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话养生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养生方面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开篇即有养生秘诀:黄帝问歧伯:“上古之人都能活到超过百岁而不衰老,现在的人刚过五十就衰弱无力,这是因为时代不同昵,还是人们不懂得养生呢?”。歧伯回答:“上古之人都懂得养生之道,他们效法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活到百年才离开人世。”中国活到年数最大的彭祖,据说有七百多岁,夫人有四十余人,子女有五六十之多,一生的养生原则也同《黄帝内经》很相似:“少好恬静,不趋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身,治身为事。”
  西哲有言:认识你自己。我们自己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身,一为心,身为医学范畴,心为哲学宗教范畴,两者加起来,就是养生的全部。我们现在的教育在这两个方面几乎是空白,因而导致一代代人对自我世界的纯然无知,对自然精神(古人称天地精神),更谈不上了解与认识了。古人所向住,所毕生努力的天人合一的理想世界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因此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就是分裂,身的分裂,身与心的分裂,身与自然,包括心与自然的分裂,这一切都来自我们对身心世界的无知,来自我们对自然的无知,其结果就是我们背叛了华夏民族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理想是可以贡献给世界的,唯天人台一,世界才能真正地太平,所以说,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人三者的和平相处。
  7月阳历23日大暑,大暑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在此期间,养生的奥秘天他,惟“心静”两字,心静下来了,才有凉的可能,才有省思的空间。心静两字在此时代虽然很难做到,就像陶渊明在他那个大伪斯兴,同样是改天换地的时代做到“悠然”两字一样难比登天,但中国所有的养生奥秘全都在乎一心,心笃实了,心安静了,心清凉无烦恼了,这就是最高级的养生,惟有养好了心,才有可能养“生”,“生”之一字不仅仅是我们单独的肉体的生命,同时也是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大生命是真相,肉体生命只是一时之假相,惟真正笃实地养生静心的人才知大生命的可贵与难觅。
  养生中的“养”字也很深奥,“养”要菩养,养生的意思是“生”本来是有的,本来有的不能养没有了,养埋没了,养的意思是要把它保持住,把“生”显现出来,“生”是大生命,是有超越个体短暂的现象生命意义的。不过,不管在何时代,“养”也是有条件的,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饮食环境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养”的环境,也就是说,外在环境太差了,而我们又不可能去深山老林,只能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心变成深山老林,只能劝慰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不能静心,那就是把“养生”当成了“养身”,还是没有懂得“生”的含义。
  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是《黄帝内经》里讲的“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中国的上帝不在天上,而是眼前活生生的自然规律,是四时的循环往复。古代帝王最隆重的礼仪是在每一年的特定时间里迎春、迎夏、迎秋、迎冬。春夏秋冬的来临刚好对应生、长、收、藏。这是古代帝王最伟大的地方,他们带领全民臣服,顺从于自然,甚至在性爱方面也顺天应时,顺应于春生、夏长、秋收与冬藏,冬天基本杜绝性爱,收敛,护持阳气。这种标准的中国式的生活在二十世纪随着西方文明的侵入而逐步减弱再减弱。今天我们违背的最严重的就是自然,科技实际是没有因果观的产物,我们虽以空调暂时逃过了最热的天气,但在某一天一定会以疾病来偿还我们没有消受下来的炎热。
