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以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南昌市为例,利用ArcGIS扩展模块中反距离权重插值模型(IDW),构建了南昌市城市范围水位曲面,计算分析了超标洪水淹没风险范围。结果表明,当南昌市遭遇超标洪水时,除红谷滩等地势较高的区域外,城区范围内约558.91km2区域会受洪水威胁。该成果可为南昌市水行政部门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机 构】
: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江西省水利厅课题(202123ZDKT16),江西省水利厅课题(202022YBKT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南昌市为例,利用ArcGIS扩展模块中反距离权重插值模型(IDW),构建了南昌市城市范围水位曲面,计算分析了超标洪水淹没风险范围。结果表明,当南昌市遭遇超标洪水时,除红谷滩等地势较高的区域外,城区范围内约558.91km2区域会受洪水威胁。该成果可为南昌市水行政部门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人工湖自古就有,但近几十年来,城市建设中的人工造湖逐渐兴起,部分建设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带来诸多问题。人工湖本身在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利弊两重性,通过对人工湖建设的回顾和总结,归纳出古代人工湖建设在技术和改造程度上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规律,以及遵循的朴素的人水和谐理念,分析人工湖利弊与产生原因,进一步从自然规律和科学建管两方面提出人工湖建设思路,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建议。
文章针对地热水管理方面存在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结合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构建了“一个框架、三个层次、四个模式”的地热水资源用水管理模式框架,提出了基于温泉洗浴、游泳为主的娱乐用水管理模式,基于医疗、疗养的康养用水管理模式,基于种植与养殖用水为主的种养殖用水管理模式,基于供热为主的采暖用水管理模式四种地热水资源用水管理模式。提出地热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保护对策及建议,为开展地热水资源科学管理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提升跨界河湖的水环境治理水平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统计分析江苏省与上海市、浙江省跨界河湖2015—2019年流域性骨干河流、区域性骨干河流以及部分市县级河道水质变化趋势,得出部分水质不达标河湖主要超标因子及其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下阶段的治理思路建议,为新一轮长三角地区省界河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深埋输水隧洞在施工过程中包含了岩爆、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有毒有害气体、高地温和放射性等诸多致险因素,因此进行施工风险评价对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包含风险粗评与风险专评的多层次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专家打分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深埋长输水隧洞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文章采用MIKE软件建立一套流网分析模型,通过与现状水文条件进行对比论证该模型合理性,优化河网主要河道糙率参数。基于滁河流域现状行洪条件,提出西阳河、新禹河组合拓浚的三套方案,对比分析各方案分洪效果。结果表明:西阳河拓浚方案的分洪效果远不如新禹河干流河道疏挖方案,新禹河疏挖可有效提升约110m3/s分洪能力,河道水位降幅约1m,减轻新禹河行洪压力效果明显,为中小河流分洪效果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
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中,水利专项规划应该在统筹涉水空间的保护与利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布局、深化空间融合等方面加强研究。分析国土空间管控的演进特征,总结江苏省涉水空间的治理实践,以及水利专项规划面临的挑战,聚焦重点规划任务,提出规划协调、空间优化等对策与建议,为达成规划工作目的提供思路。
针对粤西地区多水源-多用户复杂供水体系,基于MIKE BASIN平台构建粤西地区水资源配置模型,在2035年社会经济发展需水情况下,优先满足河道生态、农业灌溉用水,计算粤西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揭示各个供水片区的缺水特点及缺水量,为进一步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寻找解决途径提供依据。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嘉善片区是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模块,文章分析嘉善片区防洪除涝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防洪除涝标准,提出“河湖调蓄、五河外排、分级设防、多级调度”的洪涝治理总体对策,为保障嘉善片区防洪除涝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从数据监测、监测预警数据库、动态评价机制、预警等级、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流程,并以辽宁省为例,制定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及对应措施。成果可为建立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在系统分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六水统筹、协同治理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讲话精神为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提出了构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水空间”六水统筹协同治理新体系总体要求和思路举措,为完善水治理体系和提升水治理能力,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