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开展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从“设”“放”“助”“导”“让”这五个关键词出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指导 生本 实践运用
走进身边的农贸市场、走进饮料王国、食堂废油做肥皂、感受春运、心感秋韵……我们开展过许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堂内外、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学生快乐实践的身影。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带来了课堂活力。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活动成了“麻烦”的代名词,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给学生带来许多困惑。教师干涉痕迹太重,学生不是实践的主体;课程实践味不浓,学生放不开手脚参与;实践课综合性不够,课程开展思维有局限。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大胆实践,结合《感受春运》一课,现把自己对综合实践指导的看法分享如下。
《感受春运》一课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四篇章《冬的王国》。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手册指导建议的编写,虽负责的内容仅为中期指导课一课时,但我们比以往的活动更加认真策划,组织同学们开展这一次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开展“感受春运”这个主题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走进春运、感受春运、研究春运、服务春运,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
但作为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指导也不可缺少。本活动,笔者秉承生本原则,以以下几个关键词为核心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活动前——设
活动主题已经确定,但是要怎样指导学生来开展活动,跟所有学科一样,教师要提前备课,有一个提前的预设。
预设:学生知道春运吗?了解春运吗?有多少学生经历过春运?在讨论中,学生会形成哪些方面的话题?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于春运的知识问卷(如图1)。
从问卷结果看,大多数学生都对春运有一定的了解,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用各种方式经历过春运,坐火车、坐飞机、坐大巴、自驾等,还有不少学生说从电视上看到不少春运的新闻。据此,我们认为学生对春运还是有不少感受和体会的,活动的主题会比较贴切。
中高年级段的学生知道春运,但是对春运的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一个层次,对春运的了解也比较狭隘。问卷调查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积累情况的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思路,为选题做好铺垫。
二、选题——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一个大主题的背景下,让学生自己决定实践方向,这是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初期指导课,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放开思维,自由发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1.引出话题
2.说说“春运”
介绍“春运”,春节期间的运输,简称为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运输期间,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谈谈“春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说说你所了解的“春运”。
3.提出问题
(1)关于“春运”,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实践、去研究?
(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的有帮助旅客提行李、取票、送春联、采访乘客、调查一天的乘客数量等。
4.主题提炼
针对这些信息,教师进行归纳问题方法指导:观察黑板上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将不值得研究的问题删除,将重复、相似的问题合并,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概括、提炼。最终我们确立了研究春运(购票情况调查 寻访相关人员)、宣传春运(现场宣传 网络宣传)、服务春运、体验春运这四大主题六个实践小组。
从好奇心出发,把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题,问题只要实用、可行、具有研究价值就可以。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归类。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已现有的基础知识、资料的来源、查阅资料的能力、实验条件、教师和专家的指导程度等来筛选,然后选择课题,并作出不同层次的研究。
三、方案制订——助
小组分好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研究方向,小组合作进行方案制订,一部分能在初期指导课上完成,但大部分细化的内容则需要教师与学生确定方案实施时间,逐一指导(如图2)。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成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助力。
教师主要对学生的研究步骤做细致指导,这是寻访小组经过讨论,在家长的指导下制订的较为成熟的一份活动方案,但细看方案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研究的第二阶段要对旅客、工作人员等进行调查访问活动,那么具体访问的内容是什么,要询问哪些方面的问题,大约要调查访问多少人?訪问结束后希望得到哪方面的信息?这些都需要小组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准备,学生往往没有想得那么细致,这就需要老师在逐一指导中考虑周全,细致地助力于学生。
师生进一步探求更有效、更细致的活动方案,最终确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问卷调查内容以及活动中需搜集信息的内容(如图3)。
四、活动过程——导
这是核心阶段,各小组根据前期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的后援团,做一盏追光灯,在学生的身后默默关注,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成为他们的技术指导者、方向引导者、困难疏导者、信息通导者。
(一)课中导——作为技术指导者
春运服务小组、调查购票小组在活动中都用到了调查问卷,这是活动中较常用且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于是在中期指导课中请语文老师来进行调查问卷编写指导。
调查问卷的基本组成:标题、前言、问题、结束语。
找一找调查购票小组编写的调查问卷有什么问题:题目雷同、选项序号错误、用词不够严谨、问题与主题的关联性不强(购票设施)、题目类型的设置不完善(主观题、客观题)。
调查问卷编写原则:有效、便捷、精准、简洁。
在本环节设计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内容,立足他们研究中的实际需要——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自然确定本课的主题。然后借助两份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他们在对比讨论、反馈交流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修改完善各自的调查问卷,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导——作为困难疏导者
服务小组、宣传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都遇到了行人不配合、不理睬等情况,我们专门请来了大学生志愿者姐姐给同学们现场示范讲解在志愿服务中的一些注意点,如要有礼貌,要说明来意,表明身份等。