  我由此而想起了扇子,扇子是一种优雅而又环保的存在,存在时间已经有上千年之久,现在的空调像一个怪物,只用几根水泥钉,吸附在墙上,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压缩机,嗡嗡作响,不美观,也不安静。空调使大气温度增加,就像篮子消失了,塑料袋满中国都是。为了方便,我们造作了多少罪业。我鼓励少用空调而用扇子(或电风扇),犹如鼓励用篮子上街买菜而避免用塑料袋。空调没有人情温暖,现在的孩子很难再体会到父母给他们摇着扇子睡去的温馨,这古老的温罄随着空调的出现而消失。他们从小就要睡在空调房里,从小就要与空调病结缘。我小时候,同父母睡在凉床上,父母睡着时给我摇扇子的手落在我身上的时候,突然把我惊醒,父母又继续为我摇扇子。那时的夏天就这样度过。以后的孩子再也无福在这样的动作中去体会父爱与母爱了。人类的进步是祸,是福,真的一言难尽。
  现在夏天的一季长似一年,从夏天到冬天几乎不存在秋天的过渡,秋风吹不了几天就是冬天,四季如今在江南也变得很粗糙了,这也是几千年来所未出现的季节上的大变局吧。不过。自然环境虽在今天受到空前的破坏,但古人所说的二十四节气还是准确无误,准确到我们对古人只有五体投地的份。据古代历法。并总结五行学说,长夏应是小暑与大暑之间这一段,这一段也是整个夏季里最热的时间,古人有很多消暑方法,现代人也有很多,我总结了几点:
  1、《黄帝内经》里讲的大暑的养生方法有三,一是夜卧早起,二是无厌于日,三是夏暑汗不出者,秋成疟疾。
  2、有专家指出,大暑间最佳的养生与消暑的方法反而是以热抗热,比如经常洗热水澡,虽洗时较热,但洗完之后竟是透心地凉,再有就是泡热水脚,脚虽离心脏最远,但同时也是人的第二心脏,因脚上有身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脚上有最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因此用热水泡脚是最佳的大暑时期的养生方法。
  3、大暑之时湿气犹大,应多吃苦东西,苦能燥湿,苦瓜、苦菜、苦荞麦,皆可多食。惟不可多食冷饮,伤人阳气。西瓜亦不宜冷冻后再食。
  4、李时珍曾经说过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加入粳米一并煮粥是大暑的最佳养生饮食,另,冬瓜粥、荷叶粥亦可退暑。
  5、大暑之时头昏脑热,宜多吃生姜,古人云姜通神明,但要掌握好时间,宜在上午和中午,晚上千万不可食,晚食生姜犹如吃砒霜。
  6、大暑养生之要乃为对心脏的保护,《医学源流论》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昕命于心,故为君主”,当多吃红豆,因大暑对应于五脏中的心。多吃红豆可以养心。另,嵇康也有“调息静心,如冰雪在心”的越暑方法。
  7、明代张潮在其《幽梦影》里说:“夏宜读史,其时长也”,读史亦为养生方法一种。佛教有一段修行时间叫结夏安居,从每一年的阴历4月15日开始至阴历7月15日结束,三个月时间呆在屋子里修行,不出门,因为春夏之时,道路上蚊虫蚂蚁太多,不能再外出,以免践踏伤生,所以只呆在屋子里修行,即养自己之生,亦养其他生命之生。依此看来,我们在大暑之时,不仅要养自我之生,亦要养环境之生,倘若只养自我之生,不养环境,自然之生,我们所养出来的自我之生,也是短暂的,毫无意义。
  行文至此,一句话,自然得不到敬重(指身体),儒释道的精神(指心)不能重回华夏,养生只是一句空言。
  养生实际是一种秩序,宏观与微观得兼顾。养生是慢下来,不再是高速公路。养生实际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恢复我们的本性,而本性犹如我们的生母,最本质,最究竟的养生乃是对这一生母的寻找。
  改变,当从这里开始,否则,大暑(夏天)将日趋危险。
其他文献
她,消失了50年,像从地球上蒸发了一样,没有人再见过她的踪迹。而50年后,她又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那种王者风范即使是隐藏在幽闭的森林中都显示着毋庸置疑的权威,她就是森林最年长的老者一大树杜鹃。    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有一个巨大的直径1.3米的树干圆盘标本,这种植物是云南高黎贡山的“植物猎人”弗瑞斯特令欧洲植物界最为震惊的发现。在这个圆盘标本之后,她仿佛突然间从地球上蒸发了一般,50年间
期刊
寿山、青田、昌化、巴林者,中国之四大名石也!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四大名石石体上有纹盘旋如龙行水,细品味,轮回腾挪间凝结着中华数千年历史堆积冲刷而成的华美,熠熠生辉,有着水一样动人的柔润光芒。  四大名石石性天生是山,无论在造型工艺上再怎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迷磊落的本质到底是山之精粹。  按照矿物学上分类,寿山、青田、昌化、巴林这四种因原产地而得名的石材,皆属于彩石。硬度都在3-4左
期刊
