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设问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本文从当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教学,论述了有效设问的涵义、功能、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设问 化学课堂 问题情境 敢于质疑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但在传统的课堂上,提问只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有效设问的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两大因素是:问题情境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问题情境因素主要是情境刺激呈现的方式;学生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有关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认知特点和兴趣等。我认为应针对这两大因素,进行有效设问。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在学生努力范围内的情景,旨在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化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2.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培根说过,“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化学家科南特曾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研究方法或化学智慧的历史,具备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可以学到作为认知活动结果的知识结论,而且可以学到反映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从而学到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方法。
  3.设计“阶梯式”题组,创设问题情境。针对难点把相关知识点统一集中,设计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阶梯式”问题组。这种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有效问题组的设置,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
  4.提供“两难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从而激化意识中的矛盾,唤醒学习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5.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源于生活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趣生疑,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思考,进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产生问题,并探求答案。
  二、传授问的技巧,让学生善于问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要把质疑的方法交给学生,帮助学生达到“会问”“善问”的境界。
  1.因果法。对平时所看到的实验或生活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比较法。对于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规律、反应式等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发现问题。
  3.逆向法。从相反的方向提出疑问,以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4.联想法。对于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将它们环环相扣连在一起思考,以便发现问题、揭示规律。
  总而言之,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是学习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运用有效设问激活化学课堂教学,使有效设问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
  [2]钟启泉 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3。
  [3]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4]邵瑞珍 皮连生 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5]袁来德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5。
  [6][美]亨利.M.莱斯特 化学的历史背景.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8。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在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达到激发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在激趣中引发乐学的种子  俗
期刊
一、课堂纪律是保证  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纪律不好,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没有收获。要想有好的课堂纪律,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要注意调整他们的心态,及时发现、甚至“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使他们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双备:备教材,备学生  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由于有些学生基础差,所以备课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课上从教学内容中挖掘趣味性因素、课后组织学生写周记、随时鼓励学生等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兴趣 演讲 挖掘 鼓励  有的孩子对语文学习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关键问题是没有找到能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个性心里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有人说天才是毅力,也有人说天才是勤奋,然而毅力也好,勤奋也好,
期刊
摘 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 韵律意境 读准节奏 理解诗意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
期刊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组织课堂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一节课是否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评价标准。可是,在教学工作中,我却发现课堂讨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  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针对课堂讨论中出现的低效无效问题想了种种办法,现把问题以及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重视预习,加强课前预习提问  学生预习不够
期刊
初中化学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
期刊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从来没挨过批评,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没有好处。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孩子们都会出错,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批评也要注意技巧,因为你的批评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看待错误和不足的方式。在批评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你的话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是不是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对儿童获取教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让儿童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儿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社会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教学技能。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意识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  在情境的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情感意识。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感
期刊
暑假期间,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七年级,语文成绩很差,打电话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我说:“从现在开始多看书,多积累,一直坚持下去,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他说:“太麻烦了。”由此,我思考起一个问题:现在中学生语文为什么得不到高分?作文越来越干瘪?而且老师时常会感叹:黄鼠狼下老鼠,一届不如一届。归结原因:大部分学生缺乏恒心,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鉴于此,我也来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
期刊
新课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新知识学习的“大门”。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就是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时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教材、教师、学生四者的关系,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且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入,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