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高校管理。我在今年7月9日就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发言中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课题、不招新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不申报院士。“四不”承诺受到了广大师生、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反映出全社会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热切期盼。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做出“四不”承诺的考虑,并就如何提高高校管理质量、加强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等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高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内部结构日趋复杂,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多元。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冲击世界一流的关键阶段,高校的管理也面临从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转向更加精细化的内涵管理,从经验型管理转向更加科学的管理,从相对封闭的管理转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型管理。因此,中国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的投入,深入研究复杂问题,精心开展顶层设计,细致设计解决方案,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谋求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这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的根本要求,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提出“四不”,是希望能够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确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当然,“四不”如果仅仅是个人的承诺,对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学校整个管理队伍的工作投入度更高、工作能力更强,学校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虽然加强高校高素质管理队伍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以下四项制度建设可能是基础和关键。
一是建立学校管理队伍的全职化制度。刘川生书记和我一致认为,“四不”也是对学校新一届班子成员候选人的要求,要成为学校的一项制度。只有这样,整个班子成员才更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整个领导班子才更可能有公信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赢在中层。学校各职能部门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拔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干部时,也应要求其在任期内做到“四不”,真正使“双肩挑”变“全管理”。
二是建立学校管理人员的激励保障制度。要让管理人员安心工作,做好服务,就必须使他们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能力提升,并对其工作和个人发展予以实质性的支持。只提要求、提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促进管理能力提升的职业发展支持机制和使“能者上,优者进”的工作激励机制,针对任期结束后重返教学科研岗位的同志,还将建立阶段性免考评机制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专门支持制度等。
三是建立学校管理者履职情况的反馈与督导制度。要建立和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对学校各级管理队伍工作状态的信息反馈;要充分调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广泛关注与参与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反馈与评议;同时,还要借助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力量。经常开展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建设性的反馈指导。
四是建立学校管理队伍的动态调整与退出制度。根据工作任务的动态变化和管理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性与业绩,适时进行岗位调整。对于工作不够投入,或者质量差、效率低且帮助后没有明显改进的管理者,要敢于突破人事调整主要依赖换届的惯例,应建立及时调整机制,真正落实管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
我们相信在全国高校同仁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随着我国高素质管理队伍建设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必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选自腾讯网)
高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内部结构日趋复杂,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多元。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冲击世界一流的关键阶段,高校的管理也面临从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转向更加精细化的内涵管理,从经验型管理转向更加科学的管理,从相对封闭的管理转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型管理。因此,中国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的投入,深入研究复杂问题,精心开展顶层设计,细致设计解决方案,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谋求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这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的根本要求,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提出“四不”,是希望能够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确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当然,“四不”如果仅仅是个人的承诺,对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学校整个管理队伍的工作投入度更高、工作能力更强,学校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虽然加强高校高素质管理队伍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以下四项制度建设可能是基础和关键。
一是建立学校管理队伍的全职化制度。刘川生书记和我一致认为,“四不”也是对学校新一届班子成员候选人的要求,要成为学校的一项制度。只有这样,整个班子成员才更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整个领导班子才更可能有公信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赢在中层。学校各职能部门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拔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干部时,也应要求其在任期内做到“四不”,真正使“双肩挑”变“全管理”。
二是建立学校管理人员的激励保障制度。要让管理人员安心工作,做好服务,就必须使他们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能力提升,并对其工作和个人发展予以实质性的支持。只提要求、提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促进管理能力提升的职业发展支持机制和使“能者上,优者进”的工作激励机制,针对任期结束后重返教学科研岗位的同志,还将建立阶段性免考评机制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专门支持制度等。
三是建立学校管理者履职情况的反馈与督导制度。要建立和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对学校各级管理队伍工作状态的信息反馈;要充分调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广泛关注与参与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反馈与评议;同时,还要借助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力量。经常开展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建设性的反馈指导。
四是建立学校管理队伍的动态调整与退出制度。根据工作任务的动态变化和管理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性与业绩,适时进行岗位调整。对于工作不够投入,或者质量差、效率低且帮助后没有明显改进的管理者,要敢于突破人事调整主要依赖换届的惯例,应建立及时调整机制,真正落实管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
我们相信在全国高校同仁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随着我国高素质管理队伍建设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必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选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