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评估方法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但其骨密度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可升高、不变或降低。因此,骨密度不是决定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起始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最佳指标,故迫切需要能更精确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评估方法。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随着骨密度的下降而升高,但往往在较高的骨密度时即发生骨折;骨小梁评分(trabecular bone score, TB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高分辨率外周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HR-pQCT)能更精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的骨微结构;在FRAX软件评分系统中,将类风湿关节炎用2型糖尿病替换可获得类似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DeFRA软件是在FRAX软件中引入了分级算法,较FRAX软件能更好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肌含量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降低;戊糖素作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一种,其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发生正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对可能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方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在社区正常糖耐量人群中检测鱼油的有效代谢物3-羧基-4-甲基-5-丙基呋喃戊酮酸(CMPF)的血清水平,并探讨其与脂肪酸代谢以及肥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筛查人群中272名糖耐量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受试者均接受体格检查和标准化问卷调查,空腹采血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将体重指数(BMI)≤23.9 kg/m2的人群作为正常体重组(n=143),BMI≥24 kg/
目的分析罕见病因所致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PAI)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PAI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以神经系统起病或明确家族史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病因。结
目的本研究比较低能量均衡饮食和代餐减重对肥胖患者减重依从性、减重幅度、糖脂代谢的影响,以获得可能适合中国肥胖人群个体化的营养减重方案。方法观察低能量饮食组(n=23)和代餐组(n=17)减重4周及8周后的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改变,2组减重8周后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分析8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情况。收集5例男性和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采集8例先证者、17名家系成员及250名无血缘关系志愿者的外周血,进行COMP基因位点突变检测。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检测到COMP基因存在突变。P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树鼩模型,探讨在代谢异常及脑缺血条件下,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C)对树鼩脑皮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树鼩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组、脑缺血(IS)组、T2DM+IS及T2DM+IS+PC组(每组14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局部血栓形成,缺血PC组于缺血后4
本研究针对2例极端肥胖的经过代谢手术治疗减重效果不佳的瘦素受体(LEPR)突变女性患者进行报道。提取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了LEPR基因的3个致病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均未被报道。2例患者均因"自幼多食、体重增长过快"就诊。患者1,女性,39岁,身高150 cm,体重130 kg,体重指数(BMI) 57.8 kg/m2。血瘦素156.4 μg/L,基
目的报道1例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WDSTS)患儿的临床特点,并予以基因检测,干预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WDSTS患儿的临床资料,予以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系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性,5岁时因身材矮小就诊。身高100 cm(-2.4 SD),反应较迟钝,头发浓密,后发际低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胰腺外作用,且不同磺脲类药物的胰腺外作用机制和靶点存在差异。本文基于现有的基础和临床数据探讨了磺脲类药物胰腺外非降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包括磺脲类药物胰腺外作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认知障碍和骨代谢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总体来看,新型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的胰腺外作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改善相关,而不良反应则
目的总结蛋白敏感性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治疗随访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蛋白敏感性低血糖的诊治认识。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5例蛋白敏感性低血糖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蛋白负荷试验以及治疗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例进行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基因组合的高通量测序。系统复习国内外蛋白敏感性低血糖文献报道,归纳其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及治疗效果。结果在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