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文学常识的前提下,建立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其中诗歌的教学最能够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推动他们将自己真正融入到诗人的感情中。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巧妙地为学生解读诗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语文;初中;学生
一、 精彩导入,激发想象
导入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诗歌情感的氛围,以问题情境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着教师的引导感受到诗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在日本留学时所创作的一首近代抒情诗。整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读起来会使人感到一种静谧恬淡的色彩。诗人望着满是繁星的夜空,将它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进而又把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市上闲游,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思索、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在导入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同学们,望着夏夜繁星满天的夜空,你会联想到什么?请把你们想到的与其他同学自由讨论,并积极发言。”于是学生们立即投入到对夏日星空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会想到中国的牛郎织女,有的学生会想到西方的十二星座,还有学生会想到已经故去的亲人,变成夜空中的一颗星星。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夏日夜空的幻灯片,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进入新一课的教学。“有一位诗人,当他望向夜空时,将漫天繁星想象成街灯,將夜空想象为街市,那么,在这个街市里,会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诗歌,一探究竟。”
借助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思维发散开来,尤其是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们会进行认真的思考。在问题导入中,教师不必过于详细地展开,只需要发挥到问题引导的效果即可,使其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这对诗歌教学非常重要。
二、 指导朗读,精细鉴赏
说到诗歌,不得不提到朗读与鉴赏,这是诗歌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经典的教学环节。初中生在朗读诗歌时,往往对节奏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理解时也会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朗读,从朗读中快速把握主题,为接下来的鉴赏做好铺垫。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所创作的在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当时诗人正处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主要歌颂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中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进行比喻,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前,先让学生自主划分好节奏。而后教师再给予纠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其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朗读时可以更好地读出饱满的情感,教师应为学生详细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1938年10月,我国武汉被侵略,诗人艾青和当时文学界的很多人士都被迫撤出武汉,聚集于桂林。当时诗人对其地是万分不舍的,所以怀着满腔的挚爱与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写下了这首诗。”同时播放名家朗诵录音,供学生参考学习。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情感把握不到位时,比如诗歌的最后一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师应反复示范,读出低沉、压抑、不舍之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时,可以从找出关键词、意象分析、对结构的认识三个方面来完成,从而更加准确地抓住诗歌主题。比如,诗歌中所提到的鸟的形象、为什么鸟儿要“嘶哑”地歌唱,诗的前6句与后4句的相接关系等。
朗读能够促进鉴赏,鉴赏也同样有助于朗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可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对诗歌的关键词、意象、结构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对诗歌的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 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诗歌与小说、议论文最大的不同在于意境的深刻性。语言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路径,而意境则是作者思想的升华,能够表现完整的内心世界。意境来源于意象,却又高于意象,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意境,才能领悟诗歌的精华之处,从而深切地理解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他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和现在。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按照先后的顺序承接的,对应着人的一生中四个阶段。在分析意境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直诉思乡之情,而是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诗歌的题目是《乡愁》,但纵观全诗内容,并没有直写一个‘愁’字,请问你们从哪里感受到了作者的愁苦呢?”学生们通过研读,可以发现诗人利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写乡愁,让乡愁成为可感知的事物,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立体。尤其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能够想象到凄清平淡的景色中,作者在坟前对已经逝去的母亲的深切哀痛与怀念,实际上更是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与向往。
意境分为实境和虚境,而余光中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抒情效果达到极致。当学生可以理解这些意境时,他们的联想和思维空间就会得到有效地拓展,从而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分析能力,给学生良好的方法指导,包括对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结构的把握,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诗歌教学。
作者简介:
徐仙云,云南省保山市,云南省腾冲第一中学。
关键词:语文;初中;学生
一、 精彩导入,激发想象
导入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诗歌情感的氛围,以问题情境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着教师的引导感受到诗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在日本留学时所创作的一首近代抒情诗。整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读起来会使人感到一种静谧恬淡的色彩。诗人望着满是繁星的夜空,将它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进而又把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市上闲游,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思索、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在导入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同学们,望着夏夜繁星满天的夜空,你会联想到什么?请把你们想到的与其他同学自由讨论,并积极发言。”于是学生们立即投入到对夏日星空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会想到中国的牛郎织女,有的学生会想到西方的十二星座,还有学生会想到已经故去的亲人,变成夜空中的一颗星星。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夏日夜空的幻灯片,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进入新一课的教学。“有一位诗人,当他望向夜空时,将漫天繁星想象成街灯,將夜空想象为街市,那么,在这个街市里,会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诗歌,一探究竟。”
借助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思维发散开来,尤其是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们会进行认真的思考。在问题导入中,教师不必过于详细地展开,只需要发挥到问题引导的效果即可,使其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这对诗歌教学非常重要。
二、 指导朗读,精细鉴赏
说到诗歌,不得不提到朗读与鉴赏,这是诗歌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经典的教学环节。初中生在朗读诗歌时,往往对节奏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理解时也会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朗读,从朗读中快速把握主题,为接下来的鉴赏做好铺垫。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所创作的在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当时诗人正处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主要歌颂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中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进行比喻,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前,先让学生自主划分好节奏。而后教师再给予纠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其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朗读时可以更好地读出饱满的情感,教师应为学生详细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1938年10月,我国武汉被侵略,诗人艾青和当时文学界的很多人士都被迫撤出武汉,聚集于桂林。当时诗人对其地是万分不舍的,所以怀着满腔的挚爱与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写下了这首诗。”同时播放名家朗诵录音,供学生参考学习。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情感把握不到位时,比如诗歌的最后一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师应反复示范,读出低沉、压抑、不舍之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时,可以从找出关键词、意象分析、对结构的认识三个方面来完成,从而更加准确地抓住诗歌主题。比如,诗歌中所提到的鸟的形象、为什么鸟儿要“嘶哑”地歌唱,诗的前6句与后4句的相接关系等。
朗读能够促进鉴赏,鉴赏也同样有助于朗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可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对诗歌的关键词、意象、结构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对诗歌的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 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诗歌与小说、议论文最大的不同在于意境的深刻性。语言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路径,而意境则是作者思想的升华,能够表现完整的内心世界。意境来源于意象,却又高于意象,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意境,才能领悟诗歌的精华之处,从而深切地理解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他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和现在。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按照先后的顺序承接的,对应着人的一生中四个阶段。在分析意境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直诉思乡之情,而是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诗歌的题目是《乡愁》,但纵观全诗内容,并没有直写一个‘愁’字,请问你们从哪里感受到了作者的愁苦呢?”学生们通过研读,可以发现诗人利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写乡愁,让乡愁成为可感知的事物,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立体。尤其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能够想象到凄清平淡的景色中,作者在坟前对已经逝去的母亲的深切哀痛与怀念,实际上更是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与向往。
意境分为实境和虚境,而余光中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抒情效果达到极致。当学生可以理解这些意境时,他们的联想和思维空间就会得到有效地拓展,从而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分析能力,给学生良好的方法指导,包括对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结构的把握,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诗歌教学。
作者简介:
徐仙云,云南省保山市,云南省腾冲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