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劳动教育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但就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较弱。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从小学入学低年级开始的劳动教育策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和社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段;劳动教育;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必须深刻识到劳动教育在小学低段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明确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虽然劳动教育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但就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较弱。首先,许多学生不懂得劳动是生活的需要,他们不愿劳动,不会做最起码的家务劳动。其次,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有的学生在学校连班级劳动都要偷懒,家务活更是不愿意做,或者不会做。
  青少年对劳动的认知,对待劳动的态度以及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要从小学入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开始探讨劳动教育的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的教育目标,改变目前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在社会中不受重视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深层分析
  为全面了解小学低段学生的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笔者特编制了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笔者根据受众不同,为学生和家长分别设计了不同问题的问卷。学生问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劳动指标:劳动技能、习惯、意识、内容、时间,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等。家长问卷包含家长对劳动教育的以下指标:家长对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态度、家长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家庭指导、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家长对学校劳动教育的了解、学生的劳动时间、学生的劳动习惯等情况。该问卷的调查对象是白芒小学低段的学生及学生家长。问卷通过“问卷星APP”进行发放,每个年级各有6个班参加调研,共计收回学生问卷530份、家长问卷520份,回收率98.37%,有效率95.19%。分析结果如下:
  (一)劳动技能方面,学生基础自理劳动技能掌握较为乐观,但自主性较差。
  从劳动技能来看,白芒小学低段学生(一二年级)具备日常生活自理技能。98.37%的学生在穿衣方面能够实现自理,92.19%的学生在整理书包方面能够自己完成。42%的学生每天不能自主整理生活用品及文具课本,必须由家长帮忙进行整理;74%的学生根本无法离开家长。在主动做家务的频率方面,只有47.7%的小学生经常主动做家务,50.38%的小学生偶尔主动做家务,同时也有1.92%的学生完全不会主动做家务。由此可见,学生在家庭中缺乏家务劳动,这也造成学生的劳动能力较差。
  (二)劳动意识方面,学生劳动意识较为薄弱,但家长支持学校进行劳动教育。
  家长劳动教育意识方面,大部分家长认可劳动教育,80.07%的家长认为做家务有利于学生人品的提升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同时认为这和学习同等重要;96.51%的家长认为让学生学习木工、种植、养殖等劳作课程是有必要的。93.4%的家长希望学校开发专门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85.83%的家长希望学校布置“劳动家庭作业”。由此可见,白芒小学多数家长能够比较到位地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也支持并希望学校能开设更加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和举办更加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
  (三)家务劳动指导方面,大部分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指导方法和方式需要改进。
  家长问卷显示,只有56.71%的家长经常在学生做家务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6.65%的家长有时会在学生做家务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笔者认为,家长的指导和协助,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和家人一起劳动,从而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劳动教育。但笔者也发现,不少家长用强制的方式让学生劳动,或者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引诱学生劳动,这些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能促使学生主动劳动,似乎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再思考。
  二、基于调查,展开研究
  (一)以主題班会为依托,指导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自我认识。
  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应该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创造人类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动力与唯一途径,劳动、劳动者是是光荣的;二是要让学生明白劳动的育人价值,即在劳动中发挥着磨练顽强意志、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塑造健全人格、造就高尚品格等;三是要让学生明白劳动的实践价值,即要让学生知道脑力和体力劳动是互为促进的。教师唯有坚持教育与劳动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亲身实践,手脑并用,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价值,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真挚情感。
  在9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学校借助每周一的班会课时间,在一二年级各个班级开展了两次“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目的是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心里,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自我构建,实现在劳动教育中成长,培育勤劳踏实的劳动意识,弘扬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以形式多样的校园劳动为载体,探讨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在10月1日至10月30日期间,学校主要是开展校内劳动,包括学生在班级、年级(一二年级)开展的“校内生活自理”“校园环境维护实践”和依托学校平台开展的“劳动技能综合展示”三项各有侧重点、各具特色的校园劳动主题项目。
  1.校内生活自理
  “校内生活自理”主题项目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文具,如何整理书包,以及基础的用餐礼仪等。其中“整理小能手”活动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书包整理、书桌整理;“礼仪标兵评比”活动对正确佩戴红领巾、穿戴校服整齐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提高学生主动劳动的积极性。   2.校园环境维护
  “校园环境维护”主题项目主要包括值日、劳动周、校园环境美化等内容。比如开展“值日小能手”评比,鼓励学生打扫教室地面卫生、摆放桌椅、擦窗台、清除垃圾;“垃圾分类我最行“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校内生活自理”和“校园环境维护”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自理技能和意愿的提升。
  3.劳动技能综合展示
