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上春秋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者,军队也。最初,商朝时,金文“旅”字,字间是一面旗帜,长条形状。到后期的金文,旅字下又加置一车。总意为随众士,依军令,飨粮草,军队拥旗,车马辚辚,外出征战。而今经千百年讹传嬗变,“旅”字早已消亡了旧时群聚旌斾之下,摐金伐鼓,义勇而进的形迹了!
  然,如果谈到旅行、旅客,古今画面仍有相似之处:浩浩荡荡的队伍,不过是纠结一个风尘仆仆的团队,防丢报数;旗帜仍在,不过是大张旗号,为广而告之体己生计;车尘仍在,山路逶迤,做了饱览不尽的景;漫漫行程仍在,高速通光,彼之华华,不日到达。
  对于我,旅行莫大的幸福在于,能在历史的痕迹中安心于车马劳顿,能在前人的诉说里寻找生命曾经的模样。
  西安之行,期待已久了。我所居的鄂市小城在空间上离西安不远,一直未能成行,只是时间上的阻隔,琐事能否停摆决定心愿能否达成。而我又极不喜混入那成团成群的旅行一队。一人持扩音器,众人拥趸,前面带着,后面催着,赶任务,走程序。
  我所认为的旅行中的行走,就是阅读目的地的历史民俗,然后做一些自以为是的规划,再去兴致勃勃地实现,不拘泥于固定的路线和景点,有无心插柳的偶遇,有柳暗花明的相逢。
  在西安,到过的景点中,碑林游客极少。
  同样是石刻雕工,人们更愿意触及一坑坑静肃披盔着甲的士俑,看其凛凛壮风;帝王霸业何存,不过是阿房旧址一抔黄土。同样是追古索今,人们更愿意去华清池一探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沐浴之处;连理之欢安在,不过是一池将涸愁水对着走马观花的看客。
  碑林门前萧索,古木无言。在景区门口盘桓已久,见到韩日两个团队,饶有兴致参看,旁有一人帮忙解说。讲解员百无聊赖地在入口工作间玩手机。
  门匾上“碑林”二字相传为林则徐书写,匾上“碑”字少一撇,相传林被罢官,心生不悦,便将那一撇当作乌纱帽去了。景区展出有一千多块石碑,还有三千多块放在仓库。收存的碑文上至皇胄,下起默默佚名;既有忧国忧民之叹,亦有怀亲思故之思。时间侵蚀,地质灾难,人为破坏等缘故,部分石碑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然而,细观,仍然能看清撰写碑文者的心情。
  有遇事记录当时盛况的文字,躬逢乐事,字里行间难掩喜悦。想三月初三的那场兰亭宴饮,流觞曲水,竹风声声,贤人毕至,环水而坐,诗酒为伴。右军兴尽悲来,忽而想起了千古年来的欢饮。就在百年之前,不也有“秋兰被长坂,朱华茂绿池”的平乐盛况吗?千年之后,眼前人事,渺渺变迁,这场欢宴谁又会记得?那么,定是要写下的。以为己志,以为他志,以为今志,以为今后志。所以,记载欢悦的文字的背后往往是对眼前将为陈迹的挽留和不舍!
