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受到大力推崇。虽然当前仍以考试作为判定学生学业水平的依据,但素质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里,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培养能够学生要遵守道德、法律,还对学生进行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德育教育。这种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可以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德育教育;积极心态;民族自信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或是心理,学生都正发生着改变。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这一时期的作用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三观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误导了学生,那将很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偏差。因此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如今的社会和平安定,没有硝烟,没有战乱,正是由于这份安宁,很多人都淡忘了国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部分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越来越淡薄。初中正是养成思想观念的阶段,身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这是进行德育教育时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上的内容为课上教授的重点,以“学”为中心,没有重视到德育教育。如今社会需求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兼具的全方面人才,因此教师应将“学与德”作为教学时的中心,培养具有爱国心的青少年。
例如,在每周一的早上,学校都会要求全体学生整队集合去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所有师生一同观看升旗手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这是庄严的活动,可是有些学生不以为然,在全体唱国歌时不张开嘴一起歌唱、行注目礼时眼睛不看国旗等。这些行为充分表现了这些学生缺失爱国主义精神,是道德方面不够完善。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做到德育的首要任务便是要讓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尊重国家与党。于是,在教授八年级上册“践行公共精神”这一部分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爱国色彩的短视频,以此来让学生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二、培养民族自信心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是近年来道德与法治的热点。我国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网络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难免会使学生受到影响,从而忽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任课教师,在进行文化自信的授课时,可结合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文化自信的影响与地位,加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例如,我校曾举办了一次“传承文化有我在”的活动,学生可以提交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剪纸等在校内进行展示,周末时还会有书法教师在多功能放映厅教授书法,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恰是为了普及书法知识,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在教授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节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起这些有关传承文化的活动,将切入点定为学生曾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以此引出本节知识点,让学生将活动感受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书上的文字,同时还能起到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三、塑造积极乐观心态
在2019年底世卫组织根据大数据调查的抑郁症报告中显示,全球有近3.5亿的抑郁症患者。这个数目逐渐庞大不禁引起人们思考,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人数也在不停增加。跳楼、自杀的案例经常占据网络热搜,究其根本正是由于这些未成年人心灵脆弱,经受不起打击,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所导致的。在德育教育中,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项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正是像花朵一样美好的年纪,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而不是逃避。
例如,在临近中考时,很多学生由于紧张、压力大而影响睡眠,进而影响第二天的上课状态。教授到九年级下册“未来在召唤”这一节时,我向学生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压力来自于中考,一遇到复习中的难题就很容易陷入紧张的情绪。我告诫学生适度紧张是有利于复习的,但过度紧张就会影响自身了。接着,我向学生播放这节的PPT,PPT中描述了大多人经历中考后的人生转折点,比如:高考、大学毕业等。学生在看PPT的同时,我让学生放松心态,告诉他们人生不止于中考,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人生中每一个转折,大到找工作、小到一道数学题。在课上我对学生进行了充分鼓励,并借助教材上的题目劝勉学生,未来在召唤他们,要不遗余力地向前冲。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的结果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举一动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代,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事例扩大学生的见识,强化学生的意识与修养。
参考文献:
[1]方彩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
[2]魏国栋.把德育教育作为初中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J].发展,2012(10)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德育教育;积极心态;民族自信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或是心理,学生都正发生着改变。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这一时期的作用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三观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中误导了学生,那将很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偏差。因此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如今的社会和平安定,没有硝烟,没有战乱,正是由于这份安宁,很多人都淡忘了国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部分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越来越淡薄。初中正是养成思想观念的阶段,身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这是进行德育教育时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上的内容为课上教授的重点,以“学”为中心,没有重视到德育教育。如今社会需求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兼具的全方面人才,因此教师应将“学与德”作为教学时的中心,培养具有爱国心的青少年。
例如,在每周一的早上,学校都会要求全体学生整队集合去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所有师生一同观看升旗手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这是庄严的活动,可是有些学生不以为然,在全体唱国歌时不张开嘴一起歌唱、行注目礼时眼睛不看国旗等。这些行为充分表现了这些学生缺失爱国主义精神,是道德方面不够完善。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做到德育的首要任务便是要讓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尊重国家与党。于是,在教授八年级上册“践行公共精神”这一部分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爱国色彩的短视频,以此来让学生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二、培养民族自信心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是近年来道德与法治的热点。我国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网络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难免会使学生受到影响,从而忽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任课教师,在进行文化自信的授课时,可结合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文化自信的影响与地位,加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例如,我校曾举办了一次“传承文化有我在”的活动,学生可以提交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剪纸等在校内进行展示,周末时还会有书法教师在多功能放映厅教授书法,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恰是为了普及书法知识,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在教授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节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起这些有关传承文化的活动,将切入点定为学生曾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以此引出本节知识点,让学生将活动感受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书上的文字,同时还能起到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三、塑造积极乐观心态
在2019年底世卫组织根据大数据调查的抑郁症报告中显示,全球有近3.5亿的抑郁症患者。这个数目逐渐庞大不禁引起人们思考,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人数也在不停增加。跳楼、自杀的案例经常占据网络热搜,究其根本正是由于这些未成年人心灵脆弱,经受不起打击,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所导致的。在德育教育中,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项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正是像花朵一样美好的年纪,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而不是逃避。
例如,在临近中考时,很多学生由于紧张、压力大而影响睡眠,进而影响第二天的上课状态。教授到九年级下册“未来在召唤”这一节时,我向学生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压力来自于中考,一遇到复习中的难题就很容易陷入紧张的情绪。我告诫学生适度紧张是有利于复习的,但过度紧张就会影响自身了。接着,我向学生播放这节的PPT,PPT中描述了大多人经历中考后的人生转折点,比如:高考、大学毕业等。学生在看PPT的同时,我让学生放松心态,告诉他们人生不止于中考,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人生中每一个转折,大到找工作、小到一道数学题。在课上我对学生进行了充分鼓励,并借助教材上的题目劝勉学生,未来在召唤他们,要不遗余力地向前冲。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的结果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举一动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代,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事例扩大学生的见识,强化学生的意识与修养。
参考文献:
[1]方彩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
[2]魏国栋.把德育教育作为初中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J].发展,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