(三)课外导——作为信息通导者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小组选择杭州火车东站作为活动地点,但是活动中碰了不少壁,工作人员太忙拒绝采访、候车室需有证件才能进入等。这时教师作为信息通导者,积极联络各方资源,最终找到一位在火车东站上班的家长,向其说明情况帮助学生正常开展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经验和实践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依据“归纳汇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改进”的思路,引导学生梳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后期活动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中期指导课堂中,以学生为主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议,让学生悟。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教师要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在完成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必要的分工协作,但小学生往往不知道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产生矛盾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团结协作,个人服从集体,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五、成果展示——让
随着活动开展,各小组也在为最终的汇报做着准备。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闪光点。综合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展现。教师在这一环节则是将舞台让给学生,把主动权、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导演,导出内容生动有趣、说明简洁有力、形式丰富多样的成果汇报课。
(一)课堂展示亮风采
在本次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春运微博小组晒出了春运微博小故事,与同学们一道分享春运中的欢乐;春运寻访小组带来了采访火车东站工作人员的视频,了解到火车东站为春运做了不少准备,增加车次、设置便民窗口等,贴心的举措令人称赞;春运宣传小组为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服务中为旅客们准备的宣传卡,小组的成员们做成书签、扇子、杯垫等样式,既有宣传性又有实用性;春运服务小组则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旅客取票、提行李、指路等,相信旅客心中一定是温暖的;春运体验小组则拍来了照片、带来了感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春运的便捷。
(二)社会媒介展姿态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联系了相关媒体。最终,我们的活动得到杭州网、青年时报、浙江少儿频道等多个媒体的报道宣传,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肯定。
(三)经验提炼再收获
在活动结束后,各调查小组又把活动记录、自己对活动的思考感受等进行整理,写成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在江干区第五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在2014年杭州市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春运寻访小组的成果报告在杭州市“寻访梦中人”主题实践活动评比中获二等奖。
综合实践,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學生,而是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学生,完全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设”“放”“助”导”“让”,奏好这五部曲,不断地实践,不停地思考,我们相信: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别样的精彩。
(浙江省杭州天杭教育集团 310000)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指导 生本 实践运用
走进身边的农贸市场、走进饮料王国、食堂废油做肥皂、感受春运、心感秋韵……我们开展过许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堂内外、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学生快乐实践的身影。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带来了课堂活力。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活动成了“麻烦”的代名词,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给学生带来许多困惑。教师干涉痕迹太重,学生不是实践的主体;课程实践味不浓,学生放不开手脚参与;实践课综合性不够,课程开展思维有局限。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大胆实践,结合《感受春运》一课,现把自己对综合实践指导的看法分享如下。
《感受春运》一课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四篇章《冬的王国》。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手册指导建议的编写,虽负责的内容仅为中期指导课一课时,但我们比以往的活动更加认真策划,组织同学们开展这一次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开展“感受春运”这个主题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走进春运、感受春运、研究春运、服务春运,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
但作为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指导也不可缺少。本活动,笔者秉承生本原则,以以下几个关键词为核心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活动前——设
活动主题已经确定,但是要怎样指导学生来开展活动,跟所有学科一样,教师要提前备课,有一个提前的预设。
预设:学生知道春运吗?了解春运吗?有多少学生经历过春运?在讨论中,学生会形成哪些方面的话题?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于春运的知识问卷(如图1)。
从问卷结果看,大多数学生都对春运有一定的了解,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用各种方式经历过春运,坐火车、坐飞机、坐大巴、自驾等,还有不少学生说从电视上看到不少春运的新闻。据此,我们认为学生对春运还是有不少感受和体会的,活动的主题会比较贴切。
中高年级段的学生知道春运,但是对春运的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一个层次,对春运的了解也比较狭隘。问卷调查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积累情况的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思路,为选题做好铺垫。
二、选题——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一个大主题的背景下,让学生自己决定实践方向,这是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初期指导课,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放开思维,自由发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1.引出话题
2.说说“春运”
介绍“春运”,春节期间的运输,简称为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运输期间,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谈谈“春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说说你所了解的“春运”。
3.提出问题
(1)关于“春运”,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实践、去研究?