  还有一些,是多次重复书写自己的得意之作,不同时期的字迹走势虽相似,但经过时间的打磨,苍劲魂魄却不同。最初的那一个意气风发,登高抒胸臆,志在山河,直至被现实磨去锋锐的棱角,郁结多时的块垒有某时某地借着酒的催化,终于可以饱蘸酣墨一書为快。那愤慨之辞,那提笔呵斥之声,竟让书写者一改以往的文不加点,从容不迫。情急之后的涂抹,删改痕迹明晰可见。
  颜真卿代表作之一,是他七十二岁书写的《颜氏家庙碑》,颜字匀称圆润,厚重大气,所写内容追溯到先秦时期,追溯到孔夫子七十二贤,其中颜氏弟子居八位。政治风云莫测,当时,这些弟子追随先贤,为苍生奔走,轼辙傍从,无怨无悔。追慕颜氏先贤,字间的自豪溢于胸怀。而这毕竟是传与后世子孙,谆谆希冀,耳提面命,其心之切,甚可笃也。只是,立于这碑前,我仿佛亲见,颜真卿是怎样拖着古稀的老迈伏在一纸之上,踌躇满志地写下对后人的教诲。
  而众多石碑中,《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最为传奇,碑身镌刻着当时已故太宗所写的序文和已故高僧玄奘所译的心经,书写碑文的却又是已去世数百年的书圣王羲之!原是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作品,曾千方百计搜购王羲之的遗作,而且在民间还留下他用极不光彩的手段偷王贴的故事。虽然当时王羲之已辞世百年,但是玄奘弟子怀仁投君王所好,从王羲之的数处遗墨中一个字一个字的捜集拼对,有个别的缺字还不惜重金相购,前后用掉了千金,终于集成《圣教序》碑上全部字数。此碑虽逐字集出,但浑然天成,为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集字碑。
  虽负盛名,若“书圣”有知,怕要轻哂之,揪扯着自己的《兰亭集序》还不算,还要让文字起死回生,拼作完整篇目。这神奇一碑,与“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相比,还少一些随意之境,少一些四美之并。现在,有些个遗址中,起一些亭台楼榭,造几条曲径通幽,着几个群众演员披绫罗,执团扇,忸怩作态。若两相比较,其实后者还不及这方碑,至少出自右军真迹!
  历历端字中,康熙帝所写碑文“宁静致远”是我极喜爱的,他垂查边疆,了解军情,慰问将领之后,经过一夜的思量,第二天写下这四字。用来敦促下属不得因贪欲而迷失了为官之本,要清澈内心,宁静本我,以求达到追求的高远之境。如今,些许不合时宜的迎合往来、急功近利、推诿欺瞒等一些靡靡之习气,不正需要这样一种宁静吗?
  一千多块石碑,每一方都有一个故事,只不过那故事有些已遗失,有些是后人的穿凿附会,有些经民间交接流传中的演绎,已不确信了。文字中多有以示后人的字样,即使没有,他们写下也定想传以后学,今天这些碑文静默林立,有多少人听到那文字中的呐喊,领略到其中泱泱中华之精神?
  最不起眼的,导游不去驻足解说的,是碑林墓志廊,围廊为梁思成设计,连接了七个碑室,因其所在位置,墓志廊仅做了主体的装饰陪衬。中有由魏到清的各种墓志,墓志上有文字,人们称之为“铭”。铭有两部分,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墓主的生平,后半部分,是赞美或哀悼亡者。长长短短的文字把一个人的一生约略叙述完,其中是亲人欲罢不能的哀思,真真切切。那些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撰写者想把他们写下,融入自己的生命,可没想到,千百年后,他们的文字和情感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间回廊一西侧墙上,嵌着一组墓志,它们,被称为鸳鸯七志。这七组,是北魏时期元氏家族夫妻的墓志,也就是鲜卑族拓跋姓的后代。七对“鸳鸯”分别去世后,当时随墓志埋在河南邙山。后墓志被盗,经民国时于右任先生收集,又并捐赠西安碑林。战事的纷争,生命的修短,爱情难能如愿相守。于老像一位月老以对碑文之爱,以对文物之爱把这些爱情从浮浮沉沉的人世中打捞起来,得以让后人观瞻,实乃我辈之幸!   其中有这样的记载:
  元珽与穆玉容这一对伉俪佳偶,玉容比元珽大十岁,仍向穆家求婚。婚后,二人“家富绢谐之欢,亲无嫌怨之责”“奉上崇敬,接下俞温”,感情睦洽。在那个年代,年龄已经不是鉴定爱情美满与否的标准了。
