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两忧”: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性情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具有较为普遍和相对稳定的常式和方法,但教学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因素,采取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学习。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过程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思
1.语文阅读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只有教师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不仅主动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否则,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的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时,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就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现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常见。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除了从教参、资料书中直接获取知识外,还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新知识,师生构建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新课程教材中隐含着很多便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因素,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个性,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各抒己见,异彩纷呈。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在碰撞中发展。
3.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欣赏是审美理解的升华,其审美趋向,主要是在审美感知、审美理解的基础上侧重于获得情感上的享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教师要构筑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审美理想、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理想与追求作出准确的审美评判。
二、阅读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思考并解决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在指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先拟定好课文提纲,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生归纳、列举提纲的方法,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技能技巧。
2.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将知识转换成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必须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充分寻找读物与生活的链接点,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形成不了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更学不好语文。
三、注重阅读的创新性,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标准化的解读方式约束学生,切忌“重讲解轻阅读”,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章,读出个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2.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读到很多精彩的句子,学生也容易被这些句子深深吸引。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将美言佳句及段落摘录下来,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感受。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能力,而在于唤醒、鼓励和激励。”可见,真正高效的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他们学会精读、品读,并真正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的心情意境,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及主旨。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鼓励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创新阅读,从而领悟到不同于他人的文章内涵,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性情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具有较为普遍和相对稳定的常式和方法,但教学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因素,采取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学习。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过程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思
1.语文阅读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只有教师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不仅主动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否则,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的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时,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就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现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常见。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除了从教参、资料书中直接获取知识外,还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新知识,师生构建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新课程教材中隐含着很多便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因素,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个性,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各抒己见,异彩纷呈。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在碰撞中发展。
3.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欣赏是审美理解的升华,其审美趋向,主要是在审美感知、审美理解的基础上侧重于获得情感上的享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教师要构筑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审美理想、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理想与追求作出准确的审美评判。
二、阅读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思考并解决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在指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先拟定好课文提纲,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生归纳、列举提纲的方法,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技能技巧。
2.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将知识转换成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必须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充分寻找读物与生活的链接点,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形成不了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更学不好语文。
三、注重阅读的创新性,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标准化的解读方式约束学生,切忌“重讲解轻阅读”,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章,读出个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2.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读到很多精彩的句子,学生也容易被这些句子深深吸引。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将美言佳句及段落摘录下来,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感受。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能力,而在于唤醒、鼓励和激励。”可见,真正高效的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他们学会精读、品读,并真正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的心情意境,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及主旨。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鼓励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创新阅读,从而领悟到不同于他人的文章内涵,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