(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张宝顺(现任安徽省委书记)、李克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以及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袁纯清(现任山西省委书记)。有了这一层的共事关系,使得外界将刘奇葆作为共青团系统出身的核心干部。
对刘奇葆而言,共青团背景是一项很重要的政治凭证。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当被记者问到“共青团的历练是不是很大优势”的敏感问题时,刘奇葆回答说“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履历。”
1992年,刘奇葆从吉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并获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3年8月,刘奇葆走出共青团系统,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当时是中宣部副部长。此后,在刘奇葆调任广西任职之后,曾有传言称中宣部于2006年特别拨款2000万元给广西作“广西北部湾计划”的宣传经费,显见刘奇葆与宣传部门的人脉关系。
在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仅仅一年之后,刘奇葆便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在1994年至2000年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期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干正是刘奇葆的顶头上司——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在广西烧的两把“大火”
2000年9月,刘奇葆被下放到地方历练,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组织和青年工作,也负责扩大广西经济对外开放的责任。在担任广西自治区副书记任内,刘奇葆连续举办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桂台经贸交流会,并率队赴海外推介招商。
据悉,刘奇葆的口才和文笔在同龄政要中比较突出。2006年6月,中央宣布刘奇葆由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出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成为正省部级官员。综观其他共青团出身的人物,刘奇葆可谓是“大器晚成”。李源潮2002年成为正部级,而其昔日老部下汪洋则在2003年成为正部级的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
网络上流传着一篇“中央为什么会选中刘奇葆”的文章,此文貌似由某调研组所写。文章称,刘奇葆主政广西后,烧了两把声名远扬的“大火”,一是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在自治区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二是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泛北部湾战略构想并付诸实施。
从2006年9月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在全区开展大规模的“城乡清洁工程”,下大力治理“五乱”,即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然而,这一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为直接目的的“民心工程”所引爆的后果,却让许多人始料不及。
“不扫地,就扫人”,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招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因执行“城乡清洁工程”不力而被问责的干部达50多人,涉及广西半数以上地市。如此大张旗鼓的“城乡清洁运动”也引来了一些异议,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形象工程。 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泛北部湾战略构想的提出并付诸实施,更是引起中央高层乃至东盟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是2006年7月刘奇葆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率先提出的,这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新构想经境内外媒体报道后,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战略,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
“一轴两翼”战略,将从海域经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合作内容,通过大陆桥的联结,扩大中国更多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同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使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和广泛。
刘奇葆的“一轴两翼”,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与支持,得到了新加坡、菲律宾等相关国家领导人广泛的赞同与积极回应,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推进。
2007年1月5日,劉奇葆在会见中央媒体采访团时提出,广西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广西要重点做好三件事:建设发达交通,充分开放合作,把北部湾沿海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一极。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极”,刘奇葆的目标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大焉。
文章称,中央为什么会选中刘奇葆?刘奇葆为什么会从副书记任上跃过自治区政府主席直任书记?由此不难得到答案。
四川地震:执政生涯最大考验
在担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一年半之后,200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刘奇葆接替已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杜青林,担任四川省委书记。2008年1月,刘奇葆又当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然而,仅仅半年后,四川汶川发生八级特大地震,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世人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当地党委和政府,身为省委书记的刘奇葆则是受关注的焦点。按照流行的说法,刘奇葆当时仍然处于“履新”阶段。
在四川,刘奇葆经历了其执政生涯中最重大的考验。面对2008年的“严冬”,刘奇葆提出“四保一储备”,即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以及应急储备。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研究员易鹏撰文称,在汶川地震之前,在刘奇葆萧规曹随的工业强省战略下,2008年1-4月四川的GDP增长14.5%,增速继续创改革开放以来同期最高水平。“5·12”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仅地震当月的5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仅为3.6%,比4月份回落达21个百分点。在汶川地震后不久,四川和全国一样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双重冲击之下,四川的经济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结果2008年四川GDP比上年只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
易鹏撰文称,但刘奇葆主政四川的辨识度就发生在这个节点,汶川地震一方面给四川带来巨大伤痕,另一方面也给四川经济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契机。那就是为了进行大规模的灾后重建,从中央到地方和各界对四川加大了投资力度。换言之,汶川地震使得四川比其他各省大约早半年多的时间进入到了后来耳熟能详的“4万亿”刺激计划中,而且力度比其他省要大很多。这种提前和力度,直接推动了四川经济在中国版图中分量的提升,加速了四川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建设。
2011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下称“《规划》”),四川省政府正式吹响号角。与此同时,目前仍待字闺中的西部第二个国家级战略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也终于浮出水面。
在2011年8月举行的四川省贯彻实施《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刘奇葆透露,在《规划》中起着引擎带动作用“双核”之一的成都天府新区将随之启动建设。
刘奇葆首次透露,成都天府新区将契合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发展走向,以成都为起点向东南纵深发展,整体规模达1578平方公里,涉及37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城镇规划建设面积达65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600万到650万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成都。而依托产业,该区域预计将成为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易鹏称,如何在成渝经济圈发展中更好实现四川与重庆,乃至与西安、昆明、贵阳等西部区域互动,通过双赢的方式,谋取四川在工业上的进一步可持续的大跨越,加快城市化过程,最终实现刘奇葆将四川打造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将成为观察刘奇葆主政四川后段时间的一个重要的成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