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感的培养方法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语感教学并没有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偏重知识轻视乃至忽视语感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分低能”。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语感呢?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感;培养
  1人格塑造策略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什么语感培养。学诗的功夫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得塑造优秀的人格。马克思早就提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这一命题,即使人对语言现象的感觉成为人的感觉,实际上也就是在“创造着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把人格的构建塑造当作语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界定,其创意就在于发掘“人的本质力量在语言客体上对象化的实现”,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尽管语感能力的形成转化过程寓有人格的自我选择、自我参照、自我完善机制,但这并不意味语文教学于良好人格的培养是无所作为或可有可无的,相反,其深刻的审美体验能力却为语文教学赋予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人格塑造优势。
  2 促进个性发展策略
  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 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未必非得把学生驱入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认识其“反抗”意义的思维峡谷不可,如果有同学从人性方面去考察,得出那是本能的“挣扎”也不能否定;读《荷塘月色》,有学生只为朦胧、宁静、优美的意境所陶醉,并未领略什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也没什么不妥;陆游的《咏梅》是题咏人生的高格调之作,就没有必要用同一套子勉强学生同毛泽东《咏梅》诗分出高下。
  3 能动参与策略
  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认知图式的构建。
  4 利用空间,训练语感
  利用空间,训练语感。面对课文中的空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上去,从情境上去领略它,用情感去感受它,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荐它。可见,教师利用空白效应,是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①续写未完之事。如《孔乙己》结尾处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怎么死的?读者不得而知。从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到孔乙己终究一死之间,鲁迅留下了空白。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根据孔乙己的性格和境况,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推究“孔乙己之死”。通过填补这个空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更深刻,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认识更清楚,对主题的把握更准确。②想象未全之形。如《陌上桑》写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只写了罗敷“的衣饰之美,而罗敷的长相、身段是一片“空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想象出无数美丽动人的罗敷:或白皮肤,或黄皮肤,或黑皮肤,或苗条,或丰满。投入多,语感就深了③琢磨未尽之语。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掌柜取笑他因偷东西而被打折腿。这回,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孔乙己怎么不说了?有什么难言之隐?作者留下的空白,似乎妙不可言,但学生又分明可以感受到,領悟到。
  总之,我们把人格构建塑造能力视为语感能力最高层次意义上的目标。这不仅为深化语文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出广阔前景,更对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人的素质培养具有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备以及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等等,乍看起来,化学教学与德育工作似乎毫无关系,是两码事。其实仔细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只要善于捕捉机会,见缝插针,就能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也有相应的提高。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期刊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其中,为学生搭建有效支架,创造写作契机,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发展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李玉苑,2011),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Vygotsky(1978)提出了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儿童发展
期刊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当今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和源泉,舞蹈起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舞蹈。舞蹈在不断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给于人们美的享受和健康的娱乐的同时,对丰富群众生活内容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创作;艺术构思; 生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艺术和社会意识形态,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和理想审美需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等社会作用。它从
期刊
内容摘要:人的意志无可限量,人的想象奇异无边,人的智慧永远自由驰骋。要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抓住教育的真谛,抓住培育生命,为人生、为民族、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那样我们的数学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方法上的交叉感受和体验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
期刊
摘要: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掌握和检测效果(分数)的关系。   关键词:复习 基础 反馈  数学教师经常有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复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要解决学生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数学难”的观念,就必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事数学教学两年多以来,我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策略有了些自己的思考,本文将作简单叙述。  【关键词】 审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转化条件与结论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起着基础性作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摘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发展潜能;明确教师和家庭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并为实现这些可能性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从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和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两个方面阐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实践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为载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激发情感培养情感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在语文教学,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舞台,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培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期刊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得到发展,还要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期刊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且又乏味枯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