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带读,帮读者建立主题式、帮读者建立主题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2日,初秋时节的台中,天气微阴而炎热。坐落于台中市西区五权西二街的东海书苑,是中台湾老字号的人文书店。书店的一楼藏有不少人文社科类的好书,还设有雅座供客人阅读、休憩、喝茶聊天。从书店一楼尽头的楼梯蜿蜒上到二楼,是今天活动的场地。不大的空间,约莫二三十坪的场地,还有一些文学书与简体书坐落其间,显得雅静。
  行前已经大略得知,今天的“编辑带读”活动,并不会有太多人参加。报名全程的读友只有五位。一来是活动时间长达八个月,二来是此次“编辑带读”并没有什么文化明星与会,单纯是由一群来自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下简称“共和国”)中人文社科类出版社的总编辑发起,以每月一次(第三个星期六的下午)的方式,总共八次八个主题,向读友介绍每一个出版主题下的中文好书,以及此一主题值得一探的内容。
  一群平日多在台北活动的出版社总编辑们,之所以完全不考虑营利,决定每个月花一天的时间来到台中,直接面对读者,以读书会的方式,介绍自家与别家出版社的出版品,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台湾的新书出版趋向单书化,阅读变得碎片化,书与书之间的连结性变得薄弱。此次活动主要发起人之一,卫城出版社的总编辑庄瑞琳指出,纵然某一本新书在营销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读者想要根据同一主题展开阅读时,却会面临找不到书的困境。
  由生产者直面阅读者
  有鉴于此,卫城、广场、左岸、八旗四家出版社,发起一个由生产者直面消费者的“编辑带读”主题读书会,今次总主题为“中国,周边有事!”9月22日是此次读书会首演,由广场出版社总编辑沈昭明打头阵,以广场出版社出版的《大漠:游牧民的世界史》一书破题,有意点出中国与四邻(蛮夷狄戎)关系的“辩证性”,从“华夏秩序”的角度切入(有别于教科书中的中国中心论),带出尔后七场读书会的主题,藉此深入探讨五千年来,“中国”此一观念的发展演变。
  沈昭明旁征博引,以柏杨、许倬云等人的历史书写,串起五千年的“中国”论述,内容相当精彩、丰富。参与者也多半面色专注地聆听。也许是与会人数并不多的原因,当主讲人讲到一些有意思或有争议性的观点时,其他与会者随即开口提问,甚或直接进行补充。主讲者和与会来宾可以即席互动,是其它大型演讲会少见的情况。沈昭明主讲完毕后,与会者便针对主讲内容发问与讨论。此时现场的气氛显得较为活泼、热闹,问答往返,一派和谐,笑声此起彼落,十分温馨而欢乐。
  讨论告一段落后,左岸文化总编辑黄秀如邀请读友们自我介绍,谈一谈怎么会想到要来参加这样一个“编辑带读”的读书会。与会来宾之一的高中历史老师万老师说以前高中历史课程知识量庞大,但现在光从教师手册所得到的资讯不够,总希望可以多吸收一些历史知识,好补充教材成为授课话题。万老师说:“台中这类的活动太少,一看到有这样的好活动,便跑来参加了!”
