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从事小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传统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现已初见成效。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几点浅见。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一文,在生动有趣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严父慈母情深刻的体会与理解,这对严父慈母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教师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把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入情入境的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子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语文阅读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博览群书中品悟华夏文化意蕴的悠远深长,让我们教育事业者不断去探索语文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致力于提高我们农村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吧!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一文,在生动有趣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严父慈母情深刻的体会与理解,这对严父慈母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教师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把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入情入境的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子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语文阅读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博览群书中品悟华夏文化意蕴的悠远深长,让我们教育事业者不断去探索语文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致力于提高我们农村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