  司马氏,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元谭的妻子。当时的名门司马纂长女。据司马氏墓志描述,娴雅又善女工的司马氏二十四岁才嫁给元谭,当时看,这已经晚婚的年龄。墓志称“二族钦风,两门称美”。但是,三年后,司马氏去世,后来与元谭合葬,佳偶天成,不能长相厮守,可叹可惜。
  元鉴的妻子吐谷浑氏,西域“吐谷浑国主胄胤”,飘扬千里,嫁入魏廷,不过是求得与丈夫相守白头,谁曾想丈夫婚后不久患疾而终。吐谷浑氏无他法,只能在异国他乡独居二十余年。最后“迁期同陵”,“生同衾,死同穴”算是了了她的夙愿了。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墓志的时间多为公元500年左右,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战火频仍,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风化雨蚀,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觊觎偷盗,他们仍然以这样的方式书写相思之意,相守在一起。一言一字,绵长悱恻,向后人诠释着生死爱情最本质的意义。
  博物馆一室,陈设有昭陵出土的墓葬陪葬石刻,昭陵“六骏”。“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据记载,李世民为六骏的亲题赞语:特勒骠,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青骓,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什伐赤,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飒露紫,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白蹄乌,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
  金戈铁马,纵横天下,人之将逝,难免回看曾经戎马倥偬,想是太宗难忘六匹战马与他的朝夕相处时光,又热爱曾经的赫赫生涯,于是逝后仍然要与它们长伴左右。可惜六骏石刻已经存乎不全,外盗内贼,都猖獗在那个曾经羸弱不堪的时代。
  其他陪葬品展览中,有一对男女石像,正襟危坐两侧,面部线条圆润,表情灵动静穆,衣袂仿若生风。这一对石像的原型是谁?墓主人为什么要选他们入墓?他们的主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当我感慨地向同行者絮叨出这些问题时,没等说完,人已经转身走了,嘴里还嘟囔着:想得太多。
  展厅看罢,出院,院落一角竖立一些拴马桩。在过去,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所谓好马配好鞍,好马也须配上精美的拴马桩,这也是彰显官高位厚的重要标志之一。拴马桩积年不动,桩底已爬出些绿苔,桩顶雕刻形态各异的人或兽,人面兽脚有的已经残损,应是日晒风吹磨蚀太久的缘故。此时,正是将近黄昏,这些拴马桩立在温柔而清冷的夕照之下,斜侧生出长长的墨影。玉立的青骢马低头垂首静待主人,剽悍的赛风驹长嘶等待下一场战争,刚从战场冲杀归来的赤兔兽满身烟尘,眼睫上挂着旅途的劳顿,马蹄却留花香……再無那一幅幅挟风卷尘的画面。
  走出碑林,走出一处一处的石刻,走出一笔一笔的书写,内心是复杂,是深深的震撼,是淡淡的忧伤,是盈盈的充实,仿佛西安之行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但终归,心中充斥绵绵不舍。
  转身,回望。似乎看到了,过去那段长长的历史也在凝视着我,诉说着这碑上春秋。
其他文献
亲人  你记得这些树,这些土生土长的乡亲  在原野上独自生活  或聚成一大家子相依为命  樟树最有个性,喜欢独来独往  柳树太多情,风一来就向人招呼  梧桐枝叶稠密,是飞鸟的天堂  松树的枝干暗含诱惑,总让松鼠好奇  银杏的怀里掖着最好的宝贝  梨树一年四季都摆出冷淡的样子。  初冬,去胶树林野炊吧,一些人捡枯枝  另一些人用泥块搭建未来  夏夜,大榕树下常常生起篝火  萌动的青春在热气中奔突  
期刊
芍药  假如,人和植物有轮回  我愿意是一株草本芍药。也许  应是白芍,有白色的花和棕色的根  乍看与牡丹相似  但更有些乡野气  花朵更单薄,初夏时节  花香浓郁,在山坡上弥漫  如同一种守望,你不来,花香亦不凋零  白玉的花瓣黄金的花蕊  被剪离枝头,成为适宜保存的饮品  有一天,在城市的仓储柜架上  你一眼就认出它  依然是玉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  而余下的过程我已作了演练:  中号玻璃杯80
