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23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民族村。
  这天,是村里苗绣技能培训的最后一天。
  讲台上,42岁的杨秀燕身着黄色旗袍,神情严肃地对学员们说:“结业前,我们将对大家的刺绣水平进行考核,希望大家不要紧张。”
  说罢,她便将手里的苗绣模板分发下去。
  很快,来自不同乡镇的30余名参训学员,便有模有样地穿起了绣花针,埋头刺绣起来。
  看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杨秀燕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直面逆境
  ——因为旧有使用群体和市场消失,传统文化产品生存空间迅速萎缩。要在新时期传承传统文化,首先就必须使其适应新时期新需求新市场。
  1983年,杨秀燕七岁。
  她有了一个新的“耍事”——趴在自家绣架上,照着妈妈的模样一针一线地学习苗绣。
  苗绣,是苗族人世代传承的刺绣技艺,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在苗族聚居地,苗族姑娘从小便跟随母辈学习刺绣。
  杨秀燕所在的民族村,便是这样一个传承苗绣的所在。
  绣了一会儿,杨秀燕扭头看向身旁的母亲。只见绣花针正在她的手里上下翻飞,五彩丝线左右牵连,河流山川、飞禽走兽便渐次呈现。
  看着母亲熟练的动作,杨秀燕渐生羡慕之情。
  “阿妈,我什么时候才能绣得像你一样好?”她仰头问道。
  “别着急,刺绣可是苗家人一辈子的事。”母亲停下手中的针线,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成年后,杨秀燕远嫁贵州,后来又去了湖南长沙。
  身怀绣技的她,在湖南学习制作并经营刺绣,生活富足而舒适。
  然而2013年底,民族村村主任龙忠合的一个电话,却让她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
  “老姐,现在村里需要成熟的绣娘帮忙——你回来教大家苗绣好不好?”
  放下电话,杨秀燕沉默了。
  近几年,曾经庞大的绣娘队伍迅速减少。如今,村里技术成熟的绣娘已经屈指可数。
  传承了几百年的苗绣,为何青黄不接?
  “年轻人不愿意做这个。”龙忠合说。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做?
  “大家觉得辛苦,费时费力又挣不到钱,谁愿意干?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龙忠合说。
  苗绣,原本就是深山之中传承的绝活。如今,封闭的区位、迅速缩小的市场、绣娘队伍老化和新兴市场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将这门传统技艺逐渐推入失传的深渊。
  作为一名绣娘,杨秀燕不愿意看到祖传的手艺就此泯灭。
  可是,她和村里抱有相同想法的人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聚“气”筑基
  ——今天知晓品牌的人群,就是明天购买产品的用户。对于市场知晓度极低的传统文化产品而言,通过提升知晓度凝聚人气就显得尤其紧迫。
  2014年5月6日,梅江镇民族村。
  “咚咚咚……”一大早,苗族姑娘敲响四面鼓。
  鼓声中,盛装的苗族群众三五成群,开始欢歌畅舞。
  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苗王节”。村民们身着苗族服装,唱着苗歌、跳着苗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龙忠合的思绪飘回到三个月前的一次院坝会上——
  这次院坝会的主题是:如何打开苗绣的名气?
  民族村地势偏远,却拥有古老的苗寨和丰富的苗族文化遗存。因此,龙忠合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乡村旅游聚拢人气,为复苏苗绣产业夯实市场基础。”龙忠合说。
  “龙主任,你吹牛,人家重庆主城恁个好,凭啥子来我们山旮旯里耍?”参会的村民们质疑道。
  面对村民们怀疑的眼神,龙忠合并没有气馁:“只有通过旅游聚集人气,苗绣才能成为旅游产品,才能找到新的买家——有了买家,苗绣才能够挣钱,到外面打工的年轻人才愿意回来学苗绣。”
  问题是,如何让村民思想“破冰”?
  龙忠合将目光放到了即将到来的“苗王节”上——传统节庆,往往是展示传统文化最有效的平台。
  “我想把今年的‘苗王节’做大,还需要大家帮忙。”龙忠合说。
  村民们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
  “‘苗王节’当天,需要大家做苗家菜免费招待游客。”龙忠合继续说道,“费用都由我来出,按桌向我领补贴。”
  闻言,村民们终于放宽了心,冲龙忠合笑道:“好!”
