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苏州湾文化中心 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生活体验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五百年的姑苏记忆,闻丝竹过耳,望黛瓦砖墙,苏州城南的吴江更以文化著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经久不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一代一代吴江人依旧辛勤探索不断创新,今天,吴江正以一个新的文化标地的姿态冉冉升起,绚丽多彩。
  长三角融合发展文艺地标
  在年底即将启用的苏州湾文化中心,在今年“中国剧院建筑面积排行榜”中,排行第三,这个在临水而建的文化新坐标远看就像缠绕在东太湖畔的飘逸双飘带,正如苏州丝绸和昆曲水袖,灵动而温柔。
  正如荷马所说,人类的历史代代相传,像树叶一样,不断更新。在苏州湾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苏州湾文化中心承载着复兴文化和傳承文化的宏大愿景,从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挖掘、蔓延,继而延续江南文脉。
  如今的吴江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吴江区域新崛起的文化坐标,苏州湾文化中心地处江浙沪交会的长三角中心腹地,同时吴江是苏州城区的最大板块,它也是直接接轨上海的重要区域。苏州湾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晋认为,苏州湾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绝不容小觑,或将成为吴江、苏州乃至长三角对接世界的文化窗口。
  将艺术融入生活
  张晋告诉记者,随着苏州湾申报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持续推进,吴江东太湖区域很有可能将诞生出除了金鸡湖以外苏州第二个5A级别的CBD。“作为未来CBD区域新兴文化地标,苏州湾文化中心就必须精雕细琢。”
  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公建项目,苏州湾文化中心实现了湖畔演出、湖畔艺术、湖畔会展、湖畔艺商四大艺术区域,将商业落位艺术化,突破商业与艺术的界限,将艺术融入生活,让老百姓全方位、零距离与艺术文化接触、体验。“相信未来苏州湾文化中心一定会带来丰盛的艺文业态,吸引万千人潮,为广大市民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生活体验。”
  传承与创新在这里融合
  人们眼中的吴江,是慢的,是闲适的,是悠然的。是吴江绸与锦缎织出的岁月,是属于江南小桥流水烘托的时光。吴江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芦墟山歌高亢嘹亮、真挚朴实,别具情趣;同里宣卷,穿越时光的表演,曲调丰富,内容缤纷;七都木偶昆曲距今三百年历史,一腔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魅力非凡;平望灯谜,在清末民初已相当普及,全镇盛行不衰延续至今……
  吴江还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桑养蚕,以丝绸为纽带,与全世界连接。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盛泽白龙桥上有一对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正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欣欣向荣的生产场景。
  同时,人文荟萃,文化名人辈出亦是吴江的标签。“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南社三位发起人中,陈去病、柳亚子都是吴江人。“南社文化”是吴江人文的闪亮名片,是吴江宝贵的人文资源,海内外影响跨越了时空。
  正是这千百年来,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珍贵人文精神,让千年姑苏文脉在苏州湾文化中心里传承复新,在这里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晋说,“文化是大家的,属于每一个人的,为了让每一代人都能接收到文化的信号,我们倡导将艺文融入生活情境,以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彰显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苏州湾文化中心的出现,希望能够将吴江本土文化的代表(芦墟山歌、昆曲 提线木偶、鲈乡琴社、蚕桑丝绸文化等)、长三角文化(吴越文化中的丝绸文化、海派文化中的沪剧昆曲越剧、楚汉文化、徽派文化、淮扬文化等)的交融、红色文化(南社文化柳亚子、陈去病、张应春等)的传承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助力苏州发展成为国际艺术文化之都,让吴江东太湖这片湖湾成为苏州新兴的文化地标和重要的交流窗口,向世界展示一场文化艺术的复兴,必将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其他文献
7月5日,高新区畅销书作家谢华伟(笔名:一只鱼的传说)在苏州园林博物馆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推出全新出版的长篇科幻冒险小说《姑苏密码》。  《姑苏密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老鱼创业失败后,隐居在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卖玉石。一觉醒来,他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神秘“消失”了7天,而唯一一个没被时间影响的,就是他自己。更可怕的是,7天后世界可能毁灭。于是,老鱼集结了一支“史上最奇葩探险天团”,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大救援
期刊
