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各个学校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大量的计算机人才毕业后,出现了计算机专业的人动手能力弱,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最后不得不转行,只有极少数人还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现象。在这种窘境下,高校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毕业证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则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他们没有高学历,无较深的理论基础,只有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传统的“插秧式”教学环境,“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早前就有学者提出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笔者在从事中职计算机教育得来的经验,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后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如要学生动手能力与理论基础齐头并进的话,应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之前我们要分析学情,研究合适的教法与学法,以期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自控力较差,没有持久的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他们渴望成功但害怕失败。太过生涩,理论性过强的知识,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对中职学生而言,让他们学到一些浅显的、易懂的、实用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与输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应试教育中“填鸭式”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教师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教师充当了编剧、导演还有演员,在三尺讲台上演独角戏,学生的学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同在一条流水线下生产出的产品一样,虽无错但毫无个性而言。而现今社会的现状,使得我们的教学目标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而不是观看者,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则体现了这一目标。将理论知识融于所教案例之中,深入浅出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教学活动。
  笔者一直以来都在讲授Flash等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从Flash的版本5开始到如今的CS3。由传统的讲授法开始,逐步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中职教育的目标而改为更注重操作的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传统的讲授法固然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却差之甚远,这与中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相悖。计算机课程在教室,使用黑板与粉笔的讲解后再进行机房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教师的创造能力,磨平了教师的教学激情,阻碍了教师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学生在掌握并不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与之对应的是薄弱的动手能力,毕业后使学生在社会根本就不具竞争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笔者发现如果在机房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讲授,把理论知识融于案例之中,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的多,也更加的有兴趣,通过大量的练习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笔者总结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1.综合性强
  原因有二:一是案例内涵丰富,里面包含了本课及已学过的知识点;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则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2.目的明确
  通过观看、思考、分析、讨论,直至将案例做出的过程,可使学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这个案例中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
  3.实践性强
  实践的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
  4.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优点,不只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应用,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的学科中,如物理,化学等。如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再结合探究法、启发法等更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这对我们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会加大教师的备课时间,加大教师的任务量。但对于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相比,我觉得是值得的。
  案例应常常更新,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所讲授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心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更新案例将我们的心得与体会融入进去,让学生可以学到更新,更全面的知识。
  与不更新案例一样,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短期内我们会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可长时间看来,因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所以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只会教师教的那几个案例,而不能很好的延伸。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只是要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课,可以隔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案例与理论相结合,也要在练习案例的时候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的同时结合案例教学法,辅以传统的理论课,可使我们的计算机课堂丰富多彩。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以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为限。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仅仅是“给予者”和“接受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要创造各种条件来让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滞后,学习的效果也很糟糕。《新课标》要求特别注重学生自己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并且具备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所以应用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中笔者就自己从事教学的实际经验来谈谈我的策略,希望
期刊
探究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性课堂。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叶澜同志认为:“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
期刊
在践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改变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历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以调适学习心理状态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素质教育对现代公民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创新性的凸显。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由此,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封闭”
期刊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这就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可见《新课标》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信息技术
期刊
学英语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有血有肉,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并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在一种自然的生活情景中,在近似于生活场景再现的环境中学好英语,发展能力、生成智慧,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呢?笔者以我校的情智英语课堂构建为导向,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探索,谈一下我对英语教学的一得之见
期刊
一、明确目标,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1.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每堂课开始前,都为本节课设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切实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朝着完成这个目标的方向学习下去,这不仅是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更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上课前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同时通过
期刊
英语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是英语教学的支点,然而语感教学目前几乎是英语教学的盲点。教师往往忽略语感的存在,盲目地进行教学,费时多,收效低。作为英语教师能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本文将探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在交际中,由于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如言不尽意、言内意外、弦外之音
期刊
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调整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脱轨现象。如果教师在高中化学起始阶段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不顾学生的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就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发展,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作为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合理安排语文课外作业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中出现困难、出现错误,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正视学生的错误,优化纠错策略,让我们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示错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好形式,因为这“公错”,则生“众疑”,因“众疑”而集“思”和广“研”,通过“思”,激活了思维,通过“研”,找到了规律,在集“思”中进行了合作,体验了情感,得到了启发与领悟,在广“研”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