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活”起来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工作的难题,因此,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领域。
  一、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嵌入学校的工作之中
  德育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教育目的不是通过一项工作来落实的,而是要求一所学校的全体人员齐抓共管,要求一所学校的所有工作同步开展,这样德育的价值和地位才能彰显出来。因此说,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为办学准则,在“和谐”的主题教育下,提出了“和谐的校园孕育和谐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根据儿童教育如鸿蒙初开,少壮失之毫厘,老大谬之千里,启蒙教育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均衡及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勤于业、修于身”的12字校训,就是要全方位地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志于道”,就是心存高远,立志于人生远大的理想和自然的规律;“据于德”,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永远“存德于心、据德视物、以德服人”;“勤于业”,就是珍惜宝贵时光,像海绵吸水一样勤奋学习;“修于身”,就是从小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
  二、让德育内涵“活”起来
  新时期,针对社会与人的现代化,德育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新的生命,使之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为此,我校开展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主题,在奥运会召开的背景下,我们在与“同心结”国家交流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民俗、差异,推出了“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提出了“五和谐”、“五爱”的教育,开展了“让和谐之美伴师生成长”、“让爱伴我成长”等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我们的校园充满着爱与和谐的气息,孩子们浸润在这美好的校园文化中。
  三、让德育途径“活”起来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与实践相结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内化感悟。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因此,强化德育实践活动,解决“信”和“行”统一的问题,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提高德育实效性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校根据学生培养的目标,构建了以学生的行为养成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取向的开放性的德育体系。
  建构知识需要有学习材料,建构道德就要有活动载体。道德不是靠“教”会的,它是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建构生成”的。
  几年来,我校在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的工作思路中,注重道德教育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学生的道德素质很快得到提升。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主题特色教育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德育“五和谐”、“五爱”特色,确定实践活动内容,即人自身的和谐发展——爱自己(励志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爱他人(尊重篇);人与人的和谐——爱团队(团结篇);人与社会的和谐——爱社会(文化篇);人与自然的和谐——爱自然(环保篇)。
  2.依托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相融合
  很多主题性的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主题选择与学科相关的内容,然后调整到同一时段上课,进行协同教学。这样,既完成了包括语文、英语、美术、音乐、科技、数学等不同学科的完整贯通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又提高了教学与德育的整体实效性。
  各年级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主题,积极挖掘各学科的教育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了“依托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相融合,深化教育主题”教学模式。
  以六年级“牵手北京”为例,我们是这样设计活动的。
  定主题。结合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挖掘同年级各学科的“老北京文化”教学内容,确定“牵手北京”这一实践主题。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了解北京的建筑、风土、饮食、民俗等文化,深化热爱北京之情,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和民族情结,落实我校“爱社会”的德育主题教育。
  定方案。在年级组中开展教研活动,教师撰写主题活动方案。
  课外实践。带领孩子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感悟老北京的文化。把学生分成实践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撰写实践活动计划书,然后查阅、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参观,留住实践活动足迹,撰写实践报告。
   课内学科教学整合。我们把多学科教学中有关老北京文化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如美术课的《画风筝》、音乐课的《老北京的吆喝》、劳动技术课的《做冰糖葫芦》、体育课的《抖空竹》等。
  课内外共同深化教育主题。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与体验中,形成了对“牵手北京”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习作课“留住精彩”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化了“迎奥运、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由此,我校学生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在主题特色实践活动的引领下,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中,在积极参与、体验中,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洗礼、被感动。
  让我们的孩子们“动”起来吧!让我们的德育“活”起来吧!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爱,让我们的爱充满着智慧,让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自由成长,“优化”发展,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六一小学)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的系列技能进行深度开发,总结出了主体性学习指导技能、读书指导技能、组织讨论技能、语文语感指导技能等10项新技能。从技能的功能、技能的要素、技能的类型、技能的应用要点、技能的评价几方面建立了新的技能模式,并在这些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方式。    1.学习10项已有基本技能  每位教师都要在观看微格示范教材的基础上,对照每一项教学技能进行反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从电源防雷技术、天调网络的防雷技术、接收电线的防雷技术三个方面入手,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保护技术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促进新时期中波
分别采用电子轰击电离(EI)源和正化学电离(PCI)源两种离子源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测定白菜和苹果中苯丁锡、三苯锡和三环锡含量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
“家常课”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常态课,所以“家常课”不可能像比赛课那样,组织许多教师、拿出很多时间进行反复打磨。因此,也不能使用比赛课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家常课”。那么,如何评价“家常课”呢?下面简述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走进去    走进去,就是换位思考,走进教学者的设计思路,读懂教学者的教学设计。走进去,是评价“家常课”的基本前提。  1.走进去,实现评价者到教学者的角色转换  有些评价
桌洞里收藏着一百多封信,厚厚的那么一沓。  那都是近两年来我所教学生的来信。平时这些信或悄然出现在办公桌、讲台上,或蓦然显露在教案本中,有时在课堂或在楼道中,也会伴着学生灿然的微笑,被直接送到我的手中。  不经意地积累,没想到收获会这么大。  信的内容多的长达几页,少的仅有二指来宽。但无论多少,它们都将是我的珍藏。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在一个社会极度呼吁“和谐”、关注“人性”、强调“人
课题教研,即采用科研的选题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小专题、跟进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要求是“立足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微观、具体问题”,基本方法是将“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计划实施统筹安排”,工作思路是“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最终追求真正意义的教科研一体化”,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线实践者体验研究的过程,构建教研员与教师的研修共同体,实现教研
都说四十不惑,可是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惑”突然来了。去年暑假期间,一个在南方工作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她和几个同事来北方自助旅游,同事们提议要去看看白洋淀的芦苇荡和
以体重为(4.86±0.02)g的虹鳟稚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90d的生长实验.用1000 U/kg植酸酶预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然后以预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现象  李名同学的家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他的父母认为自家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邻居的素质不是很高,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孩子似乎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亦不满意,据他母亲讲,孩子很少邀同学来家中玩,早上同学经过他家门口去上学,他也不打招呼,更不会与同学结伴而行,而是先把院门关上,等同学走过后再上学。上初三了,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干脆把自家的平房租出去,转而租了一套离家两里以外的两
●想在一个领域获得尊重,科学家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工作,更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rn霍利·比克(Holly Bik)拿到生物学学士学位后,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改变了自己.刚开始读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