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蒹葭》中对“伊人”的诠解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蒹葭》的内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情诗,抒写思慕所爱之人却难以亲近;也有人认为是访贤之诗,叙写对隐居水滨贤士的怀思。诗的题旨所以纷歧,跟诗中的关键词“伊人”含意笼统、指涉模糊有关。《蒹葭》一篇,“所谓”一词,是已有指称,“所谓伊人”,是作诗者所指称者熟悉知晓,只是当时知道,后世无从知晓,遂生不同猜度。“伊人”并无确指,可以指异性的情人,也可以指同性的朋友,可以指贤臣,也可以指明主。本文就“伊人”的诠解分为四种:西周遗民、贤人隐士、意中人,经笔者考证的《蒹葭》一诗时间与背景后得到的结论,倾向于“伊人”是为贤人隐士。
  关键词:诗经;蒹葭;伊人
  一、前言
  对《蒹葭》中“伊人”一词,古今推测甚多,自汉代始各家对《蒹葭》诠解之异说甚多,“伊人”之推测,关乎本文旨要分析。毛、郑认为《蒹葭》是刺秦襄公之诗,这是对《蒹葭》的第一种诠释。自毛、郑刺诗之后,朱熹一系的《诗经》的诠释者,认为《蒹葭》是求贤之诗,两派诗旨解说造成差异,《诗经》诠释的差异不应该从谁比谁的诠释“更好”的优劣角度进行评价,应该要从因为“诠释意图”不一样,因而形成“不同”诠释方向的发展角度思考。
  《蒹葭》诗凡三章,章四句,句八字,共计九十六字,此诗在今日,常为学者释为思慕情诗,然本诗之主旨诠解,古来多有递嬗,初始时并非以思慕情致为基调,其中又有种种演变。除“前言”外,下分四节,首先西周遗民之解,此说大致上偏向于视《蒹葭》为具有政治意图的创作,创作时间可能在秦襄公得地之后,为刺襄公诗。其次,解“伊人”为贤人隐士,贤人和隐士与秦襄公是否有关,异说甚多。第三节解“伊人”为意中人,“伊人”或可为女子,也可猜测其为男子身份。关于“伊人”的其他异说,此类异说往往从者一二人,证据多有不足,大多止于猜测,以下分别详述之。
  二、西周遗民之解
  据《史记》记载① ,秦国在周朝原为附庸,到秦襄公时,因以大夫领兵,替周家解救犬戎之难,作战有功,周平王东迁,襄公又出兵护送,平王因此封襄公为诸侯,并赐岐山以西之地。汉人认为襄公治理此地时,不用周家施之已久的礼教,而实行兵戎政策,以致周家遗民不服襄公。诗人鉴于礼教为治国之本,故遂作此诗刺之,希望襄公戒而改之。《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加以解释,则云:“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② 毛、郑两家是从地理立论,认为秦处周的旧土,理应有周人的尚礼的风教,可惜秦襄公却不能如是,所以为诗人所刺,认为《蒹葭》是刺秦襄公之诗。此类对《蒹葭》诗中“伊人”的诠释,指的西周懂得周礼的贤人。
  《史记》載秦襄公虽伐戎至岐,卻沒能取得最后胜利,文公继续伐戎,岐以西才归秦。郑《笺》云:“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两者所载明显有出入,《诗本义》 云:“然则当诗人作《蒹葭》之时,秦犹未得周之地,郑氏谓秦处周之旧土,大旨既乖,其余失本义,不论可知。”③ 倘若襄公未收复“岐以西之地”之前已经身亡,何来毛、郑刺襄公不循周礼之说?且犬戎伐周时,正值周王朝衰败之时,诸侯渐起,周礼伴随政治改變而渐趋于弛坠,西虢百姓受犬戎之害甚重,希望依附强有力诸侯,此时正是武装国家伐戎之时,周朝已处于极不稳定的环境中,谈修周礼根本不切合于国家紧迫之状态。
  三、贤人隐士之解
  郑玄认为“伊人”指“知周礼之贤人”,其《笺》云:伊当作糸,糸犹是也,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④ 后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引申,把“伊人”解释为贤人隐士,把全诗说成是渴求贤人、思慕隐士之意。此说认为该诗用比体,蒹葭苍苍,比喻周家的黎民。白露为霜,比喻周王的德政转变为襄公的霸政。所谓伊人,是指当时尚有西周的贤者,堪与襄公共图国事。在水一方,是说贤者隐于苍葭水湄之间,也就是隐逸于民间,可以求得。但如求而不合乎礼,则使求贤之路受阻而且遥远,所以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如能依礼而求,便与贤者逐渐接近,所以说: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里的“伊人”,指的是襄公所求所需的贤人隐士。宋代苏辙的《诗集传》、宋代王质《诗总闻》:
  明代丰坊《诗说》都赞成此说。
  其后出现有第二种诠解,认为这贤人、隐士或许是与秦襄公无关的。如朱熹《诗集传》里解释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认为不知贤人隐士具体所指,既然不知其何所指,“伊人”也未必与秦襄公所求之人了,其余也有各家说法赞同,明代朱善《诗解颐》、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都是将“伊人”作贤人隐士之解, 隐居于水滨,但不知贤人具体是谁,与今人之情诗说相比,求贤之说虽然无关男女之情,然同样具有一种思求情怀。
  四、意中人之解
  迄今认同《蒹葭》为“情诗”大多认为它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篇,多数把《蒹葭》归入爱情诗的学者,都认为“伊人”是女子。如闻一多《风诗类钞乙》将《蒹葭》归入“男词”一类,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⑤ 认为伊人是男是女无法确定,再有余冠英《诗经选》说:“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伊人”便是有女性和男性两种解释,“伊人”也有可能指一位被女子思慕的男子。根据《说文》“溯,逆流而上曰溯洄。溯,向也。水欲下,违之而上也。”“洄,逆洄也。”溯洄是逆流而上,溯游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当然阻力较大,所以三章分别写出追随的困难。毛《传》没有清楚解释《蒹葭》中的“从之”,郑玄说:“此言不以敬顺往求之,则不能得见。”可见郑玄把“从之”解作“求之”。《关雎》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汉广》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然《蒹葭》中,无论是“从之”跟随的意思或者是“求之”追求的意思,“伊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五、结论
  考辩西周遗民之解,毛、郑一派同司马迁所述《史记》存在时间矛盾,若将“伊人”解释为意中人,与也与秦地当时频频战争的背景环境不相符,也与〈秦风〉中其他正诗的创作意图相矛盾。而求贤一说,时间同背景并无矛盾,秦襄公作为“主人公”的行为求“伊人”,即贤人来帮助治理国家的行为,有十分之客观可能性。《小戎》美秦君政教之功,《终南》颂美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劝戒秦君要有明君的作为,《驷骢》美襄公田狩之武力,若《蒹葭》解释为诗人劝诫襄公求贤人以礼治国的意图,“伊人”解释为贤人,便与秦风中其他书写襄公的诗歌的内容有了紧密的联系,秦风中诗歌本来便比其他国风更具有政治意图,因此本文的结论更倾向于将“伊人”解释为贤人隐士。
  参考文献:
  [1]〔漢〕毛亨撰,[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武英殿十三經注疏》本。
  [2]〔宋〕歐陽修,《詩本義》卷4,《四部叢刊》三編「經部」。
  [3]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
  注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2,页178–179。
  ②[汉]毛亨撰,[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注疏》(台北:艺文印书馆,2001年,影印《重栞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挍勘记》本,第2册) 。