  在全村乡亲的努力下,“苗王节”终于盛大开幕……
  “龙主任。”一声清脆的女声将龙忠合的思绪拉了回来,“真的有人买我的刺绣!”
  “没想到我还能通过这项手艺掙钱。”一位苗族姑娘甜甜地笑道。
  不仅如此,其他村民也纷纷前来报喜——
  “龙主任,我用10斤米面做成‘油粑粑’,卖了1000多元。”
  “龙主任,我花4000元买羊肉粉做吃的,除去买原料的钱,还挣了上万元钱呢,差不多是我一年的收入!”
  ……
  短短一天之内,“苗王节”便吸引山外游客2.2万人,给民族村带来了27万元的收入。
  “‘苗王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苗绣的名气,也让村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传统文化项目能挣钱。”龙忠合说:“现在不用跟大家讲大道理,大家都愿意做。”
  主体“搭台”
  ——对接新型市场的经营主体,就是传统文化产品改进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结合度,进而通往产业化的“桥梁”。
  2014年7月,龙易找到了人生方向。
  结束了在浙江打工的生涯,19岁的她回到民族村,和十几名姑娘加入了苗绣技能培训班。
  重新握住绣花针,龙易热情高涨——每天放学后,她都坚持练习两小时。   “有时一天学习下来,眼睛生疼,背和腰都酸得厉害。”龙易说。
  尽管如此,龙易从未想过放弃:“如果学得好就可以进入合作社,不仅可以拿基本工资,还能按件拿提成哩。”
  龙易口中的“合作社”,正是民族村在2014年5月成立的“金珠苗绣工业品合作社”。
  而谈起合作社的成立,就绕不开另一个人——杨秀燕。
  时间回到2013年底,杨秀燕在接到龙忠合电话后不久,决定回村发展苗绣:“他给我说了村子里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我一咬牙也就回来了。”
  如何将个体苗绣产业化?
  首先需要培育主体。
  对此,杨秀燕提出了三条路径——
  一是成立合作社,依托合作社进行苗绣的生产和销售。
  “合作社采用56户村民入股的方式,每家出一名成员当绣娘。”杨秀燕说。
  二是让合作社的绣娘队伍技术升级。
  “我们聘请获全国刺绣金奖的湖南绣娘吴金荣,为合作社的绣娘传授刺绣技艺。”杨秀燕说。
  三是开办苗绣技能培训班,为合作社积蓄“后续力量”。
  “我们在民族村乃至附近其他村子开展苗绣培训,让对苗绣有兴趣的村民都参与进来。培训结束后,我们会开展‘苗绣文化 技艺’的综合考核,合格者直接录用。”杨秀燕说。
  随着苗绣名气的上升、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培训的规范化,古老的苗绣逐渐拉进了和现代新兴市场的距离,越来越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竞相回到民族村,绣娘队伍正不断壮大。
  进军市场
  ——利用统一技术进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使产品达到产业化所必须的产量和质量水平,是传统文化产品在迈向市场道路上一道绕不过的“坎”。
  2018年7月24日,楊秀燕早早醒来。
  这天,“妈妈制造重庆秀山苗绣合作社”授牌仪式在民族村举行。
  合作社的成立,将有助于民族村苗绣产业加速成长。
  项目的成功落地,秀山县委、县政府功不可没。
  “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想办法推广合作社的产品。”杨秀燕说。
  “传统技艺,特别是像‘苗绣’这种非遗技艺,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龙忠合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自身也要努力发展。”
  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
  合作社给出了答案——
  一是创新工艺,力争高质量高效率。
  “你现在用的是3号色,减一个色,试试2号色。”
  “针法还要密实些,你看后面有点乱。”
  ……
  在合作社中,绣娘们经常围成一圈,讨论苗绣模板的图样,力图让作品更加逼真、传神。
  同时,杨秀燕研究推出了“手推绣”的新工艺,采用半人工半机械的方式,不仅缓解了部分绣娘因为长期刺绣视力下降的问题,还提高了苗绣的生产效率。
  二是找准市场,做品牌。