  这其实也是东海书苑的老板当初邀请“共和国”的出版社来办这个活动的原因之一。相较于台北的文艺活动繁盛多元,台中算是文化活动相对稀少的“文化沙漠”。希望能透过编辑带读这样的活动,让读者更能清楚意识到东海书苑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不只是书籍的买卖,更是一个知识交流的空间,能够引发人和知识的互动。
  由生产者直面读者,则是此次“共和国”举办编辑带读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希望让平日关在办公室里选书、编书的编辑,可以直接和读者接触、互动,看见一张张具体清晰的读者之脸,对着有血有肉的读者,介绍自己所选择并编制的出版品。了解读者的想法、需求,也许能够作为日后编选书的参考。
  有一位大学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则表示,因为觉得自己对历史不够了解,希望逼自己多读一些书,了解历史,所以前来参加。另外,也是想一睹编辑的风采。还有长年隐居山林的艺术创作者,笑称山中无岁月,不知道山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刚好看到此活动,就来参加一下,顺便了解一下山下的世界大事。另外的与会者还有保险从业人员、专治常民史的文史工作者,出版同业等等,人数虽然不多,组成却十分多元,上班族、老师、艺术创作者,似乎反映了历史阅读的多元性,也反映了台湾读者对于“大陆”以及“周边”所发生的故事,很有兴趣。
  编辑带读,主题阅读的读书会
  “编辑带读”以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与其它一般读书会不同的是,每一次的活动不只是阅读一本书,而是阅读一个“主题”底下近年来台湾出版过的中文出版品,且所阅读之出版品,并不限于“共和国”自家出版的书籍,只要与其所制定之主题相关的作品,全都会介绍给读者。“编辑带读”有明确的主题,选书架构,选书的切入点,只呈现出版品本身的观点,没有结论,也不探讨该主题最新的研究信息结果。
  也有不少人好奇,“共和国”主办的“编辑带读”活动,与之前台北永和的小小书房举办的“报品趴”有何异同?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由编辑直面读者,书籍的生产/制作者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接触,对着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读者介绍书籍。不同之处,在于“小小报品趴”是在一场活动中,由六位出版社的编辑,以一人介绍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的重点精华,也与读者分享出版该书的一些“小故事”的方式进行。体例上完全借用每个月出版社在重点新书即将上市前,向连锁零售通路的图书采购介绍新书的“报品”活动,只是报品对象由书店采购改为读者。说穿了,“报品趴”不过是一种另类图书营销活动,本质上仍在营销新书。
  建立读者的系统性阅读能力
  推出这样一个“编辑带读”活动,若单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计算,是绝对不划算的事。每一次活动,出版社要有人从台北下台中,行前也没有人能预估有多少读友会持续参加下去,透过此活动能够卖出的书有多少,也没人知道,编辑还需要花很多心力读书,准备读书会上的主题演讲,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傻瓜行为。
  庄瑞琳说,推动“编辑带读”活动的精神有点像“传教士”精神,有着想要把知识传递出去的热忱,才会不计成本效益去推动。“希望透过这个活动,制造丰富多元阅读的可能性,要求读者直接面对知识本身,打破近来的单书营销/阅读思维,建立系统性的阅读能力,进而建立思辨能力。”
  说来有趣,当“共和国”与东海书苑合作的“编辑带读”推出后,诚品书店随即有人找上门,邀请主办编辑带读的四家出版社,在诚品敦南门市的深夜讲堂上,也推出类似的编辑带读活动。9月与10月的双周五深夜(9月14、28日与10月12、26日晚间10时),诚品敦南旗舰店的“深夜讲堂”主讲与“食物”有关的出版主题。
  卫城出版社总编辑庄瑞琳与读者畅谈汉堡、披萨、冰淇淋走上全球化之路背后的故事;左岸文化总编辑黄秀如,带领读者了解我们吃的东西,其实透露了我们的身份、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甚至我们的社会在世界上的位置,You Are What You Eat;八旗文化总编辑李延贺,揭开黑心食品不为人知的秘密;广场出版总编辑沈昭明与读者分享,食物本身其实隐藏了阶级意识的密码。
其他文献