  ③[宋]欧阳修,《诗本义》卷4,页 5。
  ④〔汉〕郑玄,《毛诗笺》,见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页 587。
  ⑤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页344–345。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逐渐减少,然而教师的暴力语言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教师的语言暴力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它具有长期性、隐蔽性、伤害性、迟缓性、扩散性等特征,对学生的危害可能会影响终身。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教师暴力语言的危害,并提出了消除教师暴力语言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心理伤害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语感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关键词:浅谈;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期刊
摘要:领导力是通过互动方式影响追随者的过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全面关心、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其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与培养班主任领导力是每位班主任的迫切需求与基本要求。了解班主任领导力的三个基本特征,能使教育教学过程更科学,能使班主任工作更加从容。  关键词:班主任;领导力;基本特征  一、预判特征是班主任领导力的基础  所谓预判,通俗地讲就是打好提前量,对即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学生家长会为案例,围绕创新家长会实践模式这一主题,探讨了将赏识教育元素融入家长会具体活动的对策与方法,旨在灵活召开方式,丰富会议内容,推进家校合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家长会;赏识教育;实践活动  家长会,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实践性工作。为进一步构筑家校合作平台,以便家长能全方位了解孩子前阶段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也让家长能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及时调整教育方
期刊
建模思想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特别是一些习题的处理上,我们经常会根据题目思想建立物理模型,然后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其中极值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是常见的一类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如果能把一些数学模型应用到物理中去,处理此类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求解极值过程中实际物理过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学的作用,进行数学建模,求解数学极值,从而转化为物理问题的极值。数学建模
期刊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班主任中途接手新班级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人说,中途接班就好比是后妈上任,师生双方适应的好是大家共同的期望,一旦无法适应则会出现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叛逆、教师职业倦怠等状况。如何更好地管理新接手的班级成为了众多继任班主任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本文作者总结自己多次中途接班经验,为大家在接手新班级提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中途接班的班主任们较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促进班集体建
期刊
摘要:依据实际工作经验,首先介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而后分析目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依据问题形成原因,找寻有效性比较强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希望可以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及阅读效果做出保证,促使农村小学生走上一条全面发展道路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再守旧,必须推陈出新。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基本上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虽然学生也有比较多的练习时间,但大多是简单的、重复的、机械的训练,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而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其组织形式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功能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期刊
摘要: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学习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我们发展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有必要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显得非常必要。因为流行音乐更受学生喜爱,它们大多朗朗上口、曲调优美,促使音乐教育走向了多元化。教师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过程的简化,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选择流行歌曲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传统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教师教育的制度、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都在进行改革,推动了教师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教师教育;教育创新;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创新,特别是教师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