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买票了么”成为春节前热门的打招呼方式,大家凑在一起彼此交换着春节回家的节日计划,充满幸福地等待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刻。回家才叫过年,这就是中国的年文化。在西方的圣诞节前夕,亲朋好友们会约在露天的圣诞市场聊天、散步、喝浓郁的圣诞暖红酒、吃面包加烤香肠。在冰冷的雪天里,冒着热气的暖红酒格外香甜,圣诞的气息就这样伴随着酒的醇香让人沉醉其中。之后,人们也会纷纷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共度祥和幸福的平安夜。团聚,也是西方人过年的重要部分。
作为代言人的“圣诞老人”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给商家送来了商机。这个以4世纪红衣主教尼古拉为原型,吸收了多文化元素后,最终被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再包装的节日人物形象,他的背后到底拥有什么文化内涵,却没人关心。只是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口袋里装的已不再是送给小朋友的礼物,而成了一张张的打折卡和代金券。只是,没有了餐桌上的烤鹅和家人坐在一起拆礼物的环节,圣诞节的感觉,总有些单薄。
当然,距离春节如此近,在内涵上又有重叠,中国人实在也没理由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舶来的节日。这本身也是商家为了促销引入中国的。节日消费一方面给商家提供了打折的台阶,一方面给消费者找来花钱的借口,因此节日促销所向披靡,屡试不爽。2014年的“双十一”,淘宝的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双十二”的战绩同样不菲。这让人不禁纳闷,我们到底有多少东西需要购买。德国也有节日促销,圣诞节过后的巧克力、面临换季的服装,都会有大幅度的打折,但通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去库存目的,不似我们的商家会推出各式各样的打折换购团购等方式,让你绞尽脑汁去计算如何能更划算。我们有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商家也便踏踏实实地决定采用靠山吃山的策略了。
如何能把东西卖出去,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而且,要卖得划算。即便什么都不做,仅仅是跪在人流巨大的西单路边乞讨,一天也收入不菲。这就是市场巨大的好处,你无须过分担心产品本身,只要能打动一小部分人,以十几亿人口为基数的广阔市场都能给你令人满意的回报。这种倾向甚至在国产电影中也能窥到端倪,有人甚至会为了看看一部电影到底烂到了什么程度而去买票入场。
如今,渠道、包装、宣传、炒作,成为热门的词条,销售,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我们一面崇拜乔布斯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一面疯狂学习的却是他的营销能力和手段。对市场的重视和开发固然重要,然而,对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的环节一样不能忽视。毕竟,没有好的产品和生产模式,再好的销售方式也无法持久。水渠再宽阔,没有足够的水源又有什么用处?当我们庆祝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把马云捧为创业教父的同时,德国却正在酝酿着工业化4.0的产业变革和升级。这场以物联网、智能工厂为主打的变革的目标,是更大范围和深度地使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力,并更好地克服工业化生产忽略个性化的问题。它没有令人振奋的成交额,但是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对社会厚重的推动力。
有人说,工业化4.0不过是把现有的各项技术整合到了一起,没什么突破性的核心内容,炒作的意味似乎更大些。曾经去过一些德国的工业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工业革命之前的很多工作模型。仔细看过发现,那些成熟的机械结构早已准备就绪,只不过以前还是使用自然的水、风或者马和人力来驱动机械,而蒸汽机的出现,强烈地迎合了替代这些低效不稳定动力的需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整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把已有的拼图整理拼好,又如何知道究竟需要哪块来补全整张图呢?
当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把东西卖掉的时候,是否应该先考虑怎样的东西才能被卖掉。正如当我们庆祝这一个个古今中外、推陈出新的节日时,我们似乎也应该稍稍了解下节日背后的内涵一样。
(作者为德国马尔堡大学博士)
作为代言人的“圣诞老人”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给商家送来了商机。这个以4世纪红衣主教尼古拉为原型,吸收了多文化元素后,最终被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再包装的节日人物形象,他的背后到底拥有什么文化内涵,却没人关心。只是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口袋里装的已不再是送给小朋友的礼物,而成了一张张的打折卡和代金券。只是,没有了餐桌上的烤鹅和家人坐在一起拆礼物的环节,圣诞节的感觉,总有些单薄。
当然,距离春节如此近,在内涵上又有重叠,中国人实在也没理由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舶来的节日。这本身也是商家为了促销引入中国的。节日消费一方面给商家提供了打折的台阶,一方面给消费者找来花钱的借口,因此节日促销所向披靡,屡试不爽。2014年的“双十一”,淘宝的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双十二”的战绩同样不菲。这让人不禁纳闷,我们到底有多少东西需要购买。德国也有节日促销,圣诞节过后的巧克力、面临换季的服装,都会有大幅度的打折,但通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去库存目的,不似我们的商家会推出各式各样的打折换购团购等方式,让你绞尽脑汁去计算如何能更划算。我们有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商家也便踏踏实实地决定采用靠山吃山的策略了。
如何能把东西卖出去,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而且,要卖得划算。即便什么都不做,仅仅是跪在人流巨大的西单路边乞讨,一天也收入不菲。这就是市场巨大的好处,你无须过分担心产品本身,只要能打动一小部分人,以十几亿人口为基数的广阔市场都能给你令人满意的回报。这种倾向甚至在国产电影中也能窥到端倪,有人甚至会为了看看一部电影到底烂到了什么程度而去买票入场。
如今,渠道、包装、宣传、炒作,成为热门的词条,销售,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我们一面崇拜乔布斯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一面疯狂学习的却是他的营销能力和手段。对市场的重视和开发固然重要,然而,对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的环节一样不能忽视。毕竟,没有好的产品和生产模式,再好的销售方式也无法持久。水渠再宽阔,没有足够的水源又有什么用处?当我们庆祝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把马云捧为创业教父的同时,德国却正在酝酿着工业化4.0的产业变革和升级。这场以物联网、智能工厂为主打的变革的目标,是更大范围和深度地使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力,并更好地克服工业化生产忽略个性化的问题。它没有令人振奋的成交额,但是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对社会厚重的推动力。
有人说,工业化4.0不过是把现有的各项技术整合到了一起,没什么突破性的核心内容,炒作的意味似乎更大些。曾经去过一些德国的工业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工业革命之前的很多工作模型。仔细看过发现,那些成熟的机械结构早已准备就绪,只不过以前还是使用自然的水、风或者马和人力来驱动机械,而蒸汽机的出现,强烈地迎合了替代这些低效不稳定动力的需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整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把已有的拼图整理拼好,又如何知道究竟需要哪块来补全整张图呢?
当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把东西卖掉的时候,是否应该先考虑怎样的东西才能被卖掉。正如当我们庆祝这一个个古今中外、推陈出新的节日时,我们似乎也应该稍稍了解下节日背后的内涵一样。
(作者为德国马尔堡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