  “在黔东南,苗绣呈现出滞销局面;而往沿海地区走,苗绣就非常抢手。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沿海地区比较富有,二是对传统文化品牌,当地消费者有较强烈的精神需求和消费倾向。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也正在打造品牌,朝沿海主力市场进军。”龙忠合说。
  三是跨界发展,打造文创产业项目。
  2018年6月,一个朋友从外地带回来的手机套,给了龙忠合一个灵感。
  “用粗麻绳编织的手机套,上面织的是土家族的传统图案‘西南卡普’,也不贵,15元一个。我就琢磨,我们的苗绣能不能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覆盖面。”龙忠合说。
  随后,龙忠合同几所高校达成合作,由他们来设计图案,合作社再将图案绣到香包上。
  “2018年,合作社的销售额已经有80多万元——但到岁末年初,才是苗绣生意最好的时候哩。”龙忠合眼里溢满期望。
其他文献
2012年7月20日,开县金峰乡宝丰村。  村民彭显亮正在忙着装修自己的新房。  一年前,彭显亮一家还住在宝丰村的高山上。家里的地都在陡坡上,十分缺水,只能种点玉米、洋芋,每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  如今,彭显亮全家搬迁到了山下,即将住进150多平方米的新房。这一切变化都源于开县实行的贫困人口梯度转移政策。  “两栖”农民  2009年的一天,开县城区陈永中家。  “你生意好不好?隔两天回来收一下麦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基层党建示范点、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在基层,有不少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都会打造一个示范点,既是供上面检查时看的样本,同时也供本区域内参照学习。  有些时候,这些示范点,还是由当地的领导亲自操刀打造而成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有一个镇的党委书记,集中了几百万元资金,迅速在一个村里建起了一个“示范点”。  这个“示范点”围绕一个村的主干公路而建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那么,从出现人类开始到现在,地球上总共出现过多少人呢?   这个问题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无法回答。对人口学家来说,这也是个让人绞尽脑汁才能计算出大概相近数字的问题。因为从公元5万年前有人类开始,99%的人类史是没有人口数据调查统计的。   无据可查,那不就意味着人口数据永远是一团理不清头绪的乱麻了吗?不,还是有很多国家的人口学家对地球上总共出现过多少
您会喝水吗?
睡眠与失眠  王芷沅
小林斗盦  小林斗盦(1916—2007年)本名庸浩,字斗盦,亦字斗庵,后以字行。生前任全日本篆刻联盟会长、中国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为当代日本书法篆刻艺术泰斗。  小林斗盦似乎是为了艺术来到这个世界的。他艺术生涯的开端,正是近代日本书法篆刻领域重建古典与追摹晚清新风交互激荡的时代。因而,他的艺术成就与他对于古典的坚定抱持和发扬紧紧相连。小林斗盦的艺术道路  1916年2月,小林斗盦出生于日本崎玉县
人勤春來早 战疫战贫忙
在日本首都东京,如果你想临时凑合一晚,又不想多花钱,除了胶囊旅馆,现在又多一个选择:日本连锁茑屋书店新开的东京新宿分店开辟通宵住宿区域,名为“茑屋书店公寓”。  日本新聞网站“火箭新闻”报道,茑屋书店新宿店24小时营业,旨在为希望逃离都市嘈杂的消费者提供一个“安静的天堂”。书店地下一层设有米酒吧。三层有一家星巴克咖啡店,消费者可以在咖啡店喝咖啡,也可以把咖啡端至4楼“联合办公”区域。这一区域配备打
谈谈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
“我行将就木,”他艰难地说,“我对自己与花朵、昆虫和星辰相伴的命运无所抱怨。在一切都如梦幻般流逝的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非我所愿。万物、生灵与人心终有一死,我并不为此感到惋惜。万物终将消亡固然是一种不幸,然而它们的美,一部分亦正在于此。”  “令我无法释怀的,乃是万事万物无不独一无二。从前,我确信自己从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获取了一个无法复现的启示,这一点构成了我隐秘的歡愉中最明了的乐趣。如今,我在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