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数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小学生经常由于枯燥的数学课而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上课也心不在焉。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愈演愈烈,如何让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处于爱玩的阶段,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自然而然就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学数学,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现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使课堂充满活力提出自己一些见解。
一、转换教师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只是单纯把本课内容直接讲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学生上课是否听懂了,能否积极思考问题。现在课改的目标就是要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即教师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去主动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师再从旁边指导。由此活跃了学生思维,学生也更愿意投入課堂。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知活动。儿童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感情会兴奋、愉快、欢乐;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会产生厌恶、痛苦、烦闷等消极的独立情绪”。兴趣作为最好的自发驱动力将给予学生浓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去探索充满奥妙的知识领域,因而培养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把快乐与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自然就更加亲近于课堂,活跃于课堂。
1.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
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化学习环境,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环境中,使学生融入其中由此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该怎样设计教学情境来鼓励、唤醒、鼓舞学生呢?有效地利用书本基础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上小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书上给出的是42÷2与52÷2两个算式,这时就可以设计植树情境:在3月12日植树节的时候,老师带领三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与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去公园植树的情景,三年级的学生一共班植了42棵树,四年级的学生一共植了52棵树,再问三、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植了多少棵树。以這样的情境导入到课堂,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投入课堂,还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2.设计游戏活动,锻炼学生思维训练
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然,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我大一在见习期间,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小数一课时,把其中有整数也有小数的几个数比喻成数学王国,让学生去找出不是小数的数,把认识小数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交流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它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教师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对于知识的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问题,从正确的角度指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知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很听老师的话也都很依赖老师,我曾看到过一个学生不会自己滴眼药水,让老师帮助他,老师也乐意帮忙的一幕。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使学生爱上教师所教的这一学科,上课也都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裴斯泰洛齐曾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因而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显得极为重要了。那么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其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很重要的,例如,学校阅览室有文艺术和科技书一共125本,如果文艺术借出1/7,比科技书还多5本。原来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我在听别的教师给学生这道题的时候用的是设未知数为“x”,利用方程来解题的。在学生都在认真听讲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突然说:“老师我不是这样做的,我用的是假设法解题,假设科技书增加5本,那么科技书就与文艺书借出1/7后剩余的本数一样多,科技书增加5本后,科技书的本书是文字书的1-1/7=6/7,两种书的总本数为125+5=130(本),这样就可解出文字艺和科学书的本数了。”随后还有几个学生争先的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本以为那位老师会因为学生打断她并且讲出与她完全不同的新方法而生气,事实上那位老师不但没批评学生,反而表扬鼓励了学生:“你们真了不起,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下课再一起讨论分享好吗?”。教师做到了“不唯教材”,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肯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要使“教”和“学”的完美配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使一堂课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处于爱玩的阶段,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自然而然就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学数学,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现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使课堂充满活力提出自己一些见解。
一、转换教师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只是单纯把本课内容直接讲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学生上课是否听懂了,能否积极思考问题。现在课改的目标就是要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即教师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去主动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师再从旁边指导。由此活跃了学生思维,学生也更愿意投入課堂。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知活动。儿童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感情会兴奋、愉快、欢乐;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会产生厌恶、痛苦、烦闷等消极的独立情绪”。兴趣作为最好的自发驱动力将给予学生浓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去探索充满奥妙的知识领域,因而培养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把快乐与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自然就更加亲近于课堂,活跃于课堂。
1.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
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化学习环境,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环境中,使学生融入其中由此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该怎样设计教学情境来鼓励、唤醒、鼓舞学生呢?有效地利用书本基础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上小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书上给出的是42÷2与52÷2两个算式,这时就可以设计植树情境:在3月12日植树节的时候,老师带领三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与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去公园植树的情景,三年级的学生一共班植了42棵树,四年级的学生一共植了52棵树,再问三、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植了多少棵树。以這样的情境导入到课堂,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投入课堂,还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2.设计游戏活动,锻炼学生思维训练
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然,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我大一在见习期间,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小数一课时,把其中有整数也有小数的几个数比喻成数学王国,让学生去找出不是小数的数,把认识小数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交流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它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教师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对于知识的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问题,从正确的角度指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知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很听老师的话也都很依赖老师,我曾看到过一个学生不会自己滴眼药水,让老师帮助他,老师也乐意帮忙的一幕。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使学生爱上教师所教的这一学科,上课也都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裴斯泰洛齐曾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因而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显得极为重要了。那么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其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很重要的,例如,学校阅览室有文艺术和科技书一共125本,如果文艺术借出1/7,比科技书还多5本。原来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我在听别的教师给学生这道题的时候用的是设未知数为“x”,利用方程来解题的。在学生都在认真听讲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突然说:“老师我不是这样做的,我用的是假设法解题,假设科技书增加5本,那么科技书就与文艺书借出1/7后剩余的本数一样多,科技书增加5本后,科技书的本书是文字书的1-1/7=6/7,两种书的总本数为125+5=130(本),这样就可解出文字艺和科学书的本数了。”随后还有几个学生争先的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本以为那位老师会因为学生打断她并且讲出与她完全不同的新方法而生气,事实上那位老师不但没批评学生,反而表扬鼓励了学生:“你们真了不起,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下课再一起讨论分享好吗?”。教师做到了“不唯教材”,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肯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要使“教”和“学”的完美配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使一堂课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