(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的有帮助旅客提行李、取票、送春联、采访乘客、调查一天的乘客数量等。
4.主题提炼
针对这些信息,教师进行归纳问题方法指导:观察黑板上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将不值得研究的问题删除,将重复、相似的问题合并,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概括、提炼。最终我们确立了研究春运(购票情况调查 寻访相关人员)、宣传春运(现场宣传 网络宣传)、服务春运、体验春运这四大主题六个实践小组。
从好奇心出发,把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题,问题只要实用、可行、具有研究价值就可以。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归类。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已现有的基础知识、资料的来源、查阅资料的能力、实验条件、教师和专家的指导程度等来筛选,然后选择课题,并作出不同层次的研究。
三、方案制订——助
小组分好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研究方向,小组合作进行方案制订,一部分能在初期指导课上完成,但大部分细化的内容则需要教师与学生确定方案实施时间,逐一指导(如图2)。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成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助力。
教师主要对学生的研究步骤做细致指导,这是寻访小组经过讨论,在家长的指导下制订的较为成熟的一份活动方案,但细看方案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研究的第二阶段要对旅客、工作人员等进行调查访问活动,那么具体访问的内容是什么,要询问哪些方面的问题,大约要调查访问多少人?訪问结束后希望得到哪方面的信息?这些都需要小组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准备,学生往往没有想得那么细致,这就需要老师在逐一指导中考虑周全,细致地助力于学生。
师生进一步探求更有效、更细致的活动方案,最终确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问卷调查内容以及活动中需搜集信息的内容(如图3)。
四、活动过程——导
这是核心阶段,各小组根据前期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的后援团,做一盏追光灯,在学生的身后默默关注,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成为他们的技术指导者、方向引导者、困难疏导者、信息通导者。
(一)课中导——作为技术指导者
春运服务小组、调查购票小组在活动中都用到了调查问卷,这是活动中较常用且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于是在中期指导课中请语文老师来进行调查问卷编写指导。
调查问卷的基本组成:标题、前言、问题、结束语。
找一找调查购票小组编写的调查问卷有什么问题:题目雷同、选项序号错误、用词不够严谨、问题与主题的关联性不强(购票设施)、题目类型的设置不完善(主观题、客观题)。
调查问卷编写原则:有效、便捷、精准、简洁。
在本环节设计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内容,立足他们研究中的实际需要——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自然确定本课的主题。然后借助两份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他们在对比讨论、反馈交流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修改完善各自的调查问卷,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导——作为困难疏导者
服务小组、宣传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都遇到了行人不配合、不理睬等情况,我们专门请来了大学生志愿者姐姐给同学们现场示范讲解在志愿服务中的一些注意点,如要有礼貌,要说明来意,表明身份等。
(三)课外导——作为信息通导者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小组选择杭州火车东站作为活动地点,但是活动中碰了不少壁,工作人员太忙拒绝采访、候车室需有证件才能进入等。这时教师作为信息通导者,积极联络各方资源,最终找到一位在火车东站上班的家长,向其说明情况帮助学生正常开展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经验和实践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依据“归纳汇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改进”的思路,引导学生梳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后期活动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中期指导课堂中,以学生为主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议,让学生悟。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教师要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在完成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必要的分工协作,但小学生往往不知道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产生矛盾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团结协作,个人服从集体,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五、成果展示——让
随着活动开展,各小组也在为最终的汇报做着准备。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闪光点。综合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展现。教师在这一环节则是将舞台让给学生,把主动权、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导演,导出内容生动有趣、说明简洁有力、形式丰富多样的成果汇报课。
(一)课堂展示亮风采
在本次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春运微博小组晒出了春运微博小故事,与同学们一道分享春运中的欢乐;春运寻访小组带来了采访火车东站工作人员的视频,了解到火车东站为春运做了不少准备,增加车次、设置便民窗口等,贴心的举措令人称赞;春运宣传小组为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服务中为旅客们准备的宣传卡,小组的成员们做成书签、扇子、杯垫等样式,既有宣传性又有实用性;春运服务小组则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旅客取票、提行李、指路等,相信旅客心中一定是温暖的;春运体验小组则拍来了照片、带来了感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春运的便捷。
(二)社会媒介展姿态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联系了相关媒体。最终,我们的活动得到杭州网、青年时报、浙江少儿频道等多个媒体的报道宣传,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肯定。
(三)经验提炼再收获
在活动结束后,各调查小组又把活动记录、自己对活动的思考感受等进行整理,写成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在江干区第五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在2014年杭州市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春运寻访小组的成果报告在杭州市“寻访梦中人”主题实践活动评比中获二等奖。
综合实践,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學生,而是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学生,完全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设”“放”“助”导”“让”,奏好这五部曲,不断地实践,不停地思考,我们相信: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别样的精彩。
(浙江省杭州天杭教育集团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