期刊
美仁草原  美仁草原是羚的一双眼眸  在生灵们踏足沉睡之域 寂静如处子  甘南最美的身影  在人类的赞叹中如远古沉寂的画卷  把美妙的身段在摄影师定镜瞬间舒展开来  屏住呼吸 雪域的画图在艺术家惊叹的   神色中摇曳而来  还有谁会不钟情于羚城的壮美     远望当周神山耸立在小城的心脏  就像远古与时代的对话  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也有诗意的呢喃  秋染霜林 沿勒秀逆行  晨曦中洮水汩汩而动  
期刊
春城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人。  在春城七岁的时候,他从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春城也是一座城,是一座位于云贵高原的省会城市。自此之后,这座春城便与春城本人有了某种微妙的精神关联。尽管身处闭塞的孟庄,但春城常常会想象那座春城的样子,想象自己在春城漫游的场景。在想象的国度里,他是自己唯一的国王。从小,他就意识到自己对于想象的热爱远远高于现实。在电视上看了一段魔术表演后,他便向爸爸妈妈宣布以后的理想就是成为一
期刊
一带黄沙,一路使命  从黄河口里朗诵出的沙  丝绸一般光滑,细腻,婉约  沙粒的间隙,泛起柔弱的金色  汇成一把偌大的金梭,织就  版图上一带一路长长的古文明  大片黄沙覆盖,像一代帝王的  龙袍,加身大漠荒原——  主宰千万臣民曲膝跪拜  却无法主宰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太阳西下,金光抚慰  草木引咎干渴,沙漠臣服荒芜  有多长风沙,就有多长叹息  祖辈咳出的气流  是风向,也是使命  抵达千万
期刊
一张纸躺在地上  不会有人精打细算  一张白纸躺在地上的加减乘除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植物的血脉  也是过往的风声  留下的铁器之声  庆幸还可以觸摸风的体温  像盛装出席,大自然  为一株蝎子草平反昭雪的典礼  那时,它站在大地上  让苍穹不敢轻易放下高度  那时,我在一滴雨水里  修饰变形的倒影  然后,准备画水的声音  比如,扶着一棵树  寻找另一棵树留下的年轮  寻找一棵树隐藏的骨头  那
期刊
李坤龙  南瓜  她去菜园里摘南瓜  青南瓜的瓜蒂  在她手中逐渐温热  但是一直不见她有下一步动作  她想起了大儿子喜欢吃老南瓜  她轻轻摇了摇头走向老南瓜  老南瓜在她手中悬空已久  她又轻轻放下  “还是摘青南瓜吧  小儿子喜欢吃青南瓜”  最终她只把南瓜地里的草薅除  提着空篮子的她  脚步比来时慢一些  每踏一步夕阳就低一些  柿子  她将摘下的柿子分为两堆  黄色的装进纸箱,又放入几个
期刊
仲夏的一个黄昏,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宛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灼热,空气中甚至还伴着丝丝潮气。视线所及之处,红碱淖柔美的湖水泛着圈圈涟漪,宁静,寂寥,保持着亘古以来最为昌盛的容貌。  在草原的渲染下,上游的沙漠已经很少有荒芜滞遗。放眼望去,一片葱郁正从四面八方向广阔的内蒙古草原延伸。风过之处,河湄上零散的纤纤细柳正摆弄着她那蓬乱的秀发,对着遗鸥翅膀划过的方向轻曳。繁密的苇荡早已成了鸟儿们栖息的天堂,乳白
期刊
4月28日中国作協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专程到医院看望陈忠实同志,并和家属交流
期刊
油茶花开  雨后初晴。天空蓝得没有杂质  她扎着马尾辫,站在一弯彩虹上  挑水时裸着一双光洁的腿,像诱饵  能把一尾桂花鱼,白天潜伏水底  夜间俘获的星光,钓到桶中晃荡  洗衣时,莲茎一样的手搅动秋水  仿佛在抗浪被迫早熟的青春  向洄游的童年,放一盏荷灯  当她离开河边,藕断似有丝连  身体里隐秘的电流,也能让她  微微鼓胀的乳房,在山村胸前  绽开两朵,呼吸急促的  瓣儿白和蕊儿黄  一条无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