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负面因素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太效应指出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高考陷入“马太效应”后,将会导致高考制度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功能逐渐减少。因此,我们应该防止这一教育的负作用。
  关键词:马太效应;预防消极;学校教育;保证公平
  
  寒假期间,学校发给我们一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并且布置了作业,写读后感,在不很积极的状态下,捧起书,打开它……没想到,这确是为我打开了通往教育康庄大道的一扇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迷茫、不安在一个个经过前人经验积累、经过科学验证的心理效应面前拨云见日。
  读了书中的“马太效应”这一篇,让我有很深的感触。书中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学校教育中,本人认为“马太效应”的作用是消极的。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他,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回到家中也倍受宠爱,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并不都是欢乐。学生们给他的是这样的“优待”,风言风语声声:“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得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等等。这类事情在学校并不鲜见,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学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膜、分化、对立。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这样说:要偏爱差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马太效应”是有其心理危害的,它会在教育中形成自傲和自卑的对立。对好学生过分偏爱的教师,其所带的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部分人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另一部分人缺乏自尊,或自尊心受损,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多数学生成了受冷落的“被弃者”,我们应该防止这一教育的负作用,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的“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指出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前年是浙江省实施新课程高考第一年,在前年2月公布的高考体育加分新政策中规定,参加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三模三电”(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等项目团体或个人全国前六名的在校学生及应届考生,参加浙江省的认定与测试,成绩两年内有效,沿用至本人高中阶段应届毕业时止。随后,来自浙江慈溪、温州等地市的质疑高考加分政策公平性的邮件陆续发至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信箱。信件中称,某些地区的加分考生,被权利和金钱买断,一些竞赛项目,只要花钱就可以轻易得奖。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奉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虽说唯分数论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但起码在维护教育公平上还差强人意。然而,据2008年高考成绩统计,浙江省考生成绩每增加一分就可以超过200多名竞争者。如此大的诱惑,曾经为高考公平性“保驾护航”的分数,被“有心人”所利用,成为权利的翅膀。相对“纯净”的考试,正在以千奇百怪的方式,被权利、金钱所侵蚀。不光是浙江的加分政策引发了“高考”不公的热议,权利染指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2004年,湖南邵东考生王佳俊假冒同学罗彩霞的名义进入贵州师范大学读书,2008年顺利毕业,即前段时间高度关注的“罗彩霞事件”,也是“草根学生”与“公权力”斗争的“典范”;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不得不让人怀疑高考的公平性。人们为之感慨,子女的考试,怎么成了父辈的竞赛?
  因此,高考陷入“马太效应”后,将会导致高考制度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功能逐渐减少,甚至丧失。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要保证教育公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仇富现象日趋突显,草根百姓仇的并不是金钱和权利本身,而是财富背后的社会不公平对待。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和谐的“瞭望塔”。高考改变了许多贫寒学子的命运,也是他们“鲤鱼跳龙门”的不二选择,他们不能选择出身,但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未来,对减少贫富差距也起到缓和作用。保证教育,尤其是考试的公平性,也是给社会稳定打上一剂强心针。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2]余白等著.《马太效应》.
  [3]吴增强等著.《学生心理辅导研究》.
其他文献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研究性学习,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对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一、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建构分析    1、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以肺出血、坏死和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病变的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着一场危机,“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责任。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怎么用学到的知识去保护环境。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将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释放的空间,是学生独特个性魅力展现的无比宽阔的心灵空间。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一、关注学生内心感受  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他们每天大多数时问都在学校里度过,学的是同样的课程,面对的是同样的老师,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地区使用了新课标教材,那么,在新教材背景下我们将如何来实施数学教学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手段的不足,认为教学手段单一化和动态性差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手段 分析 创新    生物学课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教紧密的课程,课程内容的知识性、抽象性较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难度较大。针对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试图探讨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手段创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
面对学生满意的回答和表现,老师经常会给学生一些赞许。看到被称赞孩子满脸笑容,骄傲的样子,我却想到一个似乎已被老师们遗忘的语言——否定性评价。难道在课堂上对学生错误信息的否定性评价,已经在赏识教育成主流教育的今天,完全丧失了作用吗?如何使否定性评价既能恰如其分地修正错误,又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呢?  一、否定性评价与肯定性评价相结合,贬中有褒  在学生回答存在不当或完全词不
5月27日上午10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哀乐低徊,群心悲恸,首都文艺理论界人士数百人,为已故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编辑家、本刊主编程代熙同志送行。代熙同
摘要:在中国。教师普遍反映物理难教,学生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引起“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原因之一就是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影响高一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在各种影响作用下,学生的物理学习发生了什么不同,有助于拓宽物理教学改革的新视野。扩展对物理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助于解决“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