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考的改革,化学学科的考查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层面上,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和化学学科思维的训练,以往单纯的习题训练方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微视频使用为主要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推动学生深度思考、突破学生认知障碍、形成学科认知体系为主要环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完成完整的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科思维得到本质的提升。
  一、微视频是发挥翻转课堂优势的重要手段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只有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1]。
  自1991年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PI(Peer Instruction)教学法,到2000年美国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 Michael 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讲授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再到2004年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 You Tube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直至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过程上传到网络上,“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微视频以其能够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的优势,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视频运用流程
  (一)设计课前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课前的微视频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2]。以往教师主要以导学案为基本的学生课前学习方式,导学案主要以知识为目标,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达到学生课前学习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却遇到了学生不完成导学案或只是照搬资料机械完成的情况,因此无法很好地实现课前学习的目的。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课前学习阶段,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设计学习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功能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并以微视频展示的知识为背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认知冲突,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以《认识可逆反应》这节课为例,课前微视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事实呈现,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呈现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实验的事实,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在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限度内,介绍可逆反应;第三部分,以工业上生产硫酸的重要反应SO2与O2反应生成SO3为例,提出问题:这个反应是否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如果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在时间上是否是同时进行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设计课上微视频突破知识难点,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点
  教师通常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对象,使用视频等媒体手段,因此会出现视频使用比例大,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问题。同时由于以知识为目标,缺少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针对性解决,降低了视频的使用效果。但在翻转课堂的课上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收集归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认知障碍点,有针对性地选用和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认知障碍点进行高效使用。
  在《认识可逆反应》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化学表征(实验现象、数据)背后的双向可逆反应的同在、同时问题存在微观想象思维障碍(见图1、图2),因此笔者利用 3D Max等软件制作了微观模拟视频(50s、5s)。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以学生的认知障碍点为突破口,有控制地使用微视频,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
  (三)架构课后微视频体系
  以往教师在课后多以习题的形式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但由于有些学生课上没有完全达到知识的认知水平,造成课后任务完成困难,同时还有普遍存在的知识遗忘问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后微视频体系主要是要建构多维视角的核心知识体系,解决个性化的学生障碍点,建立时间上的长期、系统性的学习资源库及空间上的自由学习网络,从而促进学习成果的知识化,并对学习反应周期长的学生进行知识补救。笔者利用优酷、微信平台及校园网对师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网络化共享,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课后的再学习,巩固知识,展示成果[3]。
  三、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视频运用体会
  笔者在微视频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总结起来,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要注意学生(实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尤其是课前微视频的使用更应该注意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及教学内容有比较到位的认识,从而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制作和使用微视频,达到翻转课堂的最佳教学
  效果。
  2. 要注意视频制作工具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在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制作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实现自己教学设想的微视频,但制作微视频的工具软件太复杂(如3D MAX),不能熟练使用;如果直接用现有的成品微视频,又不能完全达到教者的教学设想。同时还存在另一方面的困扰,两款软件都能制作出来微视频,实现效果较好的软件较复杂,另一款软件较容易上手,但制作出来的微视频效果相对差一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还应以效果为先。教师最好通过学习掌握和熟练功能较强的工具软件,制作个性化的微视频,达到翻转课堂教学的目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 要注意学生学习心理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学科知识难点及学科思维提升的要求,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微视频的使用要起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参与度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到底哪些点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关键点,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微视频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4. 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学情反馈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翻转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针对性”,微视频的使用一定要围绕这一策略。而学情的状态从学生整体来说是多样化的,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所以微视频使用的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对学情的即时准确把握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反馈手段了解学情,调整微视频的使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视频使用策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研究,希望我们不断深入的认识能帮助老师们更有效地使用微视频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翻转课堂的
  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春.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同课异构—以“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为例[J]. 化学教学, 2014(9).
  [2]张金磊, 张宝辉. 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1).
  [3]郑军, 王以宁, 王凯玲, 白昱. 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4).
  (作者单位: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
其他文献
一、设计说明    《龙永图趣说WTO》用五则生动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说了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复杂深奥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可了解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语言说明事理的方法。教学时,可采用诵读品味、圈点批注、质疑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并自觉树立规则意识,提高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和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了解我国“入世”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走向目标认知结构的过程,其间一定伴随着知识的生长,具体到数学学科,“知识”应包含“数学学科性知识”和“特定的经验系统”。变式教学作为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顾泠沅教授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大基本策略,对加深知识数学化过程体验、促进知识生长有极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的教学实践,阐述变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武雅静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数学包班教师、班主任,曾获北京市大兴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智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17年6月,25岁的武雅静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便加入了十一教育梦之队——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亦小),开启了她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在亦小,29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与1位同时任教数学、体育、科学的“全能”老师——武雅静相遇了。一群“10后”和
【摘 要】中小学教研员肩负着提高当地学科教学质量的重任,一线教师对教研员有诸多期许。一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读起来,促进教师用读书智慧实现当地教学的变革;二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创作起来;三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上好课,并建立“优课”资源库;四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创编“题库”,让教学评价更高效,解决师生负担重的问题。  【关键词】教研员素养 四库 教研队伍建设  我是一名工作30多年的小学一线教师,我了
【摘 要】学习,不应以一种模式一统天下,而应根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应个体的混合式学习。回归混合式学习,从教师强力主导的“就这么学”的模式化学习向“可以这么学”的混合式学习转变,才能让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应自觉主动走出故步自封的僵局,走进混合学习的妙境,走入深度学习的时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真正意趣。  【关键词】语文 混合式学习 深度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多元学习理论的融合。其中既有行
有关联的数学学习,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关联材料、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比,从而建构相对完善的知识系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富有挑战性、批判性。“乘积哪个大”这节课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的,从学校“KFS第二课堂”的后台数据看,部分比较大小的乘法题错误率较高,其中三道题的数据均低于50%:(40 4)×25○11×(4×25)得分率41%,257×75○256×7
2006年春节的鞭炮声刚刚消歇,《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应时推出。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维持稳定。    一、《大纲》内容的六处修订    2006年语文《大纲》有六处修订,这六处修订大多是文字修改,内容没有太多变化。  (1)原大纲“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改为“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修改原因〕
2008年6月18日,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立了。72名团员在吴老师的引领下踏上了一条追寻教育理想之路。我们特别庆幸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这样幸福的经历。在这里,我们与吴老师相遇,与儿童数学教育相遇;在这里,我们有吴老师全方位的引领和悉心教导,享受着高质量的教师研修活动;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着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品尝着服务、指导、成就他人的幸福。十几年的引领和陪伴,吴老师成了我们团队所有老师名副
当今世界,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创新时代,中国教育如何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创新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能否通过创新解决多年存在的体制和制度问题,激发和增强中国教育的活力?2015年12月19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2016)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届年会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重点
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四川办法》),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本着“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优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1位名师领衔人引领10个优秀成员、1个成员带领5个青年学员的人员结构模式,建设一批省级名师鼎兴工作室,助力四川教育“鼎兴之路”。2018年11月到2020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先后公布了两批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