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劳动与技术教学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在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时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活动。因此要提高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效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因地制宜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劳动课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及劳动教育。为便于教与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整合为系列课(同一年级的相似内容进行归类),合理调整顺序。
(二)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在劳动课教学中学生每上好一节劳动课,完成一项劳动任务,都离不开学生实践所用的材料,因此,教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教学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小学劳动课教材大部分内容属于乡土教材的范畴,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趋于合理性。
二、注重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质疑问难中创新。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创新个性。创新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问难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质疑。
(二)在合理想象中创新。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一些异想天开的学生,有时他们会提出一些荒诞离奇的问题,也不能打击他们,而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白圆其说。
(三)在动手操作中创新。教师要利用学生动手操作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灵手巧是聪慧的象征,动手又动脑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动手操作活动是劳动与技术课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而兴趣又是调动学生进行创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在学生实际学习环境中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
三、落实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教无定法,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在同一课程中,也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用哪种方法更实用呢?从它的编制特点来看,我认为“实践教学法”才是上好劳动与技术课的法宝。因为实践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堂实践是劳动实践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实践。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场所较小,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选一些活动量小、材料容易准备的内容。课堂实践的主要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使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劳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在家务劳动中实践。家庭实践是劳动实践中基本实践活动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劳动课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但是却不能进行课堂实践。确切地说,是不能使全体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三)在生产劳动中实践。生活实践是劳动实践基本实践活动的升华。课堂实践、家庭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它的实践活动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需要几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整合开发教学资源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灵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探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针对课型的差异,设计教学结构,选用教学方法,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创新精神、落实动手实践等手段,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智能、技能、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才。
(责任编校:宾定波)
一、因地制宜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劳动课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及劳动教育。为便于教与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整合为系列课(同一年级的相似内容进行归类),合理调整顺序。
(二)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在劳动课教学中学生每上好一节劳动课,完成一项劳动任务,都离不开学生实践所用的材料,因此,教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教学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小学劳动课教材大部分内容属于乡土教材的范畴,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趋于合理性。
二、注重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质疑问难中创新。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创新个性。创新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问难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质疑。
(二)在合理想象中创新。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一些异想天开的学生,有时他们会提出一些荒诞离奇的问题,也不能打击他们,而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白圆其说。
(三)在动手操作中创新。教师要利用学生动手操作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灵手巧是聪慧的象征,动手又动脑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动手操作活动是劳动与技术课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而兴趣又是调动学生进行创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在学生实际学习环境中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
三、落实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教无定法,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在同一课程中,也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用哪种方法更实用呢?从它的编制特点来看,我认为“实践教学法”才是上好劳动与技术课的法宝。因为实践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堂实践是劳动实践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实践。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场所较小,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选一些活动量小、材料容易准备的内容。课堂实践的主要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使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劳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在家务劳动中实践。家庭实践是劳动实践中基本实践活动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劳动课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但是却不能进行课堂实践。确切地说,是不能使全体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三)在生产劳动中实践。生活实践是劳动实践基本实践活动的升华。课堂实践、家庭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它的实践活动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需要几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整合开发教学资源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灵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探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针对课型的差异,设计教学结构,选用教学方法,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创新精神、落实动手实践等手段,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智能、技能、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才。
(责任编校:宾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