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古代社会,服饰不只是具有防寒保暖的功效,同时也是身份和等级的外在表现,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功能。本论文选取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封建等级制度达到顶峰的清朝宫廷服饰为切入点,从清代服饰的基本功能、服饰制度的演变以及其服饰中所呈现的政治功能性,从一个朝代透视中国历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服饰元素;清代宫廷;政治
1 清代发展历史简述
历时更迭,难逃失败之命运,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后期因统治腐朽,国力衰微,人民饥寒交迫;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爆发,从此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历经300年的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2 清代皇族服饰特点
清代的服饰与前朝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沿袭汉族服饰的基础上,又有自己强烈的民族特色,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形成自由的服饰制度。清朝的冠服制度按等级品阶可分多级。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出席重大场合或参加重要活动,清朝服饰一样被政治化,像历朝一样,无一例外,服饰等级制度的加强,体现着对皇权的维护。
皇帝朝服是皇帝登基、祭天、完婚、举在行朝会大典等参加重要活动或重要场合时所穿的礼服。用色上,皇帝朝服专用明黄、蓝、红、月白四种颜色,根据会根据出席场合的不同更换不同的颜色,例如在祀天时一般用蓝色,祭日时用红色,祭月用白色。在服装款式上,上衣下裳相连,披领、圆领与之相配。衣袖是一种有特点的窄袖,俗称箭袖,满语称“哇哈”。其特点是在男袍的窄袖口前边,再接长达半尺的半圆形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所以又被称为“马蹄袖”。平时生活中一般卷起,便于日常生活不收束缚;围猎作战时选择放下,便于射箭又能覆盖手背起到保护作用,在冬季还可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皇后朝袍與皇帝朝袍相呼应,也有冬夏之分,颜色均为明黄。皇后冬朝服有三种款式,第一种为上衣下赏直身袍,特点是圆领、箭袖、右衽、窄袖,披领与袖的颜色是石青色,披领绣两条行龙,袖口绣一条正龙,但披领边、袖口、裙边镶有片金加貂皮缘,绣有九条金龙,间饰五色彩云图案。第二种颜色上,披领与袖为石青色,用片金加海龙皮边,但是夏朝袍用片金缘边。前胸、后背、两肩及腰围处均有龙纹图案。第三种为后开裾式,无褶皱,领后垂缀有明黄色绦带,镶有珠宝。
3服饰制度的起源
清朝的服饰服制,从其形成发展的角度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朝服饰制度的初创期。入关前,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活环境的限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的服饰特点以满族服装为主,所以满族服饰制度为清代服饰制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清代服饰制度的建立发展期。入关后,清朝统治者了解到汉族子民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比满族高出很多,之前广泛推行的满族服饰制度显然已不能继续实施下去,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清朝统治者陆续制定出一些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冠服制度。
第三阶段是清代服饰制度的完善期,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清朝疆域的明朗和政治局面的稳定,清朝的冠服制度已基本定型,直到清朝末年。
结 语
服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服饰更多体现的是它的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人们会随着四季的变换来更换不同的服饰,从而获得最舒适的感觉。究其更深一些的功能也仅仅在于它能够反馈时尚潮流的趋势,来达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中,服饰却并不是这样可以被大众随心所欲地使用。从黄帝“垂衣而治”开始一直到清王朝的灭亡,服饰一直是身份和等级的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导师:齐德金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卞向阳;论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
[2] 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唐永霞.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 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足研究,1994,(3).
[5] 王鸣.论清代官府制度及其文化蕴含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
【关键词】:服饰元素;清代宫廷;政治
1 清代发展历史简述
历时更迭,难逃失败之命运,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后期因统治腐朽,国力衰微,人民饥寒交迫;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爆发,从此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历经300年的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2 清代皇族服饰特点
清代的服饰与前朝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沿袭汉族服饰的基础上,又有自己强烈的民族特色,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形成自由的服饰制度。清朝的冠服制度按等级品阶可分多级。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出席重大场合或参加重要活动,清朝服饰一样被政治化,像历朝一样,无一例外,服饰等级制度的加强,体现着对皇权的维护。
皇帝朝服是皇帝登基、祭天、完婚、举在行朝会大典等参加重要活动或重要场合时所穿的礼服。用色上,皇帝朝服专用明黄、蓝、红、月白四种颜色,根据会根据出席场合的不同更换不同的颜色,例如在祀天时一般用蓝色,祭日时用红色,祭月用白色。在服装款式上,上衣下裳相连,披领、圆领与之相配。衣袖是一种有特点的窄袖,俗称箭袖,满语称“哇哈”。其特点是在男袍的窄袖口前边,再接长达半尺的半圆形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所以又被称为“马蹄袖”。平时生活中一般卷起,便于日常生活不收束缚;围猎作战时选择放下,便于射箭又能覆盖手背起到保护作用,在冬季还可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皇后朝袍與皇帝朝袍相呼应,也有冬夏之分,颜色均为明黄。皇后冬朝服有三种款式,第一种为上衣下赏直身袍,特点是圆领、箭袖、右衽、窄袖,披领与袖的颜色是石青色,披领绣两条行龙,袖口绣一条正龙,但披领边、袖口、裙边镶有片金加貂皮缘,绣有九条金龙,间饰五色彩云图案。第二种颜色上,披领与袖为石青色,用片金加海龙皮边,但是夏朝袍用片金缘边。前胸、后背、两肩及腰围处均有龙纹图案。第三种为后开裾式,无褶皱,领后垂缀有明黄色绦带,镶有珠宝。
3服饰制度的起源
清朝的服饰服制,从其形成发展的角度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朝服饰制度的初创期。入关前,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活环境的限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的服饰特点以满族服装为主,所以满族服饰制度为清代服饰制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清代服饰制度的建立发展期。入关后,清朝统治者了解到汉族子民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比满族高出很多,之前广泛推行的满族服饰制度显然已不能继续实施下去,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清朝统治者陆续制定出一些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冠服制度。
第三阶段是清代服饰制度的完善期,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清朝疆域的明朗和政治局面的稳定,清朝的冠服制度已基本定型,直到清朝末年。
结 语
服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服饰更多体现的是它的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人们会随着四季的变换来更换不同的服饰,从而获得最舒适的感觉。究其更深一些的功能也仅仅在于它能够反馈时尚潮流的趋势,来达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中,服饰却并不是这样可以被大众随心所欲地使用。从黄帝“垂衣而治”开始一直到清王朝的灭亡,服饰一直是身份和等级的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导师:齐德金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卞向阳;论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
[2] 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唐永霞.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 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足研究,1994,(3).
[5] 王鸣.论清代官府制度及其文化蕴含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