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桥飞架古今 天堑变通途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之一,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的分值也逐渐增加,但学生总是抱怨古文难学、难背,而教师也往往也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复习、个别辅导,但往往等于炒夹生饭,从历届学生的表现来看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对中国古典文学极感兴趣的孩子能够取得有效性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暂时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变得讨厌文言文。
  近几年来笔者和语文组的同仁一道,从高一年级起,进行了一系列“提高高中生文言文有效性学习策略的探究”,作了很多方法的尝试,以达到这样的目标:1.研究古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需求、心理机制等;2.研究旧式古文学习与有效性学习的相互关系;3.重点研究提高古文有效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下面就谈谈探究提高高中生文言文有效性学习策略的一些做法:
  一、吟诵朗读学习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小学生在私塾先生的教鞭下,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背着书。而在如今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则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境。除了文言文背诵篇目,学生大多不愿多读。由于不懂得古人句读的要领,读起课文,有的结结巴巴,有气无力;有的胡乱停顿,前言不搭后语,让人听起来费神费力,甚至忍俊不禁。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典名篇和课文的诵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积累、顿悟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读课文大致可分三遍进行:1.自读。借助书下的注释,批注生字字音,初步理解文章大意。2.齐读、跟录音读。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3.自由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例如教授《赤壁赋》《陈情表》等名篇时,学生认真地多读几遍课文,基本弄懂大意,不少经典语段在未学课文之前已能熟读成诵。
  吟咏诵读文言文,学生心里就产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欲望,也就有了能意会课文的喜悦,另外,学生还积累了许多成语、名句、经典语段,也就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写作掌握一定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于文言文之中。
  二、自我检测学习法
  因为文言文的知识点很零碎而且很重要,所以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很多学生往往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仅仅靠课堂上的听讲,当时的记忆即使很深,但不久后对于知识点就模糊了。所以语文组的同事们设计了两份针对文言文学习的阅读积累卡片,一份应用于预习,一份应用于复习。表格如下:
  文言文自主学习表(预习)
  复习的表格与此比较类似,就是将最后一行的“疑问”改成“拓展”以及准备阅读的相关书目。
  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立足于对于字词的理解,所以文言文的阅读要求字字落实。每一篇课文都让学生做好文言文自主学习表,每篇课文两份,并装订成册,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经过高一、高二年级的积累,同学们到了高三年级时基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夯實,另外在相关的年级开展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对对子、成语大赛、典故表演等等,总之都与文言文息息相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三、文本联想学习法
  同一个作家,以及同一时代、同类风格的文本之间进行联想,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小结此类文章特质(适合于在文本理解后课堂小结或者拓展延伸环节)。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年级都有作品的学习,教者和学者也挺容易联想到。比如李清照,初中时同学们学过她的《一剪梅》,高中阶段学习《声声慢》,她的词作在前后期的风格有很大差别。实际上在中学文本中所选择的名家名篇,它们之间都有血与肉的联系。课堂上根据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一个回顾,让学生对中国不同时代涌现出的杰出作家和不同的文学样式有个大致的了解。
  比如,学习了苏洵了《六国论》后,文中对于六国灭亡归结于“弊在贿秦”,课堂上补充了苏辙了《六国论》,让同学们进行比较阅读。同一题目作文,父子两人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相联系,以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不同的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展现出父子两人不同的人格魅力。通过比较,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文本。
  苏教版必修一学习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后,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后赤壁赋》,并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尽管,课后同学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应书目,但他们却深刻地了解了苏轼一生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为此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难得的是他始终能随缘自适,自得其乐。
  经过一些重点训练后,很多学生都对自己心仪的作家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走进作家的世界,聆听智者的心声。
  三、媒体引导学习法
  如果教师总是以严肃的面孔教授文言文,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弃。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可以说街头巷尾人人提及,这对中学生走进与三国相关的古诗文,甚至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大有裨益;而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讲解,也使很多学生对先秦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王立群教授讲《史记》、刘心武读《红楼梦》等等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比如高中选修《史记》时,学习其中的《项羽本纪》,给同学们播放了王立群教授的《读<史记>之项羽》,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项羽这位旷世英雄的千古传奇,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同学们看了之后,学习课本的兴趣高涨,并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四、文本联想学习法
  同一个作家,以及同一时代、同类风格的文本之间进行联想,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小结此类文章特质(适合于在文本理解后课堂小结或者拓展延伸环节)。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年级都有作品的学习,教者和学者也挺容易联想到。比如李清照,初中时同学们学过她的《一剪梅》,高中阶段学习《声声慢》,她的词作在前后期的风格有很大差别。实际上在中学文本中所选择的名家名篇,它们之间都有血与肉的联系。课堂上根据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一个回顾,让学生对中国不同时代涌现出的杰出作家和不同的文学样式有个大致的了解。
