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随妈妈的姓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大于名
  古人讲:“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作为中华名文化的脉承之一,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姓氏关系到家族建构、亲情伦理、婚姻禁忌、血脉传承机制的形成与维持,古人讲究家谱、宗祠、寻根,根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关于祖先记忆的精神符号,同根首先需要同宗,进而是同姓。
  在中国,姓氏的重要性在古代女性身上尤为凸显。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女性的记载往往缺少名字,但对于女性的姓氏却记得清清楚楚。像有“天下第一岳父”之称的独孤信,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成为王后;四女许配给李虎的儿子李昞,生唐高祖李渊,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小女独孤伽罗,则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成为隋朝开国皇后。三个女儿,三朝皇后,可谓传世佳话。然而,独孤信的三个女儿中只有小女儿独孤伽罗留下了姓名,剩下两位皇后史书记载中只称独孤氏。
  再如前秦高帝苻登之妻毛氏。毛皇后出身将门之家,父亲是前秦大将毛兴。据《资治通鉴》记载:毛氏美而勇,善骑射,十几岁便能领兵上阵杀敌,后不幸被俘,敌军将领自立为王,欲迎娶她为妃,宁死不从,遂被施以“裸刑”(将女囚犯衣服剥光后处刑)。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施以裸刑的皇后。可惜这样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巾帼英雄,也没能留下姓名。可见对于古代女性而言,即便位至皇后,姓氏也远远比名字更重要。
  此外,中国古代从汉魏之时就形成了“妻从夫姓”的传统,女性自始至终失权。从出生到死亡,大多数女姓只能以某家女、某某氏、某某母为代号,面目模糊地存在于历史之中,又何谈拥有为子女冠姓的权利。
  姓氏革命
  姓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与宗族紧密相连,是一个家族的符号。延续至今,与宗族已不可分割。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宗族气氛浓厚的地区,人们对于后嗣子孙姓氏的归属极为看重。很长一段时间里,随母姓作为父系社会的特殊现象,一直都挣扎在正统与异端之间。
  在古代,只有招赘的女子,才有可能获得后代的冠姓权。但由于不符合主流的宗族观念,大多还是只能考虑另一种形式——“婿养子”,将赘婿作为家族养子,改妻姓。如此一来,子女表面上是随母姓,实质上还是随父姓。
  近代,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也在其著作《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中,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某人因贫无力婚娶,入赘陈家改妻姓。建国之后,职能部门大力破除宗族关系,提倡入赘者改回原姓。他便想带着孩子悄悄改回原姓,结果遭到了族人的一致反对,直到重新改回妻姓才罢休。
  这些社会现象,终究还是为了顺应男嗣承家的习惯,迎合主流。直到现在,伴随着招赘文化的“倒插门”“吃绝户”等词,仍被当作贬义词,被人们鄙视。一些看似通情达理的男性,在听到妻子提出让孩子随母姓的要求后,也会变得怒不可遏。在他们看来,孩子随母姓就等于承认自己“不行”,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随着近代女权运动的兴起,随母姓作为一种平权的体现,被广泛提及。从性别平等的角度考虑,越来越多人在观念上开始接受平分冠姓权。
  社会学家李银河就是随母姓,她的解释是:“因为父母自由恋爱,关系平等,母亲是追求性别平等的女权主义者,所以按照长幼次序,大姐、二姐随父姓,她本人和哥哥随母姓。”李银河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妇女解放运动方兴未艾,政府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在孩子的冠姓权上,随母姓有了一定的社会语境。不过由于受到地域、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这种情况依然极为少见。正如李银河所说,小时候,每当别人知道她和兄弟姐妹不同姓时,总会问她两个问题:“你父母离婚了吗?他们感情不好?”她只能一次又一次跟大家解释,这是父母协商决定的,他们既没离婚,也没有感情不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加速变迁。新的土地政策、户籍制度使宗族迅速瓦解,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化。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使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渐渐失去现实土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孩子随母姓越来越得到各界的支持和接受。
  2014年,安徽省长丰县更是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姓氏革命”。在长丰县的试点乡镇,新生儿如果随母亲姓,能拿到1000元奖励。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姓氏传承意识,扭转偏好男孩的旧观念。”由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孩子随母姓,这在传统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它的出现,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生育文化、家庭和宗族文化、性别文化等一系列基础性文化的重大嬗变,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日前,中国青年報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32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有关冠姓权的调查,54.7%的受访者表示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远远高于预期。在专家看来,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结果。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此解释道:“随母姓的增多是现代文明进步的表现。现代社会,女性经济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很多家庭夫妻双方的经济能力差不多,不存在依附关系。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可以生两个孩子,那么就可以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冠姓自由
  随着随母姓话题的不断升级,质疑与反对的人也越来越多。“随母姓是代表外公的胜利,还是母亲的胜利?”由此引申出一个追本溯源的问题:冠姓权对女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或许意味着女性能得到更平等的待遇,父母能愿意为女儿投入比原来更多的资源,让她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帮她们分担一定的育儿责任。
