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在教育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了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我们有幸参加了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起用新教材而已,而是要以新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在好奇中激发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共性,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有好奇心,就可能去探索,去追问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好奇心是“发现”的前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是鼓励学生去“发现”,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去思考,去获得认识。这种好奇心正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内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事实上,浓厚的好奇心是开展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好奇心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蒸汽顶起水壶盖十分好奇,于是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吊灯摇晃而好奇,于是发现了单摆。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有趣,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营造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主题“活”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学生的探索,来自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才能成为其品质的一部分。
1.积极鼓励主动探索。
学习是一项以学生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就很难有所成就。因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他们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我们要采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2.自由表达。
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自由表达,就要去除各种束缚,打破种种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仁者”能够“见仁”,“智者”能够“见智”,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尤其要放飞学生以创造为主而以再造为辅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精神
在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产品,必须有独到的见解,写出新意。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才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老套的办法是规定题目,教师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和讲评。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被动地完成任务式的写作,针对这些弊端,写作教学的创新很有必要。
要指导学生培养观察力,炼就创新慧眼。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初一、初二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初三学生每周利用双休日写篇观察日记,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体裁,完全由学生决定。对人、对物的观察,自己的感受,均可写入观察日记。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坚持下来,学生的观察日记就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教学,与其仅仅在“训练”学生如何写上下工夫,不如放开让学生在“写什么”上动脑筋。这就是写作教学创新的精华所在。
总之,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敢于突破权威思想,建立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其次,要热爱创新活动,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内课外实践活动。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温和及宽容的创新氛围,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并且把各种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融汇到课堂教学中。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原理的讲授应当尽量少一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应当尽量多一些,让学生不断地自己讨论、推理、创造,学生所得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所得。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好奇、动脑、动口、动手中实践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在好奇中激发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共性,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有好奇心,就可能去探索,去追问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好奇心是“发现”的前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是鼓励学生去“发现”,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去思考,去获得认识。这种好奇心正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内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事实上,浓厚的好奇心是开展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好奇心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蒸汽顶起水壶盖十分好奇,于是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吊灯摇晃而好奇,于是发现了单摆。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有趣,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营造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主题“活”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学生的探索,来自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才能成为其品质的一部分。
1.积极鼓励主动探索。
学习是一项以学生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就很难有所成就。因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他们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我们要采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2.自由表达。
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自由表达,就要去除各种束缚,打破种种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仁者”能够“见仁”,“智者”能够“见智”,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尤其要放飞学生以创造为主而以再造为辅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精神
在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产品,必须有独到的见解,写出新意。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才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老套的办法是规定题目,教师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和讲评。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被动地完成任务式的写作,针对这些弊端,写作教学的创新很有必要。
要指导学生培养观察力,炼就创新慧眼。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初一、初二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初三学生每周利用双休日写篇观察日记,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体裁,完全由学生决定。对人、对物的观察,自己的感受,均可写入观察日记。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坚持下来,学生的观察日记就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教学,与其仅仅在“训练”学生如何写上下工夫,不如放开让学生在“写什么”上动脑筋。这就是写作教学创新的精华所在。
总之,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敢于突破权威思想,建立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其次,要热爱创新活动,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内课外实践活动。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温和及宽容的创新氛围,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并且把各种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融汇到课堂教学中。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原理的讲授应当尽量少一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应当尽量多一些,让学生不断地自己讨论、推理、创造,学生所得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所得。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好奇、动脑、动口、动手中实践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