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探幽 重识汉字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卯早春,笔者有幸在电话中结识了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宋洪昌先生。他洪亮的嗓音,敏捷的思维使我难以相信这位乙酉之春诞生的人已近古稀了。他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排名二),几十年主攻火药燃烧理论。他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生命也是一种燃烧”,在科技人生和人文人生间架起了桥梁。曾有记者用此句为题,给宋老师写过一篇报道,发表于《科技日报》(2004年8月24日)。
  一位学理工科的教师为何独钟汉字,且在甲子之后,教学科研之责渐卸,国学文字之趣日增?宋老师风趣地说,将实际年龄减去一个甲子,用六、七岁的童真心态重上小学,再学汉字。用前六十多年的功底重悟字之深涵,别有洞天,其乐无穷。
  何为重上小学?宋老师写的《遥寄》中有一句可见初衷:“少小認字意初曉,晚成識字始明理”。说的是小时候认字只懵懂表意,年老后再去识字,才可深究其真谛,感悟人生和生命。于是,迟暮之人焕发出第二次童真和执着。为了探索那字中的珠玑,开始了“第二次认字”的人文之旅。笔者至此方才明白,原来“认(認)”和“识(識)”有天壤之别啊。
  他经常把字分解、拆开,从笔划、字形、字意,从字的结构、字间的联系等方面苦心琢磨,有时几乎废寝忘食,如至痴迷。岁月流逝,日新境深,功夫不负有志之人。据初步统计,宋老师琢磨有辞的字已有四,五百了,几乎可以信手解字,有问必应。例如,“大”字可解为:“天下为大,并非一人”;“茶”字可解为:“一木如草,可口可人”;“道”字可解为:“首足一生,知行一明”;“刘(劉)”字可解为:“留金不留田,鍛鐵化利劍,沛公斬白蟒,於是漢室興”;“汉(漢)”字可解為:“依水革天下,炎黃萬年傳”。
  他将汉字释得如此简明、生动,音韵传神,耐人寻味。在《釋字》这一文中如此用笔,独具匠心:
  “人者宇子,宇子乃字,人者識字,字載道至。
  頡祖造字,祖乃宇子,古今一師,余輩同志。
  同窗同志,承傳文字,文錄書經,緯律藏字。
  自從從簡,面目已非,祖泣九泉,何日可止。”
  文之大意是说,古人造了字,字里蕴含着道理,背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它不仅仅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但现在字被简化了,又正在被网络异化着,真是筋骨扭曲,伤痕累累。远祖若有知,肯定泣血九泉。不难看出宋老师在为汉字而忧,为汉字而虑,为国学而振,为盛世而企。
  宋老师认为,人文对个人,对社会和创新与文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曾有一位大学者说过,科技应当投入人文的怀抱,而且“认识你自己”的人文性质的知识将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市场经济和商品化的发展不趋于理智,则会越来越漠视国学,直到披金挂玉的“炎黄子孙”开口“OK”,闭口“bye bye”,充其量知道点孔子《论语》和会几句品味《三国》,则自以为大家当然,鹤立鸡群,纵然腰缠万贯,却不认识几个繁体汉字,看不懂古本《诗经》和唐诗宋词。如此这般,虽是新版“杞人忧天”,但非戏说“炎黄春秋”。电话里宋老师不胜感慨:“真至此境,如何是好”。
  电话采访结束时,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他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人生和生命的价值的体现最闪亮的不是物质财富的金光,而应是人文思想的光华。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和民族为什么冠名“华夏”的另一种诠释。
其他文献
“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朝代更迭兴废,英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文物资源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寂静而安详,却是恒久历史的见证。古老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被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它的传承承载着太多的艰难。身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一名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李宏松深知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和重要性。    俯身回首,漫漫征程十余载    作为一个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196
期刊
古风悠长,茶韵飘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中心,云南茶树从野生到栽培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    矢志不移为云茶     汪云刚是云岭大地上茶树资源的守护者,从19年前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至今,他一直在从事茶树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和茶树病虫防治研究工作。  源清才能流洁,针对中国茶树病虫防治滞后,良种面积小的状况,他积极研究防治茶树病虫害,加重良种化比例,改造低质茶园,积极参与国家“八
期刊
孟繁森,北京国兴远大技术开发中心顾问,国家科技部原企事业管理办公室(司局级)副主任,曾先后在航天部计划司、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科委计划司、国家科技部企事业办公室(司局)等部门,长期从事科研及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多次参与863计划、攻关、基础研究、星火、火炬、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计划项目的评估、立项和相关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
期刊
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民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粮食发展方面一直不遗余力,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它的研究工作引起了我国农学家的高度重视。李文阁作为河北裕丰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在新玉米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神圣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灵魂深处,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我国玉米事业发展竭尽所能。    树立信念
期刊
他是蔬菜领域里不断探索,扬鞭疾进的战士;他用诚实的付出收获智慧的果实;他赋予时间崭新含义,用勤奋浇灌蔬菜产业发展的奇葩。他立足农村,将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己任。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平谷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就是蔬菜领域推广研究员——陈海鹰。  陈海鹰,1960年生,中共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北京蔬菜学会理事,现任平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自1983年毕业于北京农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在计算机集成制造和并行工程的基础上,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VM)”是对真实产品制造的动态模拟,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进行而不消耗物理资源的模拟制造软件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用电脑构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的感官世界,让用户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交互
期刊
非线性规划是具有非线性约束条件并求非线性最优目标函数的数学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非线性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工程、管理、经济、科研、军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为最优设计等工程技术领域提供有力的工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倪勤,是我国非线性规划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倪勤教授主要从事运筹学中非线性规划的研究,研究方向为非线性规划理论、方法、软件及应用。
期刊
虽然西部能源生产大省不多,但能源产业对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贡献比东部重要。这并不是因为其行业竞争力更强,而是其他制造产业不发达所体现出来的结构性特征    作为服务于工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部门,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热力与燃气企业在内的能源产业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深入分析我国
期刊
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是每一位导师的心愿,让年青一代成长起来,祖国的科学发展才有希望。    今天,水稻育种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的大难题,这些辉煌耀眼的成就,是我国无数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员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堆砌而成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耿文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耿文良1961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之后,便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
位于河北省南部平原的曲周县在历史上旱、涝、碱、咸危害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指示下,原北京农业大学盐碱土改良研究组进驻曲周县北部盐碱地中心的张庄村,建立了“治碱实验站”,并开始了“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伟大事业。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曲周实验站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季风气候带区域水盐运动规律和“工程生态设计方法”,建立了盐渍化障碍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