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分析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ing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震是我国一种比较常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危害性大、涉及面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当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控制地震发生的技术方法或者措施,因此我们只能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地震发生的危害,降低震害程度。
  【关键词】地震灾害;特点;减灾对策
  一、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一)突发性。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突发式自然灾害。一次强地震可在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内摧毁一座城市的全部或大部分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导致巨大的人身伤亡,除此之外,地震还导致经济和生产的停顿、社会秩序的混乱、瘟疫和疾病等次生灾害和社会与政治影响。
  (二)严重性。城市人口密度大,建筑物集中且高楼居多,与乡村地区相对比,城市震灾要严重得多。据世界主要地震资料统计,由于房屋倒塌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全部地震损失的95%。1976年唐山地震,1985年墨西哥地震,1988年苏联亚美尼亚地震,为世界近代地震灾害史上地震直接灾害的突出例子。另外,地震直接灾害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比发达国家在抗震设计和地基处理及抗震防灾规划方面有一定差距,抗震设防标准化不够高和认识等原因使房屋与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三)损失性。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加剧现代社会由于城市人口日益集中,经济的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以及城市扩建所受场地条件约束、地理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现代城市地震灾害损失愈来愈严重的现象。
  (四)连锁性。城市地震灾害具有连锁效应。与乡村相比,城市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诱发灾害更为严重。城市地震形成的主要灾害链有:地震、火灾、毒气污染、心理恐慌、瘟疫、滑坡、山崩、地面塌陷、水灾等,往往超过直接地震灾害损失的几倍。例如1906年美国旧金山813级地震,因地震造成烟囱倒塌、堵塞及火炉翻倒,全市50多处起火,消防系统破坏无法救火,大火烧了3天3夜,漫延约10km2,城区被化为灰烬,火灾损失比直接损失高3倍。
  (五)震后恢复周期长。虽然目前城市都加强了抗震设防,但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整个城市的恢复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地震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数十年都难以平复,因而城市的重建或恢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二、城市震害的减灾和防治对策
  (一)加强震前预警的科学准确性。地震灾害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害,灾前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已在各大城市建立了地震观测站,运用科学仪器预测地震。但仅此远远不够。大地震发生之前一般都有一个孕育过程。为了提高预防的准确性,应该大力普及地震知识,如井水的突然发浑、起泡、变味;大批动物行为反常,冬天穴居冬眠动物突然出洞,大量水生动物突然翻腾跳跃等,极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而这些前兆地震仪是观测不到的,应该用观察弥补科学仪器观测的不足,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二)分级建立抗震防灾体系。成立地区级抗震防灾指挥部,指挥和协调各小区域的抗震防灾机构,调动救援队伍,调集救援物资,筹措救灾资金,实施区域性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成立常设防震防灾办公室,制定区域性的抗震救灾方案,协助和指导区域内各部门搞好各项工作,为各级政府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方案,起到参谋部的作用。建立以村、乡、镇为基础、以城市为重点的抗震防灾体系。
  (三)搞好城市防震规划和建设。(1)对城市地震烈度进行检测,避开地震带,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基、地段进行建筑物及基础设施的建设。(2)提高建筑物抗震防灾能力,采用轻质、高强、延性和韧性较好、抗震能力较高的材料建筑。(3)一个城市的供水、通讯、交通、能源系统被认为是生命线工程系统,要做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与建设,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4)在城市中心建立合理规模的集中疏散场地,如大型的广场、公园等设施。
  (四)实施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措施。震时对灾区实施快速、有效、充分的支援和救助措施包括:抢救在地震灾害中被压埋在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各类建筑物中的幸存者;抢救因地震引发的火灾等次生灾害中的受伤者以及因地震引起的各类突发性疾病患者;提供避难场所或疏散受灾居民等等。首先要高度重视通讯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建立发达完备的现代通讯体系,及时上报灾情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次,充分发挥区域性医疗机构及社区医疗的应急救治效力,在城市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配备先进的地震应急医疗救助设施,使受伤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救治;再次,普及宣传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五)控制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地震发生后要有灵活反应的策略和快速机动的应变能力,控制灾情,防止灾害进一步蔓延,在地震救护中要及时排除地震次生和衍生灾害的发生隐患。首先,加强控制和排除城市内火灾、煤气爆炸、毒气泄漏等一系列次生灾害的发生。其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格控制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等衍生灾害的发生。第三,加强灾民的心理安抚和稳定工作,把灾民组织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来,做好灾后的家园重建工作。第四,加大政府对灾区的资金投入力度,防止地震引发的瘟疫、冻害等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及时补救由于地震引发的各种环境恶化。
  三、结语
  抗震减灾工作是一个综合了高科技的复杂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震后减灾力度,大力发展工程抗震技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轻灾害损失,从而降低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庄涛.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3(04).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大力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树立广大职工安全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与氛围,宣传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文化,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安全理念  安全是煤矿生产永恒不变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煤矿的安全文化水平决定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煤矿员工的安全素质,大力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的
期刊
【摘 要】高校设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设计服务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使教师丰富授课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设计的实践性,与实际项目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发展;设计教育  设计是伴随着“制造工具的行为”的出现而产生的,从原始人类能动的打制第一块石器开始,人类就有了最早的“设计”的概念,社会生产力发展至今,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价值取向的日趋走向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把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既有助于“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创新理念的实现,又可以变单一的、枯燥的说教模式为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教育手段,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文献综述和归纳分析法,探讨建立了三套包括不同准则和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加强耕地集约利用研讨,合理利用有限耕地,提高耕地综合利用效益和实现经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口增加和饮食结构改变,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大,耕地资源承载压力过大;耕地抛荒、撂荒、
期刊
【摘 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跨文化交际也地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入手,探讨语言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简单探讨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希望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有所指导。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期刊
【摘 要】民间故事的产生与流传很大程度上是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某些民间信仰的集中反映与具象化过程,而神祇作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始终。泰国民间故事中的神祇纷繁复杂,与泰国民俗而又特别是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泰国民间故事中主要神祇的来源、类型、特点以及在故事中的作用等,以对其做进一步的阐释与探究。  【关键词】泰国;民间故事;神祇形象;民俗活动  民间故事类型繁多,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从而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农民群众的收入得到增加,但是在整治的过程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对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现状以及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改进对策  一、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现状  (一)土地整治规划不科学  在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时候,由于时间较紧,很多的乡镇没有对进行深
期刊
【摘 要】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特点,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指标体系,对于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十分迫切。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布点;指标优化  农村环境兼有生产和生活环境双重功能:一方面,农村环境要素对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条件。当前的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由于以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农村环境
期刊
【摘 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资源的资源。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工业的发展、农业的不合理生产以及城市生活中的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地下水的三大污染源、对环境造AC成的恶劣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地下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的生产,如果我们再一味的发展经济,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土地产权模糊、土地使用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不到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一、我国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公民法律意识不强,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导致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公民土地忧患意识薄弱,对土地的紧张趋势认识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