  在进行校内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促使劳动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基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学校开展了“劳动技能综合展示”主题项目,我校充分发挥本校以及南山区的支持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引导学生在更高的起点,更广的平台中展示劳动技能,让学生能真正在劳动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如结合“南山区第三届学生技能大赛”,我校开展“学生技能初赛”,依托此次校内初赛,笔者首先开展了“床铺整理、缝缝补补”这项劳动技能的赛前指导与培训,让学生全面清晰地了解、学习“床铺整理、缝缝补补”的各项要求,并对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因此在最后的校内比赛中,笔者二年级的两名学生分别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另外,为了更好地践行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扎实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南山区中小学生进行了“垃圾分类主题手工制作(剪纸)大赛”。笔者以此“手工制作大赛”为契机,在一二年级中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剪纸培训。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调研 “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由此更深一步地认识学习“垃圾分类”。再让美术老师指导学生从“垃圾分类”的启发中进行“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理想剪纸模型的探索,并体验创意劳动带来智慧生活的无穷乐趣。
  (三)以家校联动的合力形式为引领,探讨家庭层面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低段的劳动教育要从如何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习惯入手,满足学生基本的个人生存需求,不给他人增添麻烦。家长能否做出良好的示范,是否具有榜样引领作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家长的正确行为示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家长应把启蒙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养成学生良好劳动习惯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笔者为家长设计了劳动任务清单,低年级学生以自我服务类为主,并以家长课堂和微课的形式给与家长相应的辅助指导,指引家长
  如何起到模范榜样作用,发挥家长力量,制定了“劳动能力评价表”,由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监督,联动家长共同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11月1日-11月30日期间,学校开展了家庭层面的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居家防疫:正确佩戴口罩,掌握卫生消毒技能,健康出行;
  2.卫生清理: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
  3.日常整理: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洗衣服;
  4.食品清洗:择菜,洗菜,洗水果;
  5.手工制作:纽扣缝补,简易编织,自制包书皮;
  6.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7.植物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常识,能有规律浇水,施肥;
  8.照顾家人:懂得基本照看老人,小孩常識,掌握基本照顾技巧。
  (四)走进社区,协同校外有效资源,探讨社会层面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劳动教育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资源需要与家庭、社区等资源互补,形成效益倍增的合力,方可促进劳动教育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长远的教育效果。教师应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自己发展 ,还是为了培养能够服务他人和社会的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加以培养和关联。比如,教师可以鼓励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还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社会进而主动服务社会。
  在12月1日-12月30日期间,学校开展了社会层面的劳动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周边的小区,组织学生进行楼道卫生清理环保行动。
  2.雷锋行动: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养老院送温暖,为残障儿童,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献爱心服务行动。
  以上活动的开展,学校联动各班家委共同组织,并请家长用照片、图画、录音、摄影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成果,增进学生对劳动的全面认识及正确理解,增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光荣感,增强学生热爱家园,尊老爱幼,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多维评价,总结提升
  科学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还能及时找出不完善之处并加以改进,是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不应该以传统的考试分数为标准,而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关注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是以劳动素养的形成为指标,重点聚焦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
  劳动技能;诚信友善、遵守规则的责任担当;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表现;是否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等诸多方面。
  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要求,就要有相应的跟进措施。笔者从劳动目的、过程和效果三方面来制定以下“劳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考核,将其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之一,每项指标的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项,每项都有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劳动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效调整、改进自己学习和进行劳动的过程。
  此表作为最终的劳动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学生自评,家长反馈评价和老师综合测评进行多维评价。经过三个月的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的劳动教育,进一步考核学生劳动能力的实践情况。最后通过横向比较(同学之间)本学期的劳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情况,评选班级的“劳动标兵”。通过纵向比较(自己现在和过去比),评选班级的“劳动进步之星”。   四、研究的成效与意义
  (一)丰富了劳动教育策略,拓宽了学校课程资源。
  学生的劳动课程内容由单一的学校劳动教育形式走向家庭、社区的综合形式。由统一走向开放,劳动伙伴由师生走向家长。学生劳动自主性加强了,活动视野更加开阔 ,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二)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达到了以劳育人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劳动教育策略研究中,学生通过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学到了多种劳动技能,主动进行劳动实践,已把劳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明白了 “实践是硬道理“=”“劳动最光荣”的内涵,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树立了社会责任感。家长对于学生家中劳动情况满意度由原来的25%提高95%。
  (三)教师提升了课程开发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此次低段劳动教育策略的探索,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们精诚合作,集体研发出较为系统的劳动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力,有效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
  五、改进的方向
  (一)根植校本,进一步开发特色化的劳动教材。
