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75-01
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比关注分数重要,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就对学生多了几分生活上的关注。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外相互传送纸条(也就是情书吧。)也不断听到有同学在悄悄的说:“某某某喜欢谁,某某某抱了谁,某某某……”等話。看看同学们的QQ签名也都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要秋游啦,要考试啦。”变成了“谁谁谁怎么不理我,谁谁谁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甚至去网上找一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伤感签名。老师天天和同学们在一起,也感觉到同学们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变高,体重增加,更是心智的一种成长,表现为对异性有了暗暗喜欢的心里感觉,这种心理的发展让我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喜的是同学们成长了,担忧的是怎么处理这种似是而非的感情。
于是我继续仔细观察同学们的变化,发现:同学们变得特别爱打扮,注意修饰自己,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连上课都在照镜子)。有个别同学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同学多说话。在教室里坐不住,经常找借口外出,背着老师,同学在校内、外某个角落。在教室里做作业,手拿着笔,眼神发呆。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燥不安,做事无耐心。 在教室里偷偷看言情小说。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背着老师,同学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喜欢和某个同学很亲近,常常坐到他的旁边假装问作业。
从以上诸种现象看,做了多年教师的我明白,学生已经处于对异性那种朦胧的爱恋了,我想:“堵”肯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疏”,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阳光心态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宽容的、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那该如何“疏导”呢?
第一:我想请生物老师给学生讲解生理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长大发育生理上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
第二: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然后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指导 。(当我发现我班有学生相互传递眼神,互送纸条时,我不会张扬,找学生单独交谈,帮他或她走出这种困境,让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做到沉着审慎,不急躁训斥;要正视学生这种朦胧的爱,以冷静的心态分析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信赖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可以培育学生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的。躁动不安的青春需要一双给予抚慰的手,让它安静下来,让它充实起来。具体的步骤如下:
(1)当学生进入青春期,我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一个预防针。有人说,成长是一场幸福的灾难。当发现学生对异性有朦胧的爱时,就对学生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学生: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这个而荒废学业、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学生真的已陷入这种朦胧的爱恋,学生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我不会讥讽、耻笑,也不会见老师就四处张扬,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学生,体贴学生,运用“冷处理”的办法。因为当学生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产生激动也会为之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我不但要洞察学生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并给学生以热情、严肃的忠告。教学生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学生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学生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要告诉学生小时候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这种情感对学生学业有影响,如果因谈恋爱影响到不能继续求学深造,即使两人结婚了,生活也必将充满坎坷与矛盾冲突,因为你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你们应该努力学习,再过十年,等学业有成再谈也不迟呀。
(3)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打篮球、排球;办板报、简报,既可益智、又可养性。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绘画,练字等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这样,使学生对异性朦胧的情感适当减弱和转移。
最后也告诉孩子们喜欢异性是心理的一种成长,不是坏事,说明我们长大了。但是怎么处理,却决定了你是否真正的成长了。喜欢一个人和被一个人喜欢都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我们要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努力学习,因为只有现在学习好了,才有资格,才有资本,才有本事让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清纯的感情,和大家共同进步,相互帮助,一起提高人生的质量,只有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将来才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凡经过指导的学生,都能很顺利地走出这种情感误区,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愿每个人的心灵充满阳光,愿每个人的生命充满阳光,愿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愿每个孩子都拥有阳光心态快乐成长!
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比关注分数重要,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就对学生多了几分生活上的关注。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外相互传送纸条(也就是情书吧。)也不断听到有同学在悄悄的说:“某某某喜欢谁,某某某抱了谁,某某某……”等話。看看同学们的QQ签名也都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要秋游啦,要考试啦。”变成了“谁谁谁怎么不理我,谁谁谁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甚至去网上找一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伤感签名。老师天天和同学们在一起,也感觉到同学们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变高,体重增加,更是心智的一种成长,表现为对异性有了暗暗喜欢的心里感觉,这种心理的发展让我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喜的是同学们成长了,担忧的是怎么处理这种似是而非的感情。
于是我继续仔细观察同学们的变化,发现:同学们变得特别爱打扮,注意修饰自己,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连上课都在照镜子)。有个别同学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同学多说话。在教室里坐不住,经常找借口外出,背着老师,同学在校内、外某个角落。在教室里做作业,手拿着笔,眼神发呆。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燥不安,做事无耐心。 在教室里偷偷看言情小说。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背着老师,同学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喜欢和某个同学很亲近,常常坐到他的旁边假装问作业。
从以上诸种现象看,做了多年教师的我明白,学生已经处于对异性那种朦胧的爱恋了,我想:“堵”肯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疏”,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阳光心态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宽容的、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那该如何“疏导”呢?
第一:我想请生物老师给学生讲解生理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长大发育生理上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
第二: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然后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指导 。(当我发现我班有学生相互传递眼神,互送纸条时,我不会张扬,找学生单独交谈,帮他或她走出这种困境,让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做到沉着审慎,不急躁训斥;要正视学生这种朦胧的爱,以冷静的心态分析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信赖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可以培育学生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的。躁动不安的青春需要一双给予抚慰的手,让它安静下来,让它充实起来。具体的步骤如下:
(1)当学生进入青春期,我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一个预防针。有人说,成长是一场幸福的灾难。当发现学生对异性有朦胧的爱时,就对学生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学生: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这个而荒废学业、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学生真的已陷入这种朦胧的爱恋,学生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我不会讥讽、耻笑,也不会见老师就四处张扬,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学生,体贴学生,运用“冷处理”的办法。因为当学生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产生激动也会为之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我不但要洞察学生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并给学生以热情、严肃的忠告。教学生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学生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学生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要告诉学生小时候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这种情感对学生学业有影响,如果因谈恋爱影响到不能继续求学深造,即使两人结婚了,生活也必将充满坎坷与矛盾冲突,因为你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你们应该努力学习,再过十年,等学业有成再谈也不迟呀。
(3)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打篮球、排球;办板报、简报,既可益智、又可养性。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绘画,练字等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这样,使学生对异性朦胧的情感适当减弱和转移。
最后也告诉孩子们喜欢异性是心理的一种成长,不是坏事,说明我们长大了。但是怎么处理,却决定了你是否真正的成长了。喜欢一个人和被一个人喜欢都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我们要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努力学习,因为只有现在学习好了,才有资格,才有资本,才有本事让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清纯的感情,和大家共同进步,相互帮助,一起提高人生的质量,只有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将来才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凡经过指导的学生,都能很顺利地走出这种情感误区,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愿每个人的心灵充满阳光,愿每个人的生命充满阳光,愿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愿每个孩子都拥有阳光心态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