  比如学习了苏洵了《六国论》后,文中对于六国灭亡归结于“弊在贿秦”,课堂上补充了苏辙的《六国论》,让同学们进行比较阅读。同一题目作文,父子两人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相联系,以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不同的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展现出父子两人不同的人格魅力。通过比较,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经过一些重点训练后,很多学生都对自己心仪的作家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走进作家的世界,聆听智者的心声。
  通过这些方法的尝试,初步构建了“高中文言文有效性学习的教学结构”,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学习文言文的桥梁,教师制定学习目标,推荐阅读篇目,学生激发参与动机,思考交流感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设定目标均能达成,而且开拓了知识面,连作文都越来越具有文采,最重要的是学生爱上文言文的课堂。
  笔者处于教育的第一线,耳闻目睹了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而学生对于中华古文化精髓的“遗弃”,使很多孩子变得无知甚至肤浅,更可怕的是一些学生还无知者无畏。然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由于自己对文言文认识的偏颇和对考分的一味追求,使本来应该精彩纷呈的文言文课堂变得呆板无趣……其实很多古文本身并不难懂,但是要让学生不仅读懂课文,而要趣读、乐学、敏思文本就有些难度了。
  当然,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策略远远不止以上这些,笔者将在未来的路上继续奋进。希望文言文中的精彩华章能感动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汲取中国古文化的养分!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依法治国的当下,作为合格公民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已成定论。在初中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却不如人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法律权利概念的理解错误。  【关键词】  八年级思品 权利概念 理解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课程融合道德、法律等相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而要想打好人生基础,品行是关键。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立足小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将品德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社会性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能够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积极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与社会
期刊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呈现出互动发展,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从而总结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在设计和实施教师提问因遵循的原则,并在教学中的实践了一些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从而积累学生思维能力的互动发展案例。  一、提问——小学英语课堂推动思维发
期刊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系统的知识结构,更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呼吸。  一、初中生阅读习惯现状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学校里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书香校园”的活动。然而在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之前学校、家庭、社会未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使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存在了巨
期刊
爱,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只要矗立就是一座让人无法超越的丰碑;爱是一潭水,深藏不露,却能滋润干渴的心灵。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是我意识到就要走到学生的心里深处,聆听他们的心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所以,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关注他
期刊
【摘 要】  点亮学生的心灯,这是我时刻谨记的一句话。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细心呵护每一颗幼苗,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关爱去感染学生,用赞赏的眼光去激励学生,用科学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关爱 赞赏 冷处理  传统教育认为“严师出高徒”,于是我们的教师多年来恪守“严格”的原则,铁面无私、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公平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不会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快乐成长。事实证明,换个角度,“差生”不差,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差生。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差生” 不差  《我不想当“差生”》,这篇文章让每个教育者都陷入了沉思。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等因素,学生们是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其對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找准练点,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在相对开放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交融 语用能力  从读到写,让读与写完美融合,这是小
期刊
作文中对人物进行描写,关键是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展示其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日常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描写大多是停留在人物的表面,很难从他们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内在魅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注重了人物“形”的描绘,而缺少了“神”的刻画。而一个人物如果缺少了内在的“神”,那么这个人物就形同朽木,就没有了个性特点,文章也会黯淡无光。要想使一个人物做到“形神兼备”,关键在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实践与探究。在新课标中,厚积而后薄发受到格外关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九年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小学阶段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哲理的体现。但如此大量的阅读目标如何实现?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乐读”的最佳境界?《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