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小说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挑战不可能  《挑战不可能》是中央电视台举全台之力重磅推出的超大型项目,通过一个个普通的选手,在舞台上进行超越常人极限的挑战,展示平凡生命的极致表现。节目是以人类自身为对象的一次探索之旅,是对生命潜能的开掘。它从人类最原始的“勇敢”出发,展现人们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神,而非仅仅单纯展示奇技和极限本身。  在2015年8月9日播出的节目中,44岁的意大利女潜水员克里斯蒂娜·泽纳托表演的“60秒鲨鱼催眠
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一家公司为盲人朋友们研制了一款通过舌部的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的高科技设备。它包括一副装有摄像头的眼镜,一个带有400个电极、像棒棒糖一样的口含设备。当使用者将口含设备放入嘴中时,摄像头将周围的情况按照不同的等级通过电流刺激舌部,使用户能够通过信号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等。这样可以让视力障碍者过上更加独立、品质更好的生活。当然,这只是对传统工具如拐杖、导盲犬等的一种辅助设备,目前并
我想要帮助每一个人,犹太人、非犹太人、黑人、白人。我们要彼此帮助。人类就应该那样。我们要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悲惨的。我们不要彼此憎恨。在这个世界中,地球家园是富有的,它能养育每个人。生活可以是自由且美丽的,但是我们迷路了。贪婪毒害了人的灵魂,并用憎恨阻隔了世界,一步步让我们走向血腥。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快了,但是又在封闭我们自己。工业时代只留给我们欲望。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愤世嫉俗,我们的聪明让我们冷酷无情
2018年2月15日,以叙说水俣病真相的小说《苦海净土》而闻名的作家石牟礼道子的追悼会在东京举行。约千人在她的遗像前默哀,表达对她的哀思。被作家池泽夏树誉为“战后日本文学第一杰作”的《苦海净土》一书,不断再版,已然成为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  石牟礼道子1927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天草郡宫河内——其父承包道路建设工程之地,“道子”这个名字就来源于预祝道路完工的祈愿。出生3个月后她便随父母移居至当时
《创世记》记载了古希伯来民族成长过程中的四代族长的生平故事。始祖亚伯拉罕为上帝献子以撒、以撒迎娶利百加、以扫为换取双胞胎弟弟雅各的一碗红豆汤让出长子权、雅各更名以色列,生子十二个,由此衍生出以色列十二支派……其中雅各第十一子约瑟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成长、成功故事,占据《圣经·创世记》后半部,“约瑟的故事”甚至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成长故事”。其中最具色诱与抗拒情节的“约瑟与波提乏之妻”成为约瑟抗拒诱
海牙邮电博物馆位于基伊街82号。它的前身是荷兰邮政总局于1952年创办的邮政博物馆,1998年改为邮电博物馆。它的更名,说明该馆的收藏品与展览内容由过去单营的邮政寄递、邮政金融、报刊发行与集邮业务这四大模块的馆藏展品扩展至使用有线电、无线电、电磁、光纤以及卫星发射等技术设备进行电讯通信活动的电信馆藏展品。也就是说,如今这家邮电专业博物馆将曾经分离为邮政与电讯这两大社会服务行业的各种业务重新综合成为
枪是世界武器库中的宠儿,尤其是特种枪,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特种枪”。是指那些为特殊用途设计、具有特别功能的枪。在特殊的战场上,它们使单兵的作战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因而它们也格外引人关注。    毒伞枪    毒伞枪是供间谍用来暗杀的一种兵器。因为一些西方国家的男子,出门喜欢拿把伞作装饰,显得很有风度,所以这种枪的外形与普通雨伞相似,可以麻痹目标人物的警惕,掩护间谍的暗杀行动,令人防不胜
《洛奇》(《Rocky》)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段人生。在电影与人生的交织中,缔造了光影和现实的传奇。当我闭上眼睛,一幕幕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  美国有一座东部城市叫做费城,如果你询问当地人,“费城的标志人物是谁”,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答案是艾弗森(原费城76人队队员),但是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奇”,一个从电影里走出的“真实”的人。  《洛奇》是一部系列电影,总共有六部,从197
“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处处皆有。但若想面对它,必须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地位最低微的人。”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他的思想震撼了世界;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双臂也许瘦弱,但是他撑起了无数人的意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生命不算轰轰烈烈,却取得了比轰轰烈烈更大的成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甘地。  甘地(1869.10.2—1948.1.30),被尊称为圣雄甘地
包括作家在内的中国读者对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是陌生的,在书店很难找到她的著作,仅有的中译版《我儿子的故事》初版于1998年,现在图书市场也很难见到。比较起来,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澳籍南非裔作家J.M.库切为《纽约图书评论》两次撰写过戈迪默的评论,显示出对其甚深的了解。库切写道:“如果有某个重要的原则,使戈迪默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