“对于南方的乡愁、南方的憧憬、南方的爱恋,是我一生永不改变的事。”日本昭和时期小说家中村地平(1908~1963)在他三十三岁那年(1941)出版《台湾小说集》后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早自少年时代开始,中村地平已然深受佐藤春夫(1892~1964)书写殖民地(台湾)小说的影响,而对南方怀有强烈憧憬。大正十五年(1926),他终于一偿宿愿,首次渡海来台、入台北总督府高等学校就读,在这岛上蕴育着
期刊
基本上,这个专题不是为了给独立漫画下定义或梳理历史发展。虽然,定义是它首先要处理的问题。  “独立漫画一般指‘个体户’式的漫画创作,由漫画家本人独力担当故事编写及漫画绘制,不主张分工绘制,有时甚至兼顾出版和发行宣传。相比市面上广泛流通的武打漫画或日本漫画,独立漫画更讲求创作者个人关注的题材以及个人化的美学实践,自成系统。”这是香港漫画家欧阳应霁和智海所下的定义。由此出发,可以拉出不同的坐标,从而看
期刊
基本上,这个专题不是为了给独立漫画下定义或梳理历史发展。虽然,定义是它首先要处理的问题。  “独立漫画一般指‘个体户’式的漫画创作,由漫画家本人独力担当故事编写及漫画绘制,不主张分工绘制,有时甚至兼顾出版和发行宣传。相比市面上广泛流通的武打漫画或日本漫画,独立漫画更讲求创作者个人关注的题材以及个人化的美学实践,自成系统。”这是香港漫画家欧阳应霁和智海所下的定义。由此出发,可以拉出不同的坐标,从而看
期刊
“如果某些讯息在古老时代幸存下来了,那在当下这个时空就没有淘汰它的机制了,所以‘它’就会接近永恒……”黄子钦在他的某一篇工作心得中如是说。  他的《PLAY·纸标本》封面上,是一个封存了纸页的晶柱,折射出灵动的光芒。书中收录了他所设计过的68本书的立体结构和工作心得,这些原本出现在书市上的出版品,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又重新回来。在新书期越来越短的当下,它们所存在过的时间,或许也堪称“古老”了。  而
期刊
以“自己的看法”为书名,想必有许多人所不能言、独排众议的观点。然而不是,这只是书中一个篇名,用为书名而已。  所谓独排众议,指的是有一己之见,不从俗,不附庸,且阐释意念,让人省思,有所领悟,甚至于改变了既有想法。但不是偏见,更非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  近年来不时可见翻案文字,在网络,在出版品,尤其历史书写更多,却很难翻案成功,原因在于证据不足,作者下笔轻率,含沙射影有之,断章取义有之,令人怀疑徒为
期刊
天底下再也没有比人更矛盾的物种!  爱狗人士对于吃狗肉者深恶痛绝,然而,他自己可能天天都大鱼大肉,吃着同样名为“动物”的肉。  大部分人认为斗牛、斗鸡是很惨忍的竞赛,希望停办或立法禁止,然而,比起工业化畜养的牛鸡,竞赛用的牛鸡们在驯养的过程中活得比工业化畜牧场的牛鸡好,吃得好睡得好,寿命也更长。为什么我们能够忍受工业畜牧方式的残忍,却无法接受斗牛斗鸡?  环保人士不能接受动物实验制作的化妆品与保养
期刊
千禧年前,香港独立漫画早已默默耕耘。有较小众的如利志达的《同门少年》、独立漫画杂志《退地》和《曱甴》等。亦有在报刊刊载的温馨小品,如草日的普普阿三、麦家碧的麦兜等。同时,香港的政治漫画人亦在纸媒上努力躬耕,以漫画讽刺时弊,尊子、马龙等都是大家熟识的名字。  进入21世纪,香港的独立漫画人更是集百家之大乘:他们既如实验漫画,尝试各种形式和语言上的突破和实验;亦具本土意识、人文关怀,他们吸取政治漫画的
期刊
提起“港漫”,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龙虎门》、《风云》、《中华英雄》等武打漫画,这是除日漫以外,曾经在港台地区一纸风行的类型漫画。它们通过期刊的操作模式和独特的发行渠道(报摊),占有漫画市场成年读者的绝大份额,是当年香港本土漫画的主流。旧派港漫的黄金时代(1980年代),黄玉郎、马荣成等创立漫画公司,流水线作业大量生产,一本漫画从创意、构图、绘制脚本到上色、补白和发行,由不同部门不同的人依次完成。
期刊
这几年客家论述出版品陆续问世,相较于过去客家论述中着墨政治的评论,己有更多符合现代题材作品出现。尽管客家出版品仍是小众,但是今年中生代的邱一帆与杨国鑫都交出了精彩的成绩单。  邱一帆长期以来以客语写诗,极受好评,近年来也试着以客家诗文论述作为客家书写的另项起点。出生苗栗南庄,新竹教育大学台语所客语组的经历,让他一手写诗一手论述,今年出版二本评论,焦点仍关注在客语诗歌文学论集。  杨国鑫是中学信息科
期刊
九月书海潮汐幻变,拨云见日大潮仍然清晰可见。随着电影《白鹿原》在国内、国际影坛的走热,被吊足了胃口的观众早已迫不及待,电影未观,先看书解馋。这一波牵连,促使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汹涌返潮,纯文学借此正身归位,九月虚构榜上,《白鹿原》一书共有四个版本联手上榜,来势汹汹!  文学在传统阅读中生命力最强,也最不怕时间的考验,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总是能穿透时代和国界,长久流传。所以,《白鹿原》的强势回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