在西方现当代的经典音乐形式中,爵士乐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低得可怜。北京、上海一直以来演绎着中国爵士乐的双城记,但上海如今的爵士乐氛围与上世纪30年代十里洋场浓厚的爵士乐文化相比,显然退步了很多;京城的爵士乐自领军人物刘元在上世纪80年代单枪匹马开创出一片天地,若干年后,依旧只能停留在酒吧音乐的常态。  北京九门国际爵士音乐节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四届,每年音乐节期间都会聚集一批新老爵士乐迷。尽管群众基础在不
期刊
摘 要 就可可种质资源在起源、分布、传播、分类、鉴定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可属植物有22种,仅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大花可可(Theobroma grandiflorum)用于栽培。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其分类研究经历了传统形态学划分的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遗传类群到现代分子标记划分的Maran~on、Curaray、
期刊
十几年前的京城里,也许你曾撞见过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你当然不会留意,他正满世界寻摸一处演出剧场:也许你还曾接到过一通莫名其妙的电话,邀请你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四楼礼堂观看一出莫名其妙的话剧《等待戈多》,这是年轻人和他的创作团队在票卖不出去的情况下采取的招数;甚至在大学校园里,说不定你还有幸聆听过一次激情澎湃、深得人心的演讲,但演讲者还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这个时候,你会重复一遍他的名字——孟京
期刊
位于四川大渡河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的大瓦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孤峰状平顶山,山顶面积2400多亩;由古生代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玄武岩、白云岩构成整个山体。尽管通往大瓦山的路途艰险,但沿途风光却十分迷人,从天而降的瀑布、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登上山顶,峨眉山、贡嘎山、瓦屋山尽收眼底,更有朝晖落霞、云海雾涛:南岸即为大渡河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这是一篇来自一个七十年代生人关于大瓦山的半私
期刊
劫是万物生息的时间段;  劫是经历生死的过程;  劫是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劫是发生关系的瞬间。
期刊
青年时那个煊赫一时的政界新星刘德扬,如今以书画家这样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继续着人生同样的精彩。他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文追求与心境相接,在越来越浮躁的现代社会里孤独而固执地捍卫着一种正在逐渐消失的美。    错位的命运    把画面倒回四十多年前的成都,头上扣着“黑五类”帽子的“流浪痕”牵着年幼的六儿子。漫步在夕照中的小天竺。拥挤的街巷和错落的瓦房,用一种诡异的苍凉感拖慢了两人的脚步。在一排房屋前面,流
期刊
第一次与荔枝的“艳遇”还要追溯到15年前。冰水里泡着一堆或红或褐的圆球,全然没有想象中那种与“一骑红尘妃子笑”相称的高贵。至于味道,就像拼命加糖的汤圆,除了甜味惊人,无一可取之处。关于“水果之王”的遐想在一瞬间被击得粉碎。以至于,后来每每看到咏叹荔枝美味的词藻,都怀疑它们有广告之嫌。直到半个月前,第一次在荔枝林中品尝了新鲜果实,这种想法才有了改观——原来荔枝真的是香的!  转瞬之间,又开始同情北京
期刊
2008年,台湾爵士歌手王若琳凭借《Starf From Here》横空出世,到其第二张专辑《Joanna&王若琳》在内地各大城市热卖,似乎标志着爵士乐在华语主流乐坛已初露峥嵘。反观内地,刘元、孔宏伟等一批爵士乐领头人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在京城的小圈子里默默输出着本土最好的爵士乐,并试图慢慢培养、引导国人的审美习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二十年之功,却抵不上这个小姑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