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让学引思”实施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基于“让学引思”的课堂导入设计,基于“让学引思”的课堂提问和追问,基于“让学引思”的学生交流,基于“让学引思”的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中怎样实施“让学引思”。
  概念解释:
  “让学”: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旨在“把学习的方便、学习的好处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他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就是将课堂的实践、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引思”:通过点拨、启发、唤醒、激励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引思”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和“引思”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让学生达到“会学善思、乐学拓思”的理想境界。
  2017版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逐步由“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现代课堂转变,小学科学课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视角去设计课堂,把舞台交给学生,注重学生体验,促进学生概念转化。
  一、基于“让学引思”的课堂导入设计
  在引入科学探究问题时一般不要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融问题于教学情境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产生疑问,以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拉开“让学引思”课堂的序幕。
  以2017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为例。这是一节在实验室上的实验体验课,学生是第一次到实验室上课,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并且自控能力不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兴奋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短时间地安静下来,他们的兴奋是没有释放的,这时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回答问题和小竞赛上来。可以提问“小组讨论一下,实验室里上课与教室里有什么不同,找一找,看哪个小组找得多?”这不仅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再兴奋一下,还能让他们把注意力引到问题上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教材的导入比较简单,仅用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来观察”来引入。笔者在上课时,有一个班用这个问题来引入,大多数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回答,还有少数学生回答的是,用眼睛观察。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改变了导人方案,用一个游戏来实现,1.蒙住一个学生的眼睛,让他(她)听一首儿歌,问: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蒙住眼睛怎么能知道的呢?
  2.蒙住眼睛,让他感觉一下毛绒玩具,问: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游戏的导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感觉上来了,并有成功的喜悦。
  二、基于“让学引思”的课堂提问和追问
  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教师问题的设计,而现代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的追问也是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追问方式,正是适时的“引思”,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适当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鸿沟,实现质的飞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学生观察后能说出各种体验,能说出他们的感觉,这时,教师的提问和追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学生蒙眼能说出歌的名字,这时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用什么感觉器官?”再如,蒙眼摸毛绒玩具,问:“是什么颜色?”生答:“不知道”,再问:“为什么不知道?”生答:“看不见”,追问:“怎么样才能看到?”问:“是什么做的?”生答:“是毛绒做的”,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答:“是摸出来的”,追问:“是用什么摸出来的”,生答:“是用手摸出来的”,追问:“不用手,能感觉出来吗?”追问:“还可以用身体什么地方来感觉?”追问:“隔着厚衣服,能感觉出来吗?”这时学生基本能说出是皮肤的感觉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选西瓜。问:“你会选西瓜吗?”再问:“你怎么选的?”生答:“看颜色”,迫问:“什么颜色好一些?”再问:“除了看颜色,还可以看什么?”生答:“还可以看纹路”,追问:“光用眼睛看能选出好西瓜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选?”生答:“还可以敲一敲”,追问:“敲的目的是什么?”生答:“为了听声音”,追问:“这时用到了什么器官?”追问:“还可以用什么器官来观察?”……追问:“如果允许打开西瓜,你认为怎么选最好?”生答:“尝一下”……
  三、基于“让学引思”的学生交流
  “让学”,就是将课堂的实践、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小学低年级科学课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或者是前概念是模糊的,浅层次的,零散的,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概括能力更是很低,而且,他们基本上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头脑中所想的。所以,在低年级科学课中,我们总是让学生多说,多提问,因为,他所说的,所问的正是显现出了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
  (1)让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问题
  有科学家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足以说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显现他的前概念,暴露他的困惑,了解概念的偏差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概念带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2)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重视学生的错误
  科学探究后的小结对于探究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点评和统一结论会忽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削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自己汇报实验过程所得,对操作、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典型汇报的分析点评。重视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因为错误的出现正是反映了学生真正的概念理解和应用水平,另外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收获,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
  四、基于“让学引思”的评价
  小学科学中的“让学引思”最终是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化,概念的转化离不开适时的评价,评价中也一直离不开“引思”。2017版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中的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从学生的前概念开始慢慢建构起来的,学生的概念建构达到什么水平、有没有出现概念偏差,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评价的过程可以让他体验科学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般采用观察、问答交流、学生绘画、科学学生手册等方式。在概念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评测,看看他们已有多少概念、概念是否偏差等,这可以通过观察、问答和绘画的形式评价出学生的概念水平,为课堂概念教学提供指南。
  比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8课,兔子逃跑路线。学生头脑中兔子的路线让他说,不太好说,这时让他们在纸上画出来,根据画出的结果,可以显现出学生头脑中的想法。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地评价,可以用问答绘画等,让他们把获得的概念展示出来,这时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纠正。概念教学后,学生的概念掌握了哪一些,也需要正确的评价才能知道学生最终概念建构情况。
  “让学引思”是一種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智慧。我们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主动“让学引思”,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舞台,让他们亲身体验探究,让出一片天地,引导他们体验,引导他们思考,引导他们建构概念。
  [作者单位: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具有重要的性质和意义,是优化高等学校科研氛围、提升高校师生学术水平和实现服务育人的重要环节。本文讨论加强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及提高阅读指导质量和
铁路客车上水设备一直延用旧模式,老制式,虽有五花八门的改造及变动,但只是内、外的形状,方位、部件等有所改变,其根本原理及性能未有本质的突破,而作业方式传统守旧,作业程
5月17日,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在"世界电信日"迎来了人生的高峰——荣获由国际电信联盟颁发的"201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奖"。然而,与喜悦相伴的还有困扰。今年以来,有关"王建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圖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发散数学思维的核心所在,通过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发展其空间观念,这一部分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教师教学的难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
大机构,比如大公司大企业,或者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拥有巨量的资源,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每当犯下错误,后果也常常相当严重。要避免这种错误,有哪些有效的做法?肯定有人说,要强化责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加强高校工程项目投资的合理性控制,防止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舞弊行为,提高
两班联动式区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区域环境的设计及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活动区域的设置必须被重视。文章围绕两班联动式区域的开发与实践,展开了细致地探讨。  一、兩班联动式区域的提出背景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幼儿的快乐、满足和收获为目的,以操作、摆弄和学习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实现“玩中学”和“做中学”的有效教学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