烟雨江南,仲夏时节,现代苏州-满江红苏式生活体验基地里,十几位细描花钿,轻旋霓裳的汉服小姐姐轻舞吟唱,手作花簪。这场别出心裁的身着汉服手作头花簪的活动,让大家充分感受了一场中国传统美學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大家围着红木长条桌进行着各自的创作,原创手工头簪、手工绣花胸针、手工串珠挂件……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在纤纤玉手中诞生出,现场吸引了不少顾客的驻足。挖掘传统文化消费资源和消费新动能,是发展城市经济
期刊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间烟火又哪止大街小巷的叫卖声,穿梭往来的美食摊,苏州的烟火气,是从咿咿呀呀的曲调中散发出来的,有一种融入骨髓的文化气质。时光流转,那些过往的文人雅趣,早就浸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苏州的城市文化休闲标配也从传统转向現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烟火气到都市味,都市人群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在这个时尚与国际化并存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接地气的文化场馆与高品质的文化空
期刊
每一座城市都需要并拥有文化标配。作为城市文化标配中最為城市居民所熟悉的代表,文化场馆这种类型的城市文化标配不仅接地气,还具有诸多指标意义,比如在建筑、功能、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等方面。  苏州的城市文化标配有哪些?城市文化标配如何满足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需求?苏州的城市文化标配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这些城市文化标配对于苏州城市历史文化、江南文脉、精神、气质有什么样的价值与意义?  曾经,苏州的文化标配少,
期刊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相城揭牌  近日,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揭牌仪式在相城区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黄卫视频致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副省长惠建林共同为示范区揭牌。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范围覆盖相城全域,38.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已启动建设,构建“一核两翼”
期刊
几年前,与友支硎山访古,访到两方民国摩崖时期石刻。一方为:“南来彻大师,讳读彻,字苍雪,云南呈贡人,复兴中峰寺者也。著《南来堂集》,钱谦益为撰塔铭。”落款:“民国十五年四月,乡后学李根源书志。”另一方为:“苍公遗蜕”,上款“民国丙寅秋”,下款“吴荫培题刊”。在两方摩崖的下方不远处,有一个盗挖过的古墓,视线所到之处,狼藉又荒芜:六角形地宫打开着,里面空空如也,五级塔刹及部分石构件散落一地,环形罗城算
期刊
2007年10月,蘇州城东,金鸡湖畔,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前身)正式对外营业,开启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一举成为苏州当时的文化新地标。  转眼已过13个春秋,这里对苏州人而言,早已不只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是滋养人们心灵与精神的载体。十余年,涵盖了大剧院、演艺厅、苏艺影城、培训基地等多种业态的苏艺承接了苏州文化传统中“精致”的一面,致力于将国内外顶尖的文化艺术产品带到苏州,让苏
期刊
以往,对苏州西部,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有山有水,休闲度假胜地。2016年,作为苏州市“十大文化工程”重点项目的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正式对外启用,由此开启了“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  高新区文体中心作为高新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也是苏州西部唯一一个文化、体育、教育、旅游综合体,对于服务城西居民,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的树立,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高新区文体中心的发展离不开高
期刊
此次专题采访,见到的第一位90后是刘铁桥。如果按照以往,惯常用词大概是“少年老成”。但他工作10年,创立的培养模式已为苏州轨道交通先后培训了1900多人次,牵头搭建的技能培训平台成为轨交司机的培育基地,忽然之间你会真正意识到,90后真的是在“挑大梁”了,一线冲锋全靠他们了。  三十而立,果不其然。从2020年开始,第一批90后就已陆续跨过30岁的门槛。曾经的“后浪”们到了社会中坚的年纪,成长为社会
期刊
夏日,万物在热烈的阳光都显得分外浓烈,走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岸边,一排排樟树带着明艳的绿色,“之”字形栈道向远处延伸,江水的清波与航船相映衬,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夏季画卷。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一流的港口、“千亿”的体量而知名,同时在发展中也始终不渝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同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港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之际,发展中的“含绿量”清晰可见。  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