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深度决定影响力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nking34875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经济报道 深度 影响力
  
  新媒体对传统平面媒体带来的冲击日趋显现,新媒体快捷、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海量的信息,使得平面媒体抢占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的努力变得更加艰难。平面媒体尤其是党报,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厚”(深度)制“后”(新闻滞后),坚持以深度取胜。当前,很多媒体的经济报道缺乏可读性和影响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深度,充斥版面的经济报道多为经济工作、经济成就的宣传,缺乏对经济现象、热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发展趋势前瞻性的把握。因此,做好做精经济深度报道成为各媒体提升经济宣传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深度取决于把握大局的高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报道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读者关注的焦点,受众呈爆炸式增长。各媒体经济新闻占据的版面和时段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自去年以来,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新闻更是各媒体争夺受众的主角和“卖点”。
  然而,在经济新闻一片繁荣的背后,读者对经济新闻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缺乏深度”成为许多读者对当前媒体经济新闻的总体评价。那么,经济报道如何才能做到有“深度”、有看点呢?笔者认为,经济报道的深度首先取决于采编人员把握大局的高度。
  俗话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经济报道选择题材的角度和高度,决定了经济报道的深度,采编人员的大局意识、知识储备及采访作风决定了其报道的视野,能否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否对某一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这与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经济学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一些媒体的经济记者不能从全局的高度、世界眼光、全国视野来写经济新闻,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把握,二是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尤其是经济学理论知识匮乏,缺乏对经济现象、经济事件、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理论水平和多重视角。正因如此,当前一些媒体把经济新闻写成政府部门或行业、企业的工作总结,等同于经济宣传,罗列数据、堆砌术语,枯燥乏味、难以卒读,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深度经济报道不多。
  《经济日报》有个名栏目“每周经济观察”,之所以能受到广大读者和经济界人士的充分好评,主要因为该栏目刊发的这些经济时评对经济现象和经济热点的观察有深度、有前瞻性。有人评价“每周经济观察”是“总理话题、百姓语言”,其主笔阎卡林是“以政府官员的眼光,经济学者的专业素养和一个记者贴近百姓的生活视角,对我国宏观经济中的高精尖问题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进行有力地报道、分析和述评,事实充分,结论中肯,见解独到”。由此看来,有深度就有影响力。
  深度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
  经济报道的深度不同于言论或理论的深度,而是以鲜活事实和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剖析,通过事实来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所以,经济深度报道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现象或重大经济事件,是政府关注的经济热点。但要抓住这些热点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所以要写好深度经济报道,记者不仅要站得高,还必须视线下移、重心下移,切实改进采编作风。“深入成就深度”,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记者才会有敏锐的眼光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才能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去发现热点、找准焦点,才能对一些经济现象和热点问题做出深刻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
  有一份深入便有一份收获。有次笔者去皖南国营茶厂采访,发现正值春茶上市季节,很多茶场生产并不红火,茶叶交易市场更是冷冷清清,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于是便放弃了原来的采访计划,在皖南茶区农垦四个国营茶厂连续采访两天,与茶场领导、工人和当地茶农、茶叶经销商交谈,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最后写了篇调查报告《国营茶厂为何不再风光》,从体制机制、政策限制到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国营茶场解困途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国营茶场茶叶销售难的问题大为改观,为国营茶场的解困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深度体现在报道的前瞻性上
  思想性和前瞻性是经济新闻的支点,更是经济报道挖掘深度、提升影响力的前提。经济新闻没有思想就没有深度,没有前瞻性就缺乏影响力。所以,有人说,在经济报道中,新闻事实是船,思想是帆,角度是源泉,只有三者兼备才能“扬帆起航”,才能打造出有深度的新闻精品。
  如何做到有思想性和前瞻性?这就要求记者能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准确理解宏观经济政策,透过经济现象揭示发展本质,做到反映现实,通彻过去,预示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经济领域的新举措、新成果不断涌现,经济生活中新现象、新热点层出不穷,记者编辑不仅必须以专业的视角及时准确地报道这些重大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更要告诉读者为什么,会有什么影响。■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郜磊
其他文献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在经营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科学且高效地提升自身的发展竞争力,更好地优化财务管理成效,这一切都依赖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
3岁的时候,你会数1、2、3、4了。  6岁的时候,你能数到100了,这时你上了小学,经常得100分。  12岁的时候,你上中学了,再没得过100分,很怀念以前上小学的日子。  18岁的时候,你中学毕业,上了大学你发现60分就好,100分有点奢侈浪费,而且你发现59分和60分差距是如此之大,谁要是考了一次59分,大家都会说他“点儿背”。  22岁的时候你毕业了,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1500块,转正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21世纪,各项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业经济已经朝着知识经济的方向转型,一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当前社会各项经济体制
【摘要】2008年6月发生在贵州瓮安县的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震惊全国。由这个事件引出的“俯卧撑”这个词语也随之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俯卧撑”一词的流行对整个事件的大范围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所公开的信息的公信力和说服力也因此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瓮安事件 俯卧撑 政府信息传播 负效应    贵州省政府于2008年7月1日就“瓮安县6·28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
综述了中国茄科(Solanaceae)主要栽培植物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和烟草等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系的分类研究概况. 总结了青枯病病原菌侵染过程、青枯病主
一个人来到世间,就仿佛来到一间藏书阁,四壁琳琅,举目皆书。身在其中,随手翻来看看,精彩得令你目不暇接。  我想作为男人,也许就像这里的书籍一样,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英俊的男人犹如一本精装的書籍,封面典雅,装帧精美。无论其正文内容如何,却是能够抓住读者的第一视线。待到仔细翻阅时,或大呼上当,或心悦诚服。但翻阅的那一刻,心情总是美滋滋的。  高深的男人犹如一本辞海,其厚重令人望而生畏,想一阅,必得
赫鲁晓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应该说,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死后的墓碑所显示的那样,是“黑白相间”的,他既做过一些好事,也犯有严重错误。  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随意发挥,鲁莽行事,落下许多笑柄。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件事情。一是他脑子发热,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信口开河,扬言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后来则不断地进行辩解,到1963年,他在接见美国资本家时承认:
雖然我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但还是有一些朋友的,偶尔会接到他们邀请饭局的短信。这些短信构思得很奇特,读起来特别的有意思!    1、某朋友的生日宴会   “你知道我今年多少岁吗?你一定不知道吧!你不必感到脸红,也不必感到内疚,因为这都怪我!好了,今天晚上六点,在某某饭店,我请你吃个便饭,你务必要来,因为届时你将会得到一个最真实、最确切的标准答案!”    2、老同学聚会  “一眨眼,你我都变老了!
“势利”是个不大光彩的字眼,几千年来总在国人的耳畔回响。“势利眼”、“势利小人”似乎无处不在。为何我们讨厌势利,又下意识地在权贵、金钱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在强势者面前少了些底气,却在弱势群体面前顾盼自雄?我们应如何面对势利?    势力好像是说咱无权无势的小人物的,但历史是“势利”的,总是牢牢记住一些大奸大恶之人;社会是“势利”的,总是让人“人往高处走”,去过“上流”的纸醉金迷,却不停留下来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