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为: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善于使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结构认识上进行探索,内化成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生各自的认识结构,这就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一、创设趣味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就采用了直观演示法、独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去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把圆柱学具展开后,认真观察、讨论。“经过你的观察,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意識。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指着自己的圆柱体演示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这堂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来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兴趣,老师提出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启迪着他们的探索意识,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创造性活动。国
  二、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
  以认识心理学家,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使他们建立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郭芳老师曾在《年、月、日》一课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布设计了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所提了问题去探究,去发现。如:教学如何判断平年、闰年时,通过“考考老师”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填二月份天数的特征表,让学生去探秘,去发现,“为何要加4”,学生根据老师设向进行探索,破解了老师的秘密武器,获得了闰年与4的关系,此时的学生个个就象打了大胜仗的土兵,激情高涨,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诱导分析、比较,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师还应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
  崔老师在讲判断平、闰年的方法时设计了一个游戏,说大、小月(说大月时,男生起立,说小月时,女生起立)当说到二月时,学生一个都不站起来,为什么呢?请同学解释不站立的原因,这一过程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平年、闰年与二月的天数有关。填二月份天数的特征表的练习中,发现了闰年与4的关系,弄清了看4年中为什么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有一外判断题的设计:平年是单数,闰年是双数,哪双数都是闰年吗?这些题的设计无疑对克服思维定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创造反思情境,培养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一堂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定义、公式的,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今后应该注意什么。”一个单元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本单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在知识链中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贯穿起来。”这样,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够使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课题:《与米罗游戏》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神的米罗艺术;《远古的呼唤》扑朔迷离的原始艺术的独特魅力;《绚丽的阳光》印象派画家作品中的若隐若现、含蓄的抒情气息迷人。让一个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在画面中运用艺术语言、情感語言和绘画技能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含义广阔而丰富,感情思维比较复杂的艺术课题。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投入到诗情画意的情趣绘画过程之
期刊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表现,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全面、有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很多领域要想取得成就靠个人的单兵作战是行不通的,因此,互助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即合作式学习。小学数学《程课标准(实验稿)》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
期刊
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因此是一种重要的课型,能否上好复习课,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如何使复习课更有时效性使数学教师们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  一、数学复习课的目的和任务  (一)什么是数学复习课   数学复习课
期刊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美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对于器乐学习要求学生能乐于参于各种演奏活动,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成为记忆中最深刻的东西。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乐器进课堂”作为一
期刊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来源广,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若要求过高,只顾及少数尖子生的迅速发展,则必然会影响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情绪,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若总是片面强调照顾后进生,低要求、低标准,则既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代写职称论文作为教者,如何在课堂中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仔细想一想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就会感到着急:一名高中生,已学了近十年语文,却写不对一张请假条,表达不清一个意思,写不好一篇文章,读不通一段文言,提不出一个问题,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问题。汉语水平低下已不是个别现象,语言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硕士、博士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不仅出现在书报杂志、广告标牌和电视屏幕中,甚至频频出现在学位论文、学术著作和字典辞
期刊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以全民的终身教育为主要特征。一个人只有学会学习,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交际功能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  小学生语言的发展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一切知识,一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在学习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