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寮村“红军洞”见证那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巍巍大尖山下的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徐寮村,地处潮阳、普宁、揭阳三市(以前称三县)交界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小北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1927年6月,普宁县农会领导人杨振世在平原斗争失利之后,带着部分农会骨干转移到小北山区的徐寮、官母坑村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5月,敌人包围了徐寮村,围剿追捕杨振世等革命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徐寮村人民为掩护杨振世等同志转移,与敌人展开血战,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1929年冬,党组织再次派人到徐寮、官母坑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1930年秋,根据闽、粤、赣边区会议精神,红二团第一大队(也称揭阳大队)队长卢笃茂率红军部队开赴小北山区与小北山的革命队伍会合,开辟以徐寮、官母坑、罗案座等山区一带为中心的小北山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东江特委干部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潮阳、普宁、揭阳三县交界的小北山特区。
  1931年,东江特委派出常备赤卫第三大队到小北山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8月,經东江特委批准,在小北山特区基础上成立中共潮普揭县委,领导范围为普宁大坝、麒麟、南径、洪阳、南溪,潮阳金玉、关埠、贵屿、赤寮(今谷饶),揭阳官溪、炮台等地,县委书记为东江特委委员张浦昭(化名张锄),县委机关设于徐寮村许氏祠堂。广东省委对此十分重视,10月指示东江特委,要加强对潮普揭县委的领导,创立潮普揭苏区,恢复和发展西北苏区,争取与闽粤赣苏区连成一片。
  1931年春,中共揭阳县委根据平原地区斗争形势的变化,由县委书记梁良鄂和县委常委陈达等,带领县委机关同志转移到徐寮、官母坑一带。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潮普揭县委在徐寮村组织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对敌斗争,会员共有140多人。从此,徐寮人民转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武装斗争,成为小北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小北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1931年9月30日,国民党驻揭阳军队派三个连的兵力扑向徐寮、官母坑村。徐寮和官母坑的人民与驻扎在这里的县委机关同志和红军战士一道,与敌人展开殊死血战,由于敌强我弱,最后不得不撤出徐寮和官母坑村。
  1933年3月,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上级批准潮普揭县委改为潮普揭县工委。1934年6月,改为北山区委并转移到揭阳大北山(今属揭西),后潮普揭县委书记张浦昭不幸被捕并慷慨就义。
  “小孩小孩一起来,来看‘红军’和‘白军’相抬,抬到‘白军’无半个。”时至今日,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可见当年“红”“白”二军的斗争对该村影响之深远。村民们说,位于大寨顶半山腰处的“红军洞”还留下了革命先烈誓死抗争的遗迹—这是由三块天然巨石构筑而成的石洞,内分二层,可容纳几十人。1926年至1932年,由卢笃茂率领的红军战士经常利用此山洞作为隐蔽点,与敌人展开游击战。1932年9月的一天,16名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的追捕中弹尽粮绝,进入山洞躲避,国民党跟踪而来包围了整个山洞。红军宁死不屈,16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纪念牺牲的战士,当地村民把该山洞命名为“红军洞”。
其他文献
庄岐洲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海陆丰人民武装领导人之一,曾任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副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五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第六团团长,中共陆丰县委书记,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政委兼任中共海丰县委书记,汕尾军管会主任。  庄岐洲是陆丰人,1918年6月出生。1937年底参加革命,化名吴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陆丰搞地下党工作。  1941年7月,庄岐洲身份暴露。
期刊
孔洞,位于怀集县东部凤岗镇崇山峻岭中,与阳山县交界,距离怀集县城50多公里,虽然地处偏僻山区,却时常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探秘。时隔10多年,最近我又走进这个有点神奇且让人带有几分遐想的地方。  1月31日,笔者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孔洞村。这里高山环绕,绿野田畴,因进村要穿过一条弯曲的山槽,如穿山洞般,故称孔洞。孔洞人并不姓孔,有成、何、黄、陈等姓人家,其中成姓居多。全村3万多亩面积中80%为山地,人口1
期刊
摘 要:过去的20年里,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这一中国式的乡村旅游形式有一个时兴的称呼,叫作“农家乐”。它是指农民在自己的农家院里招待都市客人,为他们提供具有典型的乡土、家庭、真实、环保、健康和传统等象征意义的乡野食物和居住环境。农家乐农家院的空间为城乡之间的遭遇、社会边界的制造和农民主人与都市客人之间的身份认同政治提供了鲜明可观的场域。通过关注农家乐农家院的空间,探讨了都市客
期刊
摘要:具身化(embodiment)是近年来人类学的一个新兴主题,而感官人类学则是一个前沿领域,让学界关注身体感官与文化具身化的过程。“感官、记忆与认同”学术研讨会是国内感官人类学的一次学术探索,从学科层面上探索具身化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展望感官人类学的研究前景与价值,同时以“味觉与认同”“嗅觉、视觉与认同”“听觉与认同”等分主题民族志报告展现了感官人类学研究的可能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感官
期刊
1927年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下,向广东进发。从三河坝分兵后,南昌起义军主力进入潮汕地区并建立红色革命政权,前后共7天,被称为“潮汕七日红”。  中央苏区创建后,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瑞金的秘密交通线。从1930年到长征前,经潮汕进入中央苏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就有200多人,他们当中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
期刊
摘要:主题为“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的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议题涉及都市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时空与社区、新移民与城镇化、都市音乐与艺术等,与会学者讨论了在现今世界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现了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着力点。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人类学家不仅要关注边缘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也应该关注人类学意义上的都市文明。  关键词:都市文明
期刊
汕头是一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里刻写了许许多多的红色经典。“潮汕七日红”、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中央红色交通线、潮侨抗日斗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当年革命先驱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它们背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为这座城市鲜亮的红色记忆。  “潮汕七日红”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期间,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杨石魂等人以特派员身份到东江地区各县,发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
期刊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而大规模的革命石刻标语群只有粤东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原潮阳苏区地处大南山,地跨潮阳、普宁、惠来,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1927年境内有自然村100多个,人口5万多。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党组织和工农运动有相当基础。  1928年,海陆丰农民运动转入低潮,由于敌众我寡,东江特委机关被迫于1928年3月27日,在东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很多,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其中之一。因受益于天然的地理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已然发展为国内外有名的民族旅游胜地,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模式”。通过阐释该模式下隐含的法制逻辑,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凸显的法制问题,提出在民族法制文化语境下的路径建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力求论证旅游产业开发中只能在法制的框架内
期刊
摘要: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乡村社会建设就是使乡村社会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主要是建立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意识。在侗寨占里,“寨老”通过处理乡村事务来确立权威,在不断叠加声望的过程中运营权威,在乡民与政府的磨合过程中蜕变权威,完成乡村社区的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借鉴社区营造的经验,提升乡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度,让乡村内部发展起来,关键还要借助像乡村权威“寨老”这样的内部力量。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