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前清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PA、PT、APTT、FIB、TT,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患者组PA和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组PT、APTT、TT 三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阳性检出率为PA(90.0%)>PT(72.5%)>TT(57.5%)>FIB(50.0%)。结论:联合检测PA、APTT、FIB、TT、PT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
肝硬化是在肝炎,尤其是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基础上,由于久治不愈,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慢性疾病。肝硬化是我国人群的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一种载体蛋白,在肝脏合成,肝脏疾病时血清前清蛋白的变化较血清清蛋白更为敏感,其血清含量的改变能敏感、快速地反映肝脏损伤;肝脏还是许多凝血因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特别是发生肝硬化时,可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蛋白质合成障碍,机体的凝血系统可发生紊乱[1]。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硬化患者的PA和止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并就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6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感染科住院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5岁,经检查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
为阴性,无心、肝、肺、肾功能异常。
2方法
2.1PA的实验室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静脉血,采集前未用抗凝药物和溶栓治疗,用生化真空管采集,离心后分离出血清在HITACHI7080A全自动生化分析上测定,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PA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参考值为180~390mg/L.
2.2凝血功能试验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静脉血,用凝血试验专用真空管采取1.8ml静脉血,离心后取其血浆在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测定PT、APTT、TT、FIB,均采用该仪器配套试剂,质控品由该公司提供。
3统计分析
各项检测结果以±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采用t检验。
4结果
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水平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和FIB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肝硬化组PA、PT、APTT、FIB、TT 阳性率比较,肝硬化组阳性检出率(即异常率)为PA(90.0%)、PT(72.5%)、TT(57.5%)、FIB(50.0%)。
5讨论
PA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半衰期为1.9天,肝细胞受损害时,其合成减少,血中的PA浓度也相应降低。由于半衰期短,肝脏疾病时血清前清蛋白的变化较血清清蛋白更为敏感,其血清含量的改变能敏感快速地反映肝脏损伤[3]。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下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异常率达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A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
肝脏既是人体绝大多数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蛋白合成的重要场所,也是清除和灭活活化凝血因子及纤溶酶原活化剂的主要场所。肝硬化导致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合成降低,导致凝血和抗凝因子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肝硬化患者由于维生素K吸收功能障碍而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因素,均可导致PA 、APTT、TT延长;FIB也在肝脏合成,当肝病致肝脏损害时其合成FIB的功能下降,致使其含量明显降低[4]。本组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PT、APTT、T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PT异常率达72.5%,APTT异常率达52.5%,FIB异常率50.0%,TT异常率达57.5%。说明这四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并评估肝功能的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PA、PT、APTT、FIB及TT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丛玉隆.抗栓与溶栓药物的血液学监察[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535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 林益多.多指标评估肝脏储备功能[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7(3):113-115.
[4] 吴家明.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6):463.
关键词肝硬化;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
肝硬化是在肝炎,尤其是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基础上,由于久治不愈,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慢性疾病。肝硬化是我国人群的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一种载体蛋白,在肝脏合成,肝脏疾病时血清前清蛋白的变化较血清清蛋白更为敏感,其血清含量的改变能敏感、快速地反映肝脏损伤;肝脏还是许多凝血因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特别是发生肝硬化时,可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蛋白质合成障碍,机体的凝血系统可发生紊乱[1]。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硬化患者的PA和止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并就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6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感染科住院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5岁,经检查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
为阴性,无心、肝、肺、肾功能异常。
2方法
2.1PA的实验室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静脉血,采集前未用抗凝药物和溶栓治疗,用生化真空管采集,离心后分离出血清在HITACHI7080A全自动生化分析上测定,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PA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参考值为180~390mg/L.
2.2凝血功能试验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静脉血,用凝血试验专用真空管采取1.8ml静脉血,离心后取其血浆在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测定PT、APTT、TT、FIB,均采用该仪器配套试剂,质控品由该公司提供。
3统计分析
各项检测结果以±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采用t检验。
4结果
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水平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和FIB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肝硬化组PA、PT、APTT、FIB、TT 阳性率比较,肝硬化组阳性检出率(即异常率)为PA(90.0%)、PT(72.5%)、TT(57.5%)、FIB(50.0%)。
5讨论
PA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半衰期为1.9天,肝细胞受损害时,其合成减少,血中的PA浓度也相应降低。由于半衰期短,肝脏疾病时血清前清蛋白的变化较血清清蛋白更为敏感,其血清含量的改变能敏感快速地反映肝脏损伤[3]。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下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异常率达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A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
肝脏既是人体绝大多数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蛋白合成的重要场所,也是清除和灭活活化凝血因子及纤溶酶原活化剂的主要场所。肝硬化导致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合成降低,导致凝血和抗凝因子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肝硬化患者由于维生素K吸收功能障碍而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因素,均可导致PA 、APTT、TT延长;FIB也在肝脏合成,当肝病致肝脏损害时其合成FIB的功能下降,致使其含量明显降低[4]。本组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PT、APTT、T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PT异常率达72.5%,APTT异常率达52.5%,FIB异常率50.0%,TT异常率达57.5%。说明这四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并评估肝功能的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PA、PT、APTT、FIB及TT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丛玉隆.抗栓与溶栓药物的血液学监察[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535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 林益多.多指标评估肝脏储备功能[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7(3):113-115.
[4] 吴家明.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