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一门具有灵活性、合作性与竞争性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适合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方式,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主动性,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充分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学校及教师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不可避免的是仍然有部分学校及教师认为体育属于非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校升学率的提升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在實际的授课安排及教学过程中,使得这些学校及教师并没有予以初中体育教学充分的重视,体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课堂教学内容随意、单一,课堂上只是生硬地套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甚至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兼容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及体育教学效率造成影响。这也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理念和认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充分学习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法,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确保体育课程顺利、高效开展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障碍跑”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转变传统的让学生反复机械练习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6人为一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单独练习,在经过一定时间练习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游戏,游戏内容包括单足跳、钻过栏架、跳过障碍物、快跑50米等,小组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依次完成游戏内设置的几个任务,以最先完成的小组为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锻炼,并以竞赛方式进行效果检验,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还能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合理构建合作小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的方式来开展的,但小组的划分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可以说小组划分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方式往往能够发挥最大化的合作效率。体育课堂上常用的分组方式由学生间自由搭配、按照身高、成绩自然分组等等,这些分组方式多具有局限性,难以充分发挥组员特长,这也就会对小组合作的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观察、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小组的最优组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障碍跑”教学时,小组的划分就应结合学生情况进行,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一名擅长快跑的,有一名擅长跳远的,一名合作意识强的人员,并由合作意识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通过这样的搭配能够发挥优势互补的效果,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能增加学生间交流沟通,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分享经验体会,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的效果,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确保合作学习高效开展
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喜爱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部分性格活泼、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同时体育成绩也相对较为理想;而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较低,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体育成绩也相对较为一般。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以多样化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等集体活动,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跳绳、俯卧撑、短跑、立定跳远等小组比赛,在分组时同样需要注意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比赛中每组安排一名学生迎接一项挑战,以获得胜利最多的小组为最终获胜者。这样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运动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促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与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合理划分小组,并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促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举溪中学)
1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充分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学校及教师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不可避免的是仍然有部分学校及教师认为体育属于非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校升学率的提升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在實际的授课安排及教学过程中,使得这些学校及教师并没有予以初中体育教学充分的重视,体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课堂教学内容随意、单一,课堂上只是生硬地套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甚至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兼容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及体育教学效率造成影响。这也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理念和认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充分学习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法,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确保体育课程顺利、高效开展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障碍跑”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转变传统的让学生反复机械练习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6人为一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单独练习,在经过一定时间练习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游戏,游戏内容包括单足跳、钻过栏架、跳过障碍物、快跑50米等,小组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依次完成游戏内设置的几个任务,以最先完成的小组为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锻炼,并以竞赛方式进行效果检验,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还能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合理构建合作小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的方式来开展的,但小组的划分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可以说小组划分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方式往往能够发挥最大化的合作效率。体育课堂上常用的分组方式由学生间自由搭配、按照身高、成绩自然分组等等,这些分组方式多具有局限性,难以充分发挥组员特长,这也就会对小组合作的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观察、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小组的最优组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障碍跑”教学时,小组的划分就应结合学生情况进行,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一名擅长快跑的,有一名擅长跳远的,一名合作意识强的人员,并由合作意识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通过这样的搭配能够发挥优势互补的效果,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能增加学生间交流沟通,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分享经验体会,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的效果,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确保合作学习高效开展
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喜爱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部分性格活泼、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同时体育成绩也相对较为理想;而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较低,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体育成绩也相对较为一般。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以多样化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等集体活动,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跳绳、俯卧撑、短跑、立定跳远等小组比赛,在分组时同样需要注意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比赛中每组安排一名学生迎接一项挑战,以获得胜利最多的小组为最终获胜者。这样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运动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促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与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合理划分小组,并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促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举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