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课堂的创建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关于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初中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经过几年来探索,我总结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一、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是由我们教师决定的,我们应如何让学生有一种美好的课堂感受呢?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于是在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教材内容、生活、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和谐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她们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引发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能否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全面、准确的分析。学习的过程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学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因此,精心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合作需求的教学活动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
  
  三、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他们深切地感悟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让语文回归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离开生活,语文将会枯竭。同样,让生活走进语文,因为生活也离不开语文,语文的作用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工具。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架起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时,学生才能感觉到语文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在语文教育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语文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做到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并语文地理解问题。既重视语文的背景和语文的应用,也注意语文的抽象过程和证明;既强调现实基础,又重视逻辑思维;既密切注意语文的外部关系,也充分体现语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总之,实现“生活化”和“语文化”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理念,也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四、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它要求学生从“思考的我”到“我的思考”完成一个轮回,从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是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也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感悟的课堂应该能够让学生感悟方法、感悟过程、感悟差错、感悟旧知。
  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们有收获也有迷惘,有幸福也有辛苦。我们深知: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改革尤其如此。继承性较强的教育需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需要不断的反思调整、循序渐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新课程下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艺术,让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正>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并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引擎。考察日本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中的教训,对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来说不无启迪。 基础研究薄弱
《闺塾》又名〈春香闹学》,是编人中学教材中为数不多的戏剧名段。它出自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第七出,写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了杜丽娘以后嫁人,能够知书达理
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老旧社区无论是在物质层面、功能模式还是环境空间等方面,均已不断落后老化,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使用需求,内部问题日益突出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规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内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愿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语文老师的第一堂作文课就是培养学生的写
<正> 《错斩崔宁》Ⅲ(《醒世恒言》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是一部宋人话本。《十五贯》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朱素臣在错斩崔宁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传奇名作。
会议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爱情方面的作品比较多,而主要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作为心理和生理日渐成熟的高中学生,究竟是如何看待这类作品的?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讲解这类题材的作品?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思索的问题。    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的基本情况    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保留一些传统的优秀篇章外,新选编了一些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文章,而其中涉及爱情题材
现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并且推动了林业育苗技术的变化。在新的育苗理念
【正】 一、一个人所共知的客观规律“发展农业要依靠科技”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目前,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增长中的作用,已从20世纪初的20%提高到了60~80%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增加碳汇)是国际公认的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在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