  白芒小学地处城市中的绿洲,是南山区大学城旁的桃花源,毗邻西丽水库和南山荔园。依托这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资源优势,笔者认为可尝试进行基于“西丽荔园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校本劳动课程。比如,荔枝种植、荔枝采摘、荔枝文化等,在多学科知识整合中学习荔园文化,让每一学期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参与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的发现、感受、收获等填写在劳动记录卡上,记录卡作為开展活动评比的重要依据。还可以通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语文等多门课程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展现自己劳动的成果,引发他们对于劳动的热爱与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二)改革创新,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的综合评价方式。
  新时代要求劳动教育也要体现“新”,在体系构建上创新,在教育内容上创新,在活动形式上创新,在操作评价上的创新,让劳动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评价操作上的创新,可以尝试通过学科教师深入“在线班级”或班级群,针对学生劳动过程的难点通过录制微视频、网络点拨等有效方式辅助指导。对于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则通过同学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并将评价结果形成“电子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足迹,同时发送到学校“在线班级”或班级“云平台”,供师生线上进行教学评析,实时跟进。
  参考文献
  [1]冯振飞.关于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2019(8).
  [2]宁本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19(4).
  [3]常保晶.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探析[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4]田圣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1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将初中英语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互融、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学科作为育人主要途径之一,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担。本文结合学科育人特点和实际,积极探究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挖掘英语教学中思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初中班主任在素质教育引导中尤为重要,由于诸多原因,作为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还不是很好,存在很多在素质教育引导上的问题,初中班主任在实际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素质教育引导,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素质教育;教育引导  绪 论  当前学生这五育发展
期刊
[摘要]世界上制作版画最早的国家是中国,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版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版画是美术的工具,学习版画制作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近几年,学校的课本上关于版画的内容越来越少,以至于版画在青年人中逐渐消失。笔者围绕为了传扬优秀文化,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版画创作进行研究,提出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版画创作事运用刀法语言。  [关键词]小学版画;刀法语言;版画创作  引 言  培养学生学习版画
期刊
三国时曹操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非常了得。但曹操的为人,却是非常矛盾的。在他的身上,既有渴望贤才之心;又有难容人之处。曹操所杀的,都是恃才傲物又终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比如大家熟悉的孔融,与杨修,还有不太为人知的祢衡。  祢衡口才极佳,为人傲慢,是个愤青。一天,祢衡来到了许昌,自负才高八斗的他本以为能一下子把许昌人震了,但没想到竟然没人买他的账。祢衡想,这个倒霉的许昌,难道真的是没有伯乐吗?这样一琢磨,
期刊
[摘要]2019年9月,“广东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更名为“广东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在寻找学校发展新方向过程中,笔者定位新一代学习空间构建——学习场景重构,通过科技赋能、智慧赋能、创新赋能,为学校打造一个开放融合的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数字环境文化;学习空间群;未来学校  一、基本背景  当笔者以一种“未来”视野来审视学校的空间和功能配置,以“新一代学习空间”的要求来创建未来学校,以新发展的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将创新教学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这是素质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要求。以此为指引,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开始环节“开讲”,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创新教学  一、创设兴趣情境,创新课堂“开讲”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从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出发,阐述思维导图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意义,并充分利用习作材料,借助思维导图,抓关键词搭建思维导图支架;有效利用单元课文,丰富习作细节,突破表达难点,以优化小学习作起步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习作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能综合运用文字、线条与图形,将发散性思维形象化,是表达发散性
期刊
[摘要]融合教育是一种包容教育,是通过合并普教及特教系统,将轻度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生活的一种教育方式。本文尝试结合区域实际,以“全纳”“援纳”“悦纳”为理念,探索区域融合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全纳;援纳;悦纳;实施策略  融合教育是指让轻度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同龄的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教育学习方式。融合教育最大限度保障了残疾学生拥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活动是最常见、效果最为显著的教学方法之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意味着用新思维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从而有限度地去调动和启迪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显得更加重要,教师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的提问,在充分展示学生风采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善了
期刊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以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了在教育角度上更有效地去配合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教师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去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并融入到实际课程当中,从硬件设施、软件环境、课堂管理方式、教學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为学生创设和搭建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平台,进一步调动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