  社会上不乏这样的案例,离婚后孩子随母亲生活,父亲只付很少的抚养费,根本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日常开销,改母姓则可以让孩子得到娘家的资源支持。究其根源,是很多人认为只有跟自己的姓,才叫传宗接代、延续香火。“香火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很多女孩无法得到与男孩同等的医疗资源,甚至没等到出生就夭亡了。
  所以,无论是外公的胜利,还是母亲的胜利,随母姓撼动的,是“只有男性才能传宗接代”的香火论,其受益者是全体女性。
  然而,在倡导随母姓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议题的局限性,比如现在随母姓的,多为二胎孩子或者女儿。提出随母姓要求的,多为独生女妈妈。不少男性内心的真实独白是:“考虑对方是独生女,有一个孩子跟她姓也没什么,男孩必须随我姓,女孩可以跟妈妈姓。”在他们看来,随母姓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变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
  有人认为随母姓作为小众现象,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造成称呼上的错乱,失了规矩不说,还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困扰。也有人觉得同姓兄弟会比异性兄弟关系更亲密,双方老人对待不与自己同姓的孩子,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心”……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观念问题。就像有位网友的评论:“当你说出随母姓是女性地位上升这句话时,你骨子里就是带有性别偏见的。”随母姓并不能代表思想开明,随父姓也不意味着思想落后,它只是一个家庭做出的一个决定,并不能用来衡量家庭性别权益。把随母姓搬上台面,煞有介事地评论对错,就是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
  真正的观念改变需要制度、法治、政策的强力支撑。比如以完善社会保障解决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以公正法治的政策环境破解社会差序格局,以平等的劳动就业保证女性独立的经济社会基础……随母姓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人格权的进一步解放,未来人们或许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姓氏,甚至不选择任何姓氏。
其他文献
塔尔萨大屠杀100年祭  1921年5月31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塔尔萨大屠杀”,多达300名非洲裔美国人被白人暴徒杀害。100年来,当地政府对这段血腥历史讳莫如深,许多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也对此一无所知。直到2021年5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塔尔萨种族大屠杀100周年的纪念日声明中称:“我向塔尔萨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受害者的后代,以及向这个国家做承诺,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
期刊
二战后,亚洲政坛上出现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即越来越多的女性登上了政治舞台。她们凭借女性的温婉、智慧与才情赢得民心众望,搅动风云变幻,成为亚洲政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2月,因政变而被扣押的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除此之外还有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夫人、印度的英吉拉?甘地、巴基斯坦的贝?布托、孟加拉国的卡莉达?齐亚、菲律宾的阿基诺夫人与前总统阿罗约、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韩国
期刊
一家名为“泡泡玛特”的企业,因为招聘时要求女性必须填写“生育计划”而掀起轩然大波,舆论集体声讨。  “泡泡玛特”本身算不上著名企业,该消息之所以冲上热搜,纯粹是因为强迫女性报告生育计划这个敏感话题,而背后,是围绕女性就业歧视的集体焦虑。  事情说起来两难,一方面,国家重视女性权益,相继落实产假、哺乳假,一些地方還践行育儿假、痛经假,女性权益不断提升;另一面,企业消极对待,虽然在宏观上都懂得社会责任
期刊
野生大熊猫被降级了  7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网友热议  
期刊
天行者  ■摄影:王慧  心声  ■摄影:张春羊  笑對生活  ■摄影:刘泳晔
期刊
窗外  范女士35岁公司职员  【诉说】12岁那年,我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在跟父亲争执时发病,失手杀了他。好心的亲戚把我接到家里,从此,我开始了寄居生活。在巷子深处一个小小的单元房里,我物质上没缺过什么,但青春始终孤独寂寞。  15岁那年,我发现对过楼的一个窗口,有一个俊美少年,身影时不时晃动,有时还站在窗口向外凝视。有一次,他摆了一个准备跳舞的姿势,天啊,身体那么挺拔,完美的一字双肩,背沟像
期刊
每天,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1780线生产甲班倒班作业长曲晓东早早地来到操作室,首先查看电脑界面上的轧制计划,然后就在火龙穿梭一般的生产线上开始了他的巡检之路。巡检是他的本职工作,主要负责设备操作,工艺和安全技术操作,还要每一小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24年  1997年,具备世界一流水准的热轧生产线1780生产线正式上线,作为鞍钢的“希望工程”,项目从投产之初就立足“高起点
期刊
父系氏族以来,传统一直禁锢着人们对姓氏自由的想象力,世界上大部分的民族和国家也都保持着“单系继替”——父亲独占子女冠姓权的习俗。  曾有这么一则笑话,两位单身男女互相调侃对方,男生说:“我虽然没有对象,但至少知道未来孩子姓什么,你却连孩子姓什么还没着落呢。”女生则不服气地回怼:“我的孩子一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可就不一定了。”在这看似势均力敌的对话中,人们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惯性思维——“随父姓
期刊
按“劳”分配  欧阳月31岁四川  随母姓对我的影响完全是正面的。  从奶奶(母亲的妈妈)口中我得知,在母亲怀我时父亲就和她严肃地谈过,因家庭原因,父亲父母没办法对照顾孩子提供任何帮助,特别是年幼时期,所以我出生后需完全依仗母亲父母的帮忙,所以他认为出最多力的人应该有冠姓权,且无论我跟谁姓,都是他的孩子。  我因此随了母姓,也因为名字的特别,很小时就产生了要一直与众不同、尽量优秀的想法。  我知道
期刊
子随父姓是几千年来普遍遵循的命名方式,但传统或许并非人的“本意”。那么追溯人类起源,事实究竟如何?科学家把目光投向用另一种语言写成的历史记录——DNA。  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数以亿计的历史记录拷贝,每一份拷贝都保存在身体的一个细胞中。你的DNA继承自你的父母,而你又把它传给你的子女,就像一份不可能丢失的家谱。  20世纪80年代,牛津大学人类基因研究所科学家布莱恩?塞克斯发现,人类的姓氏和遗传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