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的研究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健康”,多数群体对它的理解是:“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的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就表明,健康在生物属性方面不单纯是指人没有病痛,而是强调人在气质、性格、情绪、智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表明,在校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患心理疾病率达到20%左右,而且从近几年的资料来看,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我国目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薄弱,心理承受力差,开展对他们心理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主要通过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来实行。根据国内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偏执、恐惧等几个方面,通过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逐步排除这些心理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的做法有:
  
  一、加强学校课堂体育的愉快教学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喜爱程度及其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不喜欢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像焦虑症,这类学生性格急躁,整天烦躁不安,做事没有头绪,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那么,针对这种学生我们体育教师可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或者患者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有趣的游戏或学生喜欢的跳绳、乓乒球、羽毛球等。教师对他们的教学要特别耐心,对他们的言谈举止尽量亲切些,给他们营造轻松、恬静的氛围,采用强度大、速度快、幅度适中的练习,让他们通过练习集中注意力,忘却紧张和烦恼,引导他们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活动后做足够的放松练习,方法因人而异,如:播放轻松悦耳的乐曲、闭目做深呼吸等,起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二、加强体育教学中的互助性
  实践证明,个体之所以为群体所吸引,主要是群体的认同、社会强化、竞赛刺激及参与活动等因素,那么,对于抑郁症这类性格内向、与同学交往少、不合群、反应慢、动作迟缓的学生,我们教师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主,女生则以健美操、集体舞为主,运动强度大小交叉,速度快慢交替,幅度大小相结合,内容应动作变化多,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他人合作去完成任务,让患者体验到与他人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好情绪。
  
  三、重视体育教学的规范性
  具有偏执心理的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往往过于偏激,不按现实与常规办事,其行动经常受到挫折,体育都有一定的规则,体育教学也有一定的常规,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这一点,并在一些小型的比赛中,让这些患者担任裁判,比如班与班的排球友谊赛、拔河比赛等,使患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执行规则、遵守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重视体育教学中项目的刺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就会产生,如果缺乏挑战,就会产生厌倦感。对于恐惧症这类胆小、怕羞、做事怕风险、上课发言不主动、回答问题不果断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惊险、刺激性的项目。如:溜冰、体操中的跳马,单杠、双杠等动作,练习中要求他们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迎接挑战,去战胜困难,克服胆怯心理,还有,在他们完成任务后要及时表扬,提高其兴趣,树立自信心。
  总之,随着现行对体育课进行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健康教育已融入到了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锻炼身体习惯的同时,又能掌握相关的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将生理、保健等科学知识分解,并巧妙地安排到每节体育课中,使学生真正受益,从而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415700桃源县泥窝潭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建立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但是,歧视、排斥,甚至侮辱后进生的现象依然存在,认为后进生“朽木不可雕也”,不管不问,让其坐在教室最后面而被人遗忘,从而使得后进生成为班级中“多余的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应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其实,这就是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后进生问题,大教育家的话给了人们很多的启迪,让人深思。
期刊
我从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就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然后请幼儿园小朋友说出这是什么。有的幼儿说是桔子,有的说是汽车轮子,有的说是妈妈扎辫子的皮圈,还有的说是游泳的一个救生圈……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人类的生活中想象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想象,人既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可能有什么发现。科学家的假设,设计师的设计,画家的绘画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改革,哪一样离得开想象呢?因而我们要给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在稳中有降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然而,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我常忽视这一点。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小班的数数活动,开始我引导幼儿点数实物,教幼儿用右手的食指从左到右一个一个地点数,数完后,数到是几就是几个。接着又让幼儿点数磁性小动物,大家点数时看起来没有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告诉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智潜能的开发。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意识、有个人愿望的人,是一个主观能动者。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是我们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发展性教学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要想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三点:    一、把句号改成问号,让学生“活”起来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而且能使学生在心情愉快、欢娱的情境中得到发展,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体育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本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是:重视心境、交往、民主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心境  体育课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良的心境会使人觉得云愁月惨、蜡烛垂泪,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心理学研
期刊
生活是人类生命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德育生活,因而也就有个人的生活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感受着自己的生活世界的苦与乐。每个人的生活世界又可以分为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教师更多是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引领着学生走向未来。学生生活在自己的现实世界里,对学校德育提供的各种可能世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教师的经验世界、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学校德育要求方向一致时,学校的德育
期刊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动态性   
期刊
在职业高中教育中,由于学生对体育认识不够,导致积极性不高,给上课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教”与“学”、“教”与“练”协同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掌握其基本技术技能,充分提高其运动水平,已成为现代体育教学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游戏源于劳动
期刊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上少不了运用 “批评”这种教育手段。怎样令学生易于接受批评而去改错,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应该进行批评和劝告。但是,在当今信息经济发达的社会,批评的方式一旦运用不妥当——粗暴的训斥、尖酸刻薄的数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批评产生反感,內心不服,甚至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教育效果就会变得甚微。那么,教师怎样批评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期刊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插曲:  一天,我正在讲课,突然看到一位男同学侧转身,对旁边的一位同学讲着小话,还用笔杆敲着桌子。我用眼神提醒他,他却视而不见。我便一边讲着课,一边走到他身边,示意他停止。可他依然摆出一副宠辱不惊的神态。我镇静了一下,不愠不火地说,“请你站起来。”也许我的语气不够严厉,也许有众人的“欣赏”,他半天才站起来。我好不容易取得了一点点成果。可是等我刚转身,他就一屁股坐下来。“你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