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少老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课堂上,朗读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总采用集体齐读的方式进行。有的教师虽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形式来朗读,如分部分读、分角色读,但缺乏具体指导。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朗读策略。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我们可以结合课例加以说明。笔者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在介绍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来设计朗读。需要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的请举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
师: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帮助:设计朗读的方法——“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疾”读;声“抑”还是声“扬”;声“断”还是声“连”。(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请一生起来读。生1读得连贯流畅,但比较平淡,几乎一个腔调读到底)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能就他的朗读提出一点建议的?(请三四名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
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壮阔”“阔大”“辽远”等)对啊,“千里”“万里”写出了天地茫茫,上下一白,纯然一色,包容一切的辽阔壮美的景象,读的时候语速是不是应该缓慢一点呢?“封”有一种安静的感觉,它表现的是严冰封冻之态,可以略微读重一点;“飘”生动表现雪花飞扬的动态美,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轻读应该更合适一些。 (学生自由再读。再请一名学生起来读)
师:她的朗读在语速及感情上比前一名同学有了进步,同学们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断”和“连”。根据诗歌的意思,大家发现了全词哪两句后面要有比较长的停顿了吗?
师:有同学说“万里雪飘” 和“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后面要停顿时间长一些。为什么呢?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是总领全词的句子,“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具体写北方雪景。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所以我们应该边读边想象边思考。
师:那请你来给大家试着读一下?(生读)
师:嗯,你读得真不错,老师的眼前仿佛就已经出现了那样一幅壮阔的北国雪景图呢。刚才还有同学说,还有一句后面也要停顿时间长一些呢,谁来说说看?
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过渡句。后面的“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我们在读这句时,就好像跟着作者一道看那一幅幅历史画卷,对历史上的五位英雄一一加以评说。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们都相信,你一定能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试一试!(生读得非常有感染力,学生集体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说明了一切!真好!
紧接着,笔者连续请了多个学生站起来读,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结束了这个片段的学习。
从这个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1.朗读目的要明确
这个课例中的朗读,目的性很明确:通过训练朗读深化对文中雪景的理解和对历代英雄的评价,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这样的朗读,不但训练朗读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及主旨。
2.朗读指导要得法
朗读的方法指导涉及语气的轻重缓疾,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词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包括语法重读、逻辑重读和感情重读三种。要把握好停连。“停”是指停顿,主要有结构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三种。“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延续。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
3.朗讀形式要多样
不同的朗读形式具有不同的作用。集体朗读具有相互暗示和提醒的作用,口齿清楚、读音准确的同学,往往会对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同学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群体记忆的效果有一定的好处。自由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更个性化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指名朗读,能够准确表现个别同学朗读的质量和他对文本感受理解的程度,适宜于检查性、示范性、比较性的教学目的。分角色读,适宜于对话式的文本,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能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著名播音员的朗读,语音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自会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还要勇于示范朗读。教师带着个人体验的朗读,会在无形中把学生深深地带入文本环境,体会文本情感,有时甚至不需要教师再多说什么。在教授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时,笔者通过示范朗读,带着学生随诗人一道,以“残损的手掌”一一抚过祖国大地,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对只有“灰烬”以及“血和泥”的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对曾经风景如画如今却惨遭侵略者强占的“家乡”,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凄楚忧愤;对“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 大家又体会到了一种热切期盼和深情向往。特别是在读“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一句时,笔者以低沉的嗓音、似轻实重的音调强调了“没有渔船”,又带着点颤音读出了这个省略号里蕴含的无限悲愤,给学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4.朗读过程要有层次
我们要特别讲究朗读的层次性,不能为朗读而朗读。笔者在执教《卖油翁》时这样处理朗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停顿,三是读出轻重,四是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五是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六是在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分别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读,师生共同读……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学生对文本的品味、理解、探究逐渐深入,教师对文本并没有进行过多的串讲,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及“陈尧咨”自矜傲慢与“卖油翁”朴实沉稳的人物形象已深入学生内心。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来设计朗读。需要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的请举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
师: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帮助:设计朗读的方法——“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疾”读;声“抑”还是声“扬”;声“断”还是声“连”。(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请一生起来读。生1读得连贯流畅,但比较平淡,几乎一个腔调读到底)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能就他的朗读提出一点建议的?(请三四名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
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壮阔”“阔大”“辽远”等)对啊,“千里”“万里”写出了天地茫茫,上下一白,纯然一色,包容一切的辽阔壮美的景象,读的时候语速是不是应该缓慢一点呢?“封”有一种安静的感觉,它表现的是严冰封冻之态,可以略微读重一点;“飘”生动表现雪花飞扬的动态美,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轻读应该更合适一些。 (学生自由再读。再请一名学生起来读)
师:她的朗读在语速及感情上比前一名同学有了进步,同学们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断”和“连”。根据诗歌的意思,大家发现了全词哪两句后面要有比较长的停顿了吗?
师:有同学说“万里雪飘” 和“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后面要停顿时间长一些。为什么呢?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是总领全词的句子,“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具体写北方雪景。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所以我们应该边读边想象边思考。
师:那请你来给大家试着读一下?(生读)
师:嗯,你读得真不错,老师的眼前仿佛就已经出现了那样一幅壮阔的北国雪景图呢。刚才还有同学说,还有一句后面也要停顿时间长一些呢,谁来说说看?
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过渡句。后面的“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我们在读这句时,就好像跟着作者一道看那一幅幅历史画卷,对历史上的五位英雄一一加以评说。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们都相信,你一定能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试一试!(生读得非常有感染力,学生集体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说明了一切!真好!
紧接着,笔者连续请了多个学生站起来读,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结束了这个片段的学习。
从这个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1.朗读目的要明确
这个课例中的朗读,目的性很明确:通过训练朗读深化对文中雪景的理解和对历代英雄的评价,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这样的朗读,不但训练朗读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及主旨。
2.朗读指导要得法
朗读的方法指导涉及语气的轻重缓疾,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词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包括语法重读、逻辑重读和感情重读三种。要把握好停连。“停”是指停顿,主要有结构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三种。“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延续。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
3.朗讀形式要多样
不同的朗读形式具有不同的作用。集体朗读具有相互暗示和提醒的作用,口齿清楚、读音准确的同学,往往会对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同学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群体记忆的效果有一定的好处。自由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更个性化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指名朗读,能够准确表现个别同学朗读的质量和他对文本感受理解的程度,适宜于检查性、示范性、比较性的教学目的。分角色读,适宜于对话式的文本,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能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著名播音员的朗读,语音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自会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还要勇于示范朗读。教师带着个人体验的朗读,会在无形中把学生深深地带入文本环境,体会文本情感,有时甚至不需要教师再多说什么。在教授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时,笔者通过示范朗读,带着学生随诗人一道,以“残损的手掌”一一抚过祖国大地,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对只有“灰烬”以及“血和泥”的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对曾经风景如画如今却惨遭侵略者强占的“家乡”,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凄楚忧愤;对“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 大家又体会到了一种热切期盼和深情向往。特别是在读“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一句时,笔者以低沉的嗓音、似轻实重的音调强调了“没有渔船”,又带着点颤音读出了这个省略号里蕴含的无限悲愤,给学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4.朗读过程要有层次
我们要特别讲究朗读的层次性,不能为朗读而朗读。笔者在执教《卖油翁》时这样处理朗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停顿,三是读出轻重,四是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五是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六是在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分别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读,师生共同读……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学生对文本的品味、理解、探究逐渐深入,教师对文本并没有进行过多的串讲,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及“陈尧咨”自矜傲慢与“卖油翁”朴实沉稳的人物形象已深入学生内心。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