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一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0岁.因"双眼间断黑朦1月余"于2011年7月6日以"双眼视乳头水肿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双眼黑朦,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每次发作前伴头部发麻,无明显眼痛眼胀,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后来发作较前频繁,一天3~4次,每次持续约2分钟.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正常,饮食稍减退,近2月来体重增加约10 Kg.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时体检:T36.2℃,P75次/分,R20次/分,BP150/90 mm Hg,体重78 Kg,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定向力、计算力及记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示齿及伸舌居中,软腭上抬正常,咽反射正常,指鼻试验阴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腱反射正常,跟膝胫试验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眼科专科体检:vOD 1.0,vOS1.0,眼压正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瞳孔等大等圆,晶状体透明,眼底:双眼视盘水肿隆起,右眼Frisen5级,左眼Frisen3级(图1),并可见片状出血,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

其他文献
儿童白内障是儿童致盲性眼病中一种主要的疾病,植入IOL使得儿童白内障患者提高裸眼视力,成为目前矫治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后房型IOL设计的不断创新,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人工晶状体偏位及IOL夹持成为儿童白内障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鉴于儿童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文中就儿童白内障术后IOL偏位及瞳孔夹持的原因做一简要综述。
目的 分析1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探讨临床更合理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方案.方法 对11例13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分析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随访6个月,9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只眼视力无变化,1只眼视力下降,1只眼未经治疗,视力无光感.视力提高与发病时间长短有关,与是否经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关不明显.经预防性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小于未行光凝者.结论
目的 评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行LASIK手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单纯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6例(152只眼),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随机选取一只眼进入治疗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另一只眼进入对照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术后1d、1周、1月、3月观察眼部不适主诉、Shirmer Ⅰ试验、BUT、
目的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黏膜瓣移植重建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大范围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大于或等于眼睑全长1/2的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黏膜瓣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即睑板和睑结膜层;利用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修复眼睑前层,即皮肤肌肉层.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5~54个月(平均28个月).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鼻中隔软骨黏膜瓣植片成活良好,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较满意
目的 比较IOLMaster测量超长眼轴眼时,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Haigis、SRK Ⅱ、Hoffer Q、Holladay 1及SRK/T公式)准确性,指导临床工作中超长眼轴眼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以IOLMaster测量眼轴且眼轴长度大于28.5mm的白内障患者34例(4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过IOLM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错流综合征的术中鉴别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突发高眼压、浅前房者中,经鉴别诊断确认的13例(13眼)灌注液错流综合征.这些病例在术中予以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降眼压,如果前房仍未形成再予以睫状体平坦部穿刺玻璃体腔抽液或23G玻璃体手术系统干性单通道玻璃体切除.结果 4眼经术中静脉快速滴注20
目的 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10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采用卡洞法检查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应用阿托品散瞳检查屈光度及矫正视力,进行双眼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包括戴镜、精细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于治疗后第1、3、6、12个月检查主视眼与非主视
目的 利用20MHz B超联合UBM检查,完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声像表现,提高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检出率,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3月到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检查收治的原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11例,其中男183例,女128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6.5±11.3)岁.患者行眼科常规检查和10MHz B超检查、20MHzB超检查、UB
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名誉院长袁佳琴教授,于2014年9月15日下午16时40分逝世,享年95岁。袁佳琴,女,汉族1919年出生,辽宁铁岭人,中共党员,194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
期刊
自从1927年Copeland[1]发明了带状光检影镜在美国广泛应用以来,由于带状光检影比点状光检影优越,至今国外早已不用点状光检影,目前我国也都采用带状光检影作客观验光,但由于引进了电脑验光仪,快捷方便,国内很多年轻医师和验光师都乐于采用,而不熟悉带状光检影.检影是眼视光学要求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术,此文对带状光检影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作一概述,希望对许多从